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石家莊市民家中發現明代版《本草綱目》 頗具價值


省會市民家中發現明代版《本草綱目》

同時發現的還有明代版《薛氏醫按》

市民楊先生近日來電稱他有幾本“好書”。原來,他在整理家藏圖書時,發現幾本發黃且略有磨損的明代版本《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專家稱,目前市面上明代版本稀有,頗具一定價值。

昨日,記者有幸見到了這兩套書。只見《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字跡、圖畫清晰,書口書角書脊略有磨損,紙張顏色為土黃色,該書開本高26厘米、寬16厘米,線裝,竹紙材質,繁體豎排木刻版印刷。

經過仔細閱讀,楊先生手持的《本草綱目》存8-36卷,其中《本草綱目》圖卷存2卷,共52頁104面,分金石部上、金石部下。草部分山草類、芳草類、雜草類,毒草類。穀(谷)部,分為麻麥稻類、稷粟類等。菜部,分為葷辛類、柔滑類、蓏菜類等。木部,分香木類等。此書圖文並茂,其中人物特徵勻為明代服飾。草藥分類圖片有好多果蔬類,如苦瓜、冬瓜等,而且圖片下方均標註產地。書中部分圖片分別做了同名標註,如:蒲公英——地丁、絲瓜——天羅等。

《本草綱目》文字卷本主要內容為釋名、集解、發明、附方、主治、氣味等。楊先生介紹,根據史料記載,《本草綱目》為52卷,而楊先生存書8-36卷為配本。

楊先生所存《薛氏醫按》分上、中、下三冊。開本高26厘米、寬17厘米,線裝,竹紙材質,繁體豎排木刻版印刷。此版本上有嘉靖年丁未仲春字樣。記者看到,該書內容為眾多經典方劑類介紹。書中記載的一些方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如“六味地黃丸”仍是現代中醫常用國藥准字藥。

河北師範大學明清史研究專家王堅教授介紹,目前市面上《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清代版本所見不多,而明代版本在民間實為稀有,頗具一定價值。古時候學醫主要靠師徒之間傳授,而書籍的出現為在民間傳播和普及中醫學保健知識起到了推動作用。(記者 柳安臣)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殲20再曝致命弱點 專家:掛油箱喪失匿蹤不利實戰


近期,中共自行研製的隱形戰機殲20,採用新型迷彩塗裝並加掛大型油箱的照片在網上曝光。

有軍事專家分析,殲20可能進入部隊「使用試飛」階段,但加掛大型副油箱恐提高阻力並喪失匿蹤能力,不利實戰。

在網路上曝光的照片顯示,殲20換上圓滑邊緣色塊的「虎斑迷彩」塗裝,形式上更像美軍F-22隱形戰機採用的空優塗裝。

此前,殲20曾採用過「碎片迷彩」塗裝。

陸媒的報導稱,殲20的這款新迷彩塗裝和「碎片迷彩」原理相似,都是透過塗裝不同的明亮變化,以干擾對方對飛機外形的視覺判別。

此外,殲20攜帶4個超大型副油箱試飛的照片也引發軍迷們的關注。

報導稱,這4個副油箱將使殲20多攜帶近8噸的燃油,「航程超6,500公里,可攻擊關島」。

不過,一名匿名的中國大陸軍事專家表示,中共第四代戰機採內置彈艙設計,佔用大量原本可安裝機身油箱的位置。四代機進行遠程攻擊通常仍要依靠空中加油,利用大型副油箱主要是供轉場使用。

這名專家說:採用超大型副油箱會大幅提高阻力,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次音速巡航效率也會進一步降低,因此無法達到所謂的6,500公里航程。

