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走馬天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走馬天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挪威超人氣三大奇石


挪威鬼斧神工的峽灣景觀與冰河地形總是讓人讚歎不已,其中被稱為挪威三大奇石的奇蹟巖、聖壇巖、巨人之舌,是最具人氣及值得造訪的景點。

定情之石――奇蹟巖-
奇蹟巖(Kjeragbolten/Kjerag)直徑約2公尺,位於挪威斯塔萬格市境內,呂瑟峽灣深處的謝拉格山上,長久以來一直被卡在海拔984公尺的兩塊巨岩裂縫中。這裡不僅是挑戰自己勇氣的地方,而且已經成為無數情人的「定情石」 ,自 1994年以來更吸引了上萬名跳傘好手前來一試身手。


布道台之石――聖壇巖-
位於挪威西南部羅加蘭郡呂菲爾克區福桑附近的聖壇巖(Preikestolen/Pulpit Rock)垂直聳立於呂瑟峽灣604公尺高處,正對著謝拉格山,頂部為一塊25公尺見方的岩石。聖壇巖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個布道台一般,所以,也稱為「布道台」。佇立在岩石上,視野開闊,在此眺望峽灣,景色壯麗。


惡魔之舌――巨人之舌-
巨人之舌(Trolltunga,又稱惡魔之舌)坐落於霍達蘭郡歐達小鎮(Odda)的Skjeggedal峽谷中,因為形狀獨特,吸引了大量戶外運動者在此用各種動作和這塊天然巨石合影。

巨人之舌海拔1,100公尺,是從山脈上延伸出來的一塊神奇的臥式巖。雖然登上這塊巨岩需要將近8小時,但站在巨人之舌上,欣賞這裡壯麗的風景,人彷彿變身為翱翔的雄鷹,絕對值回辛苦。每年的6月中旬至10月是攀爬巨人之舌的最佳時機。 (張雅雲-大紀元)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絢麗的地理奇觀 - 達納基勒窪地


達納基勒窪地(Danakil Depression) 擁有遍地凝固的火山岩和永久性熔岩湖,也有著惡臭但絢麗的硫磺熱泉和面積巨大的鹽湖。如此特殊的地貌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形容為「地球上最嚴峻的地方」,但卻也吸引了很多喜歡冒險的遊客來此探訪。
達納基勒窪地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低陷平原(最低處在海面以下116公尺),位於東非大裂谷阿法爾三角地的北部,地跨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兩國,主要位於衣索比亞阿法爾州境內。

在很久以前,這裡曾經是海洋的一部分。由於一系列的地質變遷和火山活動造成了達納基勒窪地的火山地貌。大小火山熱點、地縫、熱泉和汽泉遍布,地下湧出的熔岩帶出的黃色的硫磺、紅色的氧化鐵和白色的鹽結晶,賦予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色彩。

這個窪地的全年氣溫都維持在攝氏34.4度以上,是地球上全年最熱的地方之一。在高溫的天氣中,熱風席捲著沙塵,在這近乎極限的惡劣環境裡,生活不易,不少民眾以開採礦維生。在窪地的鹽場上,當地的阿法爾人和提格雷人徒手採鹽,他們會把礦物萃取出來後,再進一步把鹽礦加壓成板狀的鹽磚,再把製好的鹽磚綑一綑用駱駝等動物載運到其他地方進行商業交易。 (文/張雅雲 - 大紀元)

硫磺泉

駱駝裝載鹽塊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薩摩亞—南太平洋的世外桃源


薩摩亞(Samoa)位於太平洋西南,懷抱著五座島嶼和兩座珊瑚環礁,集合了熱帶雨林、原始海岸的美景和令人歎為觀止的考古遺址。此地民風純樸、熱情好客,是值得造訪的桃花源。

薩摩亞群島百年前因美國、德國相爭領土的緣故被一分為二,東邊的薩摩亞島由美國所統治,現為美屬薩摩亞,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唯一屬地,入境需要辦理入境許可;西邊的薩摩亞群島稱為西薩摩亞,於1962年從紐西蘭的託管中獨立,現時稱為薩摩亞。

薩摩亞由近十座島嶼組成,包括烏波盧島(Upolu Island)、薩花夷島(Savai'i Island)、馬諾諾島(Manono Island) 、阿波利馬島(Apolima Island)等,國土面積2,93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萬,集中在烏波盧島和薩花夷島這兩座大島上,首都阿皮亞(Apia)及國際機場都設在烏波盧島。

