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MBC養生功法/進入打坐的世界
打坐(meditation),又稱靜觀或止觀,現今在美國非常流行,更被納入另類醫療體系的範圍內,許多醫學中心都有提供打坐的課程,主要是幫助病人放鬆、不緊張,甚至讓癌症患者,藉由打坐來降低血液中自由基的含量,以減少癌症的復發。目前已有研究指出,打坐15分鐘以後,部分幹細胞會被釋放出來,進入血液,修復身體內任何有需要修補的地方。因此,常打坐的人,身體比較健康,免疫力也比較強。
打坐的時間 -
最好是挑選比較放鬆的時刻,如早晨,不需要趕著去上班的日子,有些人則是習慣在睡前打坐。坊間多數的打坐班或靜坐班,通常會將時間定在晚上或是清晨6、7點,若是參加打禪七的早課則更早。原則上最好不要在餐後打坐,此時大部分的血液都會流往腹腔,以協助胃腸道來吸收養分,若在飯後打坐,血液會重新整合,流往腹腔的血液自然會變少,不利於營養的吸收。
打坐的姿勢 -
主要的方法是坐在一個座墊上,姿勢可以是交叉腿、單盤或雙盤,並無任何硬性規定,尤其是初學者筋骨尚未鬆軟,如果一下子要做單盤或雙盤,很容易造成肌腱拉傷或靜脈血滯留,誘發痔瘡的可能性。另外,在打坐的過程中,如果雙腳感到酸麻,可以稍微移動,調整一下姿勢,再重新開始,並從觀想中斷的部分接續下去。
手的姿勢,一般是把手放在膝蓋上,雙掌朝上,手指自然伸開,等到習慣一種姿勢後,可以試著去改變不同的姿勢,如掌心朝上,拇指與食指相扣,或是掌心朝下,覆蓋在膝蓋上,重點是要以順其自然,舒適輕鬆為原則。
採用坐姿時,腰桿要盡量打直,頭部微微上頂,頸部自然伸直,如此可以坐得比較持久,我個人習慣坐在沙發前的地板或蒲團上,腰部藉著靠在沙發上而得到支撐的力量,如此可以坐得更為持久,使心念更專注。
或許有人會問,坐在椅子上、站著或躺著能不能打坐,其實要讓心念專注,什麼姿勢都可以,那為什麼一定要交叉腿坐在蒲團上呢?這是因為下半身血液的回流會比較好,若要坐著打坐當然也無妨,只不過流到雙腳的血液要回流到心臟,距離較遠,所耗費的時間也比較長,反之,若坐在蒲團上,距離縮短了(從臀部到心臟),血液回流的壓力也會比較小。
如果功力夠的話,也可以試著站立打坐(例如站樁抱球),即所謂的立禪,好處在於,靜脈壓會因為雙腳微曲、肌肉收縮而升高,有助於血液的回流,但缺點是不易保持平衡,必須是經驗老到的人,才有辦法在站樁抱球時進行立禪。另外,在佛教徒裡面,他們一邊誦念南無阿彌佛陀,一邊繞著圈子行走,則是屬於動禪的部分。
打坐的地點 -
打坐時,最好選擇在能讓所有外在刺激降到最低的地點,並將眼睛閉上,使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受到最少的干擾,心念獲得平靜。例如光線宜稍暗,屬於「眼」;沒有聲音的干擾,屬於「耳」;不要有誘人的香味,屬於「鼻」;嘴巴裡不要吃東西,屬於「舌」;穿著寬鬆的衣服,取代緊身衣,屬於「身」;心緒平合,將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放下,屬於「意」。
一般人的眼識特別強,這可以在神經解剖學上視神經的分布得到印證,所以閉眼對初學者比較好,容易集中心念。耳識的強度比眼識稍弱,所以用一段音樂來集中心念,是一個可行的方法。當然這些變化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也有些人一開始就有辦法用專注於蠟燭的微光來集中心念。 【圖.文/節錄自《溫醫師MBC養生功法》/作者溫碧謙/大樹林出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