他還指出,實戰中若用這種副油箱,還可能使四代機失去匿蹤能力,得不償失。

此前黨媒人民網曾聲稱,殲20戰機將是中共軍隊的骨幹作戰裝備之一,如果裝備規模能達到200架以上,堪稱「撒手鐧」武器。

不過,《新浪軍事》曾分析,殲20的發動機遠遠不能與美軍的F-22匹敵,並且在感測器能力、隱身能力和武器能力三項性能上,都存在比較大的弱點。

(轉自 新唐人電視台 記者藍銘浩報導)【大紀元訊】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鐵達尼號》中相擁而逝的老夫婦 - 真實故事更催淚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天災人禍或許不計其數,但在當代人心中,上世紀初的4月15日,「鐵達尼號」沉船事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1912年,作為世界上最大客輪的鐵達尼號下水首航,起點是英國南安普敦,終點是大洋彼岸的紐約。4月15日這天,這艘行駛於北大西洋的巨輪與冰山相撞後沉沒,共有1,500多名乘客和船員喪生。死亡人數之巨,使之成為近代史上最慘烈的海難之一。

還原沉船事件的經典大片《鐵達尼號》,1997年在全球熱映,不但創下票房紀錄,也在流行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年過去,在許多影迷心中,這部電影的地位仍然無法取代。不僅如此,雖然影片長達3個多小時,很多人對其情節卻能如數家珍。

電影催淚的真實事蹟

片中最催淚的場面之一,就是一對老夫婦在床上相擁而臥,任冰冷的海水漫進船艙。不過你可知道,這對銀幕伉儷是以真實的人物呈現?

如果你是電影《鐵達尼號》的粉絲,你或許知道,片中大部分角色都不是真實的人物,包括男女主角傑克(Jack Dawson)和蘿絲(Rose DeWitt Bukater)。

不過很多人都認以為真,因為這起船難的逝者中的確有一位就叫J. 道森(J. Dawson)。他被埋葬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的費爾維尤草坪公墓(Fairview Lawn Cemetery ) 。不過,他可不是狄卡皮歐扮演的那個「萬人迷」,只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

影片的主線故事出自虛構,未免有點可惜,不過片中呈現的另一份愛情,卻完全忠於歷史:那就是躺在床上等待死亡來臨的兩位老人——老夫婦選擇了攜手而逝。

為此,觀眾實在要感謝伊西多和伊達‧斯特勞斯(Isidor and Ida Straus)夫婦,他們就是這個最悲情橋段的原型。

至死相守的愛情故事

據《鐵達尼號百科全書》中這對夫妻的專頁,67歲的商人和他63歲的妻子當年乘坐頭等艙,隨行的是男僕約翰‧法辛(John Farthing )和女僕愛倫‧伯德(Ellen Bird)。

伊西多和弟弟內森(Nathan)聯合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梅西百貨公司,當時是世界第二巨富。他還擔任過紐約州議員。

伊西多是在1871年娶了伊達,兩人當時已結婚41年。

和「鐵達尼號」上許多巨富乘客一樣,他們在歐洲度過寒冬之後,搭船返回紐約。

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大家很快明白,客輪沉沒在即。伊達作為頭等艙乘客,又是女性,立刻就在救生艇上獲得了一席。

據沉船數小時後其兒女收到的一則電報,伊達當時一隻腳已經踏上救生艇,她以為丈夫隨後就會跟上來。意識到丈夫並沒有登上救生艇,她又回身上了已開始下沉的輪船。

據記載,當時伊西多和一名官員力促伊達回到救生艇上去,她卻拒絕了。一位倖存的副船長回憶,艾達當時對丈夫說:「我們一起生活很多年了,(你應該知道)你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然後,他們就走到了船的另外一端」,一位家族後輩布雷特(Brett Gladstone)如是回憶曾祖父, 「他們留下的最後形象,是十指緊扣立在甲板上,冷靜地等待著……」

代替主人坐上救生艇的是艾達的女僕伯德。她向家人回溯的情景也和前面敘述的相仿,證實女主人情願和丈夫留在鐵達尼號上。

「伊達把她披的毛皮大衣交給了女僕,說:『上救生艇吧!你會比我更需要這個。』布雷特回憶道,「我聽說這位女僕後來將毛皮大衣交給了伊達的家人,現在可能還好好地保存著。」