薩摩亞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叢林覆蓋,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9度。島上椰林鬱鬱蔥蔥,奇花異草漫山遍野,含混著熱帶的溫溼滋潤,一派海濱風光。蘇格蘭著名作家史蒂文森喻薩摩亞為「南太天堂」。

薩摩亞人的生活十分清閒,整個國家的工業和農業發展緩慢,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椰子、芋頭、可可、麵包果和香蕉等。由於臨海的關係,當地民眾多以捕魚為生,漁獲量充足。

首都阿皮亞的房屋相較之下較先進,但阿皮亞以外的大部分房子幾乎都沒有牆壁,有的僅是將地板建好後豎立柱子,再搭上屋頂的簡易建築,大雨來時就用帆布罩下以抵擋風雨的侵襲,只有少數人家的屋子有牆壁。

當地人樂天地認為,薩摩亞天氣熱,房子這樣搭建比較簡單,而且也會較涼快。

教堂建築是來薩摩亞必看的景點,各個教堂風格迥異,獨具特色。

薩摩亞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莫過於阿嘍法嘎風洞(Alofaaga Blowholes)。

漲潮期間,當潮水從下面湧入熔岩流形成的管道時,會聚集噴出,形成一系列噴泉,甚至能到達20~80公尺。

不過要小心,千萬不要距離噴泉太近,因為噴泉的水壓足以置人於死地。

薩摩亞擁有約200種珊瑚和900種魚類,色彩斑斕,令人大飽眼福!為了吸引更多戲水遊客,在烏波盧島南方海岸魚群最密集的珊瑚礁開放潛水。

薩摩亞的蘇阿海溝(SUA)被封為世界十大游泳勝地。

蘇阿海溝位於首都阿皮亞的正南方,是一處海水洞穴,四周被圓形的石岸包圍,岸上長滿了濃密的樹木和綠蘿,水質天然純淨,有如一座天然的大型游泳池。

想要體驗刺激的遊客可以從高達30公尺的岸邊一躍而下,享受跳水的快感,也可沿著梯子緩緩下到水中,在清涼的海水中優遊消暑。 (文/張雅雲-大紀元)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法國小島中世紀修道院 - 像被時間和海水困住


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 Michel)是法國諾曼第(Normandy)地區的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座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猶如被海水和時間困住,成為與世隔絕的地方,每每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朝聖。該島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法國著名的熱門觀光景點之一。

聖米歇爾山呈圓錐形,由聳立的花崗岩構成。它距離歐洲大陸僅600公尺左右,只有在漲潮時才成為島,平時經常被大片泥沙包圍,在低潮時甚至可以行走其上。

聖米歇爾山並非一直都是個島,在史前時期,它仍矗立在一片乾地上,但隨著海平面上升,海岸被海水侵蝕,進而形成今日的樣貌。

這個小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羅馬時期。島上有個中世紀的哥德式修道院突出於花崗岩之上,猶如童話故事中的古代城堡。法國政府曾於19世紀投入大筆經費進行大規模復修工程,並築起一條4公里長的堤道連接對岸陸地。

儘管聖米歇爾山僅有大約50名居民,但每年參訪該島的遊客多達300萬人次,這裡是天主教徒的朝聖地,也是法國最有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要參觀島上的修道院並非容易的事,因其修築在花崗岩山頭上,得爬900階的石階才能抵達。但當遊客拾級而上時,他們會發現,這不僅僅是個修道院,而是個時間膠囊。它正以其斑駁和長滿青苔的牆壁或飾物,向人們訴說著歷史。

1979年,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島上超過60棟建築物現已受到法國當局的妥善保護。 【陳俊村/大紀元】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晶瑩剔透的白教堂 - 巴黎聖心大教堂


與巴黎市內許多古老建築相較,巴黎聖心大教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標準譯名為聖心聖殿),是相當年輕的。這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巴黎北部海拔129米的山丘——蒙馬特高地上,是為了感謝19世紀末普法戰爭的結束而建的,同時也紀念著3世紀時在此地遇害的巴黎守護神聖•丹尼。
歐洲的教堂,從建築師的眼光去審視是各個時代最為重要的標誌,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其精雕細琢出的藝術奇蹟,則代表著人類對於神靈滿懷的敬畏之心。通身潔白的聖心大教堂,因為它特殊的純白建築外觀有著「白教堂」的美稱。