電影中的伊西多和伊達彼此擁抱著,眼看著海水漫上來,儘管這一場景是創編的,但夫婦倆的確在鐵達尼號沉船事故中攜手罹難。

伊西多後來被安葬在紐約布朗區的伍德勞恩公墓(Woodlawn Cemetery);人們未能找到伊達的屍體,不過也在其丈夫的墓碑上一併紀念她。

今天去曼哈頓梅西百貨公司購物的人們,還可以在一個入口的牆上,看到夫婦倆的紀念浮雕。

在位於曼哈頓上西城的斯特勞斯公園(Straus Park)內,也有一座為伊西多和伊達而創作的紀念性雕塑。

儘管斯特勞斯夫婦逝去已逾一個世紀,他們至死相守的愛情故事,卻未被後人忘卻,更因著電影《鐵達尼號》和這些紀念碑,為全世界的人們所欽歎。 (大紀元/張小清)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康熙御製彩碗香港拍賣 - 全球僅3只估價逾7億


蘇富比香港拍賣行的春季拍賣會即將登場,本次拍賣中最大的亮點要屬一只清代康熙御製的粉紅琺瑯彩花卉碗,該件珍品近日也在媒體面前亮相,專家估計,這只碗可能會創紀錄地拍出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7億3,667萬元)的天價。

據新唐人電視台引述港媒報導,這只底部印有「康熙御製」字樣的琺瑯彩花卉碗,碗體施以半透明狀的白釉,外壁以罕見的粉紅作底,再以五瓣梅花樣式為框,內部繪製有姿態各異的花卉,暗溢清香。整只碗色彩豐富飽滿,筆觸細膩生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執筆畫彩繪飾的,如果不是紫禁城御作坊的匠人,很可能就是宮中的西方傳教士。

據悉,康熙御製琺瑯彩花卉碗現在存世的僅3只,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其中一只。同以粉紅為底,繪製的花樣不同,但兩只碗的色調、布局,風格都十分匹配。猜測可能是由兩名畫師繪製的。

蘇富比中國藝術品主席Nicolas Chow指出,「這些琺瑯彩碗有不同底色的,其中最好的、最受追捧的是粉紅色的,因為它的光彩四溢,十分美麗。」有趣的是,18世紀中期,歐洲進入了洛可可時期。當時在歐洲王室流行一種很好看的「蓬巴杜粉色」,很可能就源自這些從中國運來的瓷器。

值得一提的是,這只康熙御製琺瑯彩碗的出身方面亦相當顯赫,為亨利奈特(H.M.Knight,1903-1971)及東京出光美術館舊藏。亨利奈特是上世紀歐洲非常重要的中國藝術品藏家,畢生收藏無數漢代至清朝的藝術佳品。

據蘇富比的專家估計,這件拍品最終可能會拍到2,500萬美元的價格。除了這件琺瑯彩碗,還有大約300件拍品參加本次春拍,總價值超過9,300萬美元。 【許蒔/大紀元】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茶裡乾坤】茶貢周武


根據現在所能查到的記載茶的歷史書籍中,能載入正史範疇的是處於周朝時期的事情:
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姬發率周軍及諸侯伐滅殷商的紂王之後,便將其一位宗親封在巴地。這是一個疆域不小的邦國,它東至魚鳧(今四川奉節東白帝城),西達焚道(今湖北宜賓市西南安邊場),北接漢中(今陝西秦嶺以南地區),南極黔涪(相當今四川涪陵地區)。巴王作為諸侯,理所當然要向周武王(天子)上貢。《巴志》中為我們開具了這樣一份「貢單」:五穀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鷦、黃潤鮮粉。

既是貢品,一定珍貴。但巴王上貢的茶卻是珍品中的珍品。《巴志》在這份「貢單」後還特別加註了一筆:「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上貢的茶不是深山野嶺的野茶,而是專門有人培植的茶園裡的香茗。

《華陽國志》是我國保存至今最早的地方志之一,作者是東晉時代的常璩,字道將,蜀郡江原(今四川崇慶東南)人,是一個既博學、又重實地採訪的司馬遷式的學者,他根據非常宏富的資料,於公元355年前撰寫了這本有12卷規模的書。

周武王接納了茶這宗貢品後是用來品嘗、藥用,還是別有所為,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從《周禮》這本書中似可探知這茶還有別的用處。《周禮.地官司徒》中說:「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荼」即古「茶」字。掌荼在編制上設二十四人之多,幹什麼事呢?該書又稱:「掌荼:掌以時聚荼,以供喪事;徵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原來茶在那時不僅是供口腹之欲,而且還是邦國在舉行喪禮大事時的必不可缺的祭品,必須要有專門一班人來掌管。

此外,《尚書.顧命》中說道:「王(指成王)三宿、三祭、三詫(即茶)。」這說明周成王時,茶已代酒作為祭祀之用。

由此可見,茶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時,即已有了相當高的地位。而在《詩經》中,「荼」字何以屢屢出現在像《谷風》、《桑柔》、《鴟鶚》、《良耜》、《出其東門》等詩篇中,便不足為奇了。

寫到這裡,我想起那個流傳很久的關於神農氏發現茶的另一個故事: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好像士兵一樣的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這個故事肯定是後人編造的。原因很簡單:根據清代學者顧炎武考證後認為,茶字的形、音、義的確立,應在中唐以後。而陸羽在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著《茶經》時,在流傳著茶的眾多稱呼的情況下,統一寫成茶字,這不能不說是陸羽的一個重大貢獻。

當然,這只是說,從先秦開始到唐代以前,茶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等尚未定型而已,其實,早在漢代就出現了茶字字形。此後,三國時張揖撰的《廣雅》、西晉陳壽撰的《三國志.韋曜傳》、晉代張華撰的《博物志》等,也都出現過「茶」字的字形。

從以上資料可以斷定:不管怎麼說「茶」字的音與義不是神農時代就有的,那何來「查」轉「茶」呢?所以我說關於神農氏水晶肚子的故事是附會與後人編出來的,不是事實。

其實從尊敬先祖的角度而言,附會故事這本身含有不尊敬的意味。而這種「不尊敬」後人卻意識不到,還覺得在美化、神話先祖。在這幾千年的文明史當中這類事情層出不窮,歷史的真實都被掩蓋了。

真實的歷史是為了留給後人作為經驗與借鑑的。當歷史被蓄意或無意改動的時候,時間一長就會造成後人的誤解,假的越來越多,歷史的借鑑功能也就越來越弱,這樣會製造文化傳承上的混亂。把後人導入歧途。

本系列也是有感於此,盡量還原真實的歷史。在查找資料過程中仔細去分別,哪些是「故事」,哪些記載是真實的。給讀者以真實全面的展現茶與茶文化的諸多方面。 (文/石方行)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史前文明揭祕1萬年前的高度發達國家 ─ 亞特蘭蒂斯


在西方傳說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擁有高度文明的國度,但是在1萬多年前,這個古國一夜間沉沒於大海中。近年來,有科學家宣稱在海底發現了亞特蘭蒂斯古城遺址,揭開了這個傳說國度的神祕面紗。
科學家發現 印證柏拉圖記載

傳說中,亞特蘭蒂斯由海神波塞冬創建,他將島國劃分給10個兒子。十兄弟最初誠實善良,後因國富兵強四出侵略,開始腐化,最後觸怒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用洪水和地震將亞特蘭蒂斯湮沒於大海。亞特蘭蒂斯從此消失,成為失落千古的謎城。

近年,在古巴海域大西洋海底600呎深處,兩位科學家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他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祕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西元前350年撰寫了名著《對話錄》,其中描繪了神祕的亞特蘭蒂斯,這是到目前為止學界公認的對亞特蘭蒂斯描述的最有價值的紀錄之一。