這個教堂兼具偉岸和包容的氣質,教堂為希臘式十字架的型式,飾有四個羅馬拜占庭式的穹頂,這裡是艾菲爾鐵塔之後巴黎的第二個至高點,因相對高度較高,聖心教堂讓所有的參觀者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覺。從聖心教堂所在的山丘往巴黎市中心看,巴黎的千年曆史盡收眼底。


建造緣由-
聖心大教堂的由來相當感人肺腑,是因為1870年普法戰爭(就是拿破侖三世色當戰敗退位、第二帝國消亡、帝制在法蘭西結束的那場戰爭)時,巴黎被圍困長達四個月之久,虔誠的天主教商人們許下了心願:如果法國能在這場衝突中從普軍中脫困得勝的話,將蓋一座空前絕後的神聖教堂來獻給耶穌基督之心(也就是「聖心」)。結果雖然法國大敗,但巴黎還是沒有被佔領。

1873年,巴黎的大主教、紅衣主教吉百赫(cardinal Guibert)接受了建築聖心教堂的這個請求,隨後國民議會在1873年7月24日做出了反應,聲明該建築是所公共建築,歸巴黎市政府所有,而不歸教會。巴黎城市會議表決通過公共設施法,來取得蒙馬特的土地,作為建築聖心教堂的預定地,為的是全巴黎都能看到它,全城人民都能夠感受到上帝的護佑。


建築過程-
建築師保羅•阿巴迪(Paul Abadie)從78位建築師脫穎而出,成為聖心堂的主要設計者。因為取得財產所有權而延遲了建築計劃,1875年10月16日,阿巴迪在聖心教堂奠基儀式上為聖心堂的起建放下了第一塊基石。

在聖心教堂起建之前,建築工人們先在蒙馬特山丘頂部打了一個深約33米的地基,整個地基奠定工程持續了近三年。建造聖心堂的資金全部都是私人捐獻,總額大約為700萬法郎,但是在地上建設開始之前就全部耗盡了。一個臨時性的聖壇在1876年3月3日被設立,朝聖者的捐獻很快的就變成了建造資金的主要來源。

1878年教堂的地下部份才正式開建,而教堂的地上部份則是三年後的1881年地下部份完工後才開始著手建造的。又是三年之後的1884年,聖心教堂最初的設計者保羅•阿巴迪辭世,另五個設計師接手了聖心教堂的督建工作。他們修改了聖心教堂最初的設計方案,建成後的大教堂總長85米,寬35米。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聖心大教堂的建設工作曾一度停工。至第一次大戰凱旋勝利後的1919年10月16日,在第一塊奠基石放下整44年後,聖心教堂舉行了竣工典禮。


建築風格-
聖心教堂是典型的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自19世紀上半葉始,隨著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業的發達、再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人們能非常方便地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於是出現了諸如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等風格的建築格局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聖心教堂即是當時流行的產物。

聖心教堂的建築靈感來自於法國西南部第一大教堂——佩裡格(Peri Gueux)地區的羅馬拜占庭風格的聖弗隆(Cathedrale St-Front)大教堂,建築師們採用羅馬和拜占庭兩種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將之巧妙地組合一體:以曲線柔和的圓頂來配合下部份稜角分明的方正建築體,形成剛柔互襯的鮮明對照。

整座建築物以中間的羅馬大圓頂為核心,左右對稱各一小圓頂,後面一座高84米的方形鐘樓。高聳的穹頂和厚實的牆身呈現著拜占廷建築的風格,同時兼有羅馬建築的表現手法。教堂門口有兩座台階,沿著山坡而上,使教堂顯得更為高聳雄偉,民眾可沿著階梯到達頂端欣賞巴黎市景,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眺望到艾菲爾鐵塔。它的新穎獨特性影響了其它建築,例如:利雪(Lisieux)的聖泰蕾絲大教堂(basilique Sainte-Thérèse)。

聖心教堂莊嚴的正面,均衡對稱,有充滿節奏的階梯和三座拱門廊,精緻銅浮雕大門上描繪著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跡,門廊上方左右對稱有兩座英勇騎馬大鵰像,都是雕刻家Lefebvre的傑作:左邊是法國民族女英雄聖女貞德(1412-1431)、右邊是聖路易國王(路易九世,1214-1270),雕像保衛著法國。在大鵰像的中央之上的壁龕裡是一座耶穌雕像,於蒙馬特高地上遠眺並祝福著巴黎都會。