柏拉圖這樣描述亞特蘭蒂斯:在「海格力斯砥柱」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島國亞特蘭蒂斯。它有遍地黃金白銀,財富用之不竭;統治者建造出華麗宮殿和神廟,都用金、銀、銅和象牙裝飾;科技高度發達,除了有載人飛行器,還有先進的造船術,是海軍大國,軍力所向披靡,海軍征服了西歐和非洲偌大土地。

柏拉圖還聲稱,自己不是首個描述亞特蘭蒂斯的人,早在他出生前200年,有「古希臘七賢」之稱的著名政治家和詩人梭倫(Solon)就提過,他在埃及旅行時,一位老祭司對他說,亞特蘭蒂斯傳說千真萬確。

老祭司說,約在9,600年前,一支來自大西洋偏遠島國亞特蘭蒂斯的軍隊曾侵略歐洲,帝國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的總和還要大。當時的希臘人經過艱苦奮戰,終於擊退入侵。

老祭司最後說:「亞特蘭蒂斯後來發生猛烈的地震和洪水,一夜之間,所有好戰的人都遭到活埋,亞特蘭蒂斯從此沉沒。」

百慕達海域中 發現高度文明

對亞特蘭蒂斯的尋找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科學家Paul Weinzweig和Pauline Zalitzki利用潛水機械人在古巴海岸搜查後,證實了在百慕達三角的大洋底下存在著巨大城市,科學家還發現了4個巨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其他建築結構。

根據Arclein的陸地形成報告《古巴海底金字塔群》中的證據顯示,這座城市由於水面上升被淹沒,陸地沉入海底,這正與亞特蘭蒂斯傳說相符。

據調查記者Luis Mariano Fernandez說,這座城市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但所有實地考察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被停止。

「在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核潛艇在墨西哥灣深海巡航時就發現了這座城市和金字塔形的建築。他們立即關閉此遺址,並對其進行控制,以免落入俄國人之手。」Fernandez說。

近期,由深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和海洋學家小組在海平面下600呎處發現了這座城市,他們表示這就是亞特蘭蒂斯城市。

在百慕達三角,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巨大的水晶金字塔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

發現海底城市的Zalitzki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就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尤其是這個大學的發掘人類學研究所還邀請我參加他們正在研究的部分奧爾梅克文明遺址。」

「看到潛艇拍攝的古巴海底城市後,他們發現它與他們正在研究的奧爾梅克遺址部分近似。」Zalitzki說,奧爾梅克人是從亞特蘭蒂斯的倖存者中發展起來的。

Paul Weinzweig和Pauline Zalitzki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這個事實: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

貪婪好鬥 毀滅了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一夜之間沉入海底了呢?被人們稱為「睡著的預言家」的埃德加凱西曾給出過答案。

凱西說,亞特蘭蒂斯是一個廣袤的陸地。由於物慾膨脹,人類對科技和自然資源開始濫用,這對亞特蘭蒂斯造成3次巨大災難。

他表示,亞特蘭蒂斯人原是「和平的人們」,他們的物理和身體的發展很快,「因為他們認識到他們僅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對那些身體所必需的物質,僅取於自然。」

凱西說,他們既可思想旅行,也可身體旅行。可以將「自己的身體從宇宙的一點移動到別處。」

凱西還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晶石——他們的動力源。後來,人們將用於建設性的能力轉用於摧毀性的武器。失調的晶石的威力攪動了這個星球的環境和板塊的振動,地極發生了轉動,這大約發生在西元前5萬年。亞特蘭蒂斯的一部分沉入海底。這次毀壞將亞特蘭蒂斯大陸分成5個島嶼。

凱西稱,第二次毀滅是在2萬多年以前。這次發生了火山爆發、地震及地極變化,亞特蘭蒂斯只剩下了3個島嶼。最後一次災難約發生在公元前1萬700年,亞特蘭蒂斯最後的一個島也是最大的島波塞地亞(Poseidia)終於澈底沉入大西洋。凱西的預言與柏拉圖提及的亞特蘭蒂斯的最後消失的時間大致吻合。

凱西於西元1945年去世。他的預言涉及到個人、團體、國家、地理變化、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他一生留下的近1萬5千條「解讀」,有些在他有生之年實現,有些則發生在其身後。

人魚寶寶的驚人陳述

英國的《太陽報》曾報道,西元1962年曾發生過一宗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一艘俄國探測船在古巴外海執行搜尋核彈任務,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人魚寶寶!隨船有一位俄國資深科學家維諾葛雷德博士。根據維諾葛雷德博士的回憶實錄記載,探測船到達沉船位置,為了能更清楚看到沉船的正確位置,他們放下水中攝影機並且沿著海底移動,突然一個鬼魅似的黑影出現在鏡頭前,所有的人張口結舌地看著屏幕,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影像。沒錯,這個怪物是一條魚,但更像一個小孩,有鰓,皮膚上也有鱗片。他游向攝影機,用一雙淘氣的眼睛望著攝影機,但隨即又蹦開了。

驚魂未定的隊員完全忘了原有的任務,此時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抓住他。他們於是把一座捕捉海底生物的實驗水槽放到該處海床上,並由攝影機監控著。沒多久,那小孩果然中計了,並且被工作人員捕獲。

他們打開槽門,卻聽到像海豚般的悲聲,並看到一隻綠色的小手伸出來。一位膽大的工作人員進入槽中,將小孩拉出並放入另外一個透明的水槽內,可以看出來他大概英2尺長,全身披覆著鱗片,頭部有一道骨冠。

令人驚訝的是,他把頭伸出水面說:「我來自亞特蘭提斯,請放了我 !」維諾葛雷德博士說他聽完差點沒摔在地上。接下來數小時,研究小組和小孩談妥交換條件,只要他能回到海裡,他願意回答任何問題。如果他們食言,俄國將會有大災難。

人魚寶寶說:亞特蘭提斯在數百萬年前橫跨非洲和南美洲,但漸漸陸沉 ,為了適應環境,居民進化至有鰓和鱗以方便在水中活動,平均壽命歲以300上。現在他們的人口約萬300人,住在海底的最底層,一個由大理石及珊瑚礁構成的都市。人魚寶寶並且宣稱,亞特蘭提斯人也會假扮成人類,定期到陸地上混在人群中,目的是觀察現今人類文明的發展。

前蘇聯最後當然是食言了,他們並沒有將人魚寶寶放回大海,反而將他帶回蘇俄黑海一處祕密研究基地進行研究,而人魚寶寶亦不再開口說話了。後來蘇聯受阿富汗戰爭拖累,最後解體。 (摘編自新唐人電視臺 ◇ 文/大紀元訊)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文徵明《醉翁亭記》行書卷


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徵明《醉翁亭記》行書卷28日在敬典閣“院藏珍寶展”展廳展出,這是該館書法類藏品中唯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亦是鎮館之寶。

瀋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也是清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東巡駐蹕和儲存宮廷珍品的重要場所。

記者當日在展覽現場看到,此卷為紙本、手捲,以大字行書書寫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全文,末款“嘉靖十六年春二月廿又一日書,徵明。 ”卷首末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朱文御印,以及代表清代皇家禦藏的“石渠寶笈”、“御書房精鑑寶”朱文印章。

據瀋陽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有“四絕”全才之稱,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其書法沒有受到當時館閣風的影響,從宋元上溯晉唐,取法眾多,並且能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致成為吳門書派的領軍人物,主吳中書風數十年。

本次展出的《醉翁亭記》行書卷創作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為文徵明晚年佳作。全幅古意盎然,色相俱足,字裡行間蘊含前賢法度,且清勁飄灑,筆鋒剛利,頗有王羲之書法“冰姿玉質”之神韻。民眾亦可從中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新網瀋陽3月28日電(記者朱明宇)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