據說整座教堂都採用的是同第一塊奠基石一樣的石材,這是一種由Château-Landon所開採的石灰華特殊白石,當這種石頭接觸水或雨水便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教堂即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這就是為甚麼聖心教堂如此雪白晶瑩的原因。


薩瓦大鐘-
1914年,聖心教堂主體建築中巨大的方塔落成,建成的方塔高達84米,作為鐘樓之用。鐘樓中有一隻全法國最大的鐘。這只重達19噸的大鐘名為薩瓦亞赫德(Savoyarde),由法國薩瓦地區的安納西(Annecy)城的能工巧匠鑄造而成。大鐘由一隻重850公斤的鐘錘敲響後,全巴黎城都可以聽到它那悠揚的鐘聲。


基督聖像鑲嵌畫-
聖心大教堂是巴黎唯一一個禁止拍照的教堂,整個教堂內部空間極大,視野開闊。教堂內部使用了羅馬-拜占庭(Romano-Byzantin)建築風格,教堂頂部托伸出了一個55米高,直徑16米的大穹頂,將人們的視線不知不覺向上牽引,視覺焦點就是中間的巨幅金色馬賽克穹頂鑲嵌畫。

這副畫是世界上最大的馬賽克鑲嵌畫之一,被稱為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高大的耶穌伸開雙臂站立中央,身後有光環,頭上方有展翅飛翔的和平鴿,再上方是呈倒影式的天父,只露頭和雙肩,頭戴三層寶冠,右手結印,三指伸直,無名指和小指彎曲。耶穌兩臂斜上方有兩排天使恭敬站立,聖母隨侍右側,左側為舉旗天使,腳下為下跪的主教與衛士,他們的後面站著向上帝祈禱的各色人物。


彩色玻璃窗-
教堂裡,還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玻璃彩窗。教堂本身肩負著宗教教育的責任,教堂建築在牆柱之間開闢空間,在其中鑲嵌彩色玻璃。透過玻璃窗以及雕塑,傳達宗教知識。彩色玻璃窗扮演教育的功能,讓絕大部份不識字的法國人可以瞭解聖經的故事。玻璃窗的故事順序是從左讀到右,從下往上讀。

彩色玻璃遠在古老的年代即被使用,羅馬人是製造彩色玻璃花瓶以及杯子的專家。稍後才出現結合彩色玻璃和鉛的彩色玻璃窗技術。製造彩色玻璃的技術至今並末有多大的變化:先將透明和彩色玻璃裁好,畫上氧化鐵,送進窯裡燒。接著再利用鉛條將玻璃片組合起來,形成馬賽克的效果

12及13世紀是彩色玻璃的黃金年代,那時只選用限定的顏色,玻璃工匠交叉搭配鮮艷的紅色以及藍色,製造出種種彩鑽般的色彩。到了15世紀中期,玻璃工匠開始倣傚壁畫以及繪畫風格,運用玻璃造型來達到立體效果。

聖心教堂的這些玻璃彩窗的原始圖畫,曾經在1944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但在1946年又被按原樣修復。 (大紀元/李琳)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京都急凍再現「完美雪金閣」- 大雪中完美如遺世的孤立


日本各地最近數日氣溫狂降,也都下起大雪,京都氣溫逼近零度,也降下超大雪,也再度讓最有名金閣寺,染上雪妝,且比起去年12月底的雪金閣,不少日本網友上傳1月15日上午拍到的「雪金閣」,景色更美。

在漫天大雪中,金閣寺的周遭與屋簷上都積滿白雪,白雪與金閣寺的金色相互輝映,湖上也結了一層冰,讓網友讚嘆說「彷彿遺世中的孤立啊」。

不少日本網友也在推特分享照片,也讓網友瘋傳各種雪金閣的照片,有網友表示「本來想說太冷,雪太大不來了,但沒想到來看到這超美的金閣寺」,還有住在京都6年的網友說,「沒看過這麼美的金閣寺,人生的夢想總算達成了」。 (國際中心/ ETtoday.net)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潛水愛好者的天堂 - 斯米蘭群島獨特海灣遍佈珊瑚礁


據外媒報導,斯米蘭群島(Similan Islands)位於泰國南部蔻立對面的安達曼海,曾被英國《衛報》選為十大最佳潛水勝地之一。

群島擁有蔚藍海灘、多種珍貴的海洋生物及寬闊水底景觀,每年都可以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更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

據悉,斯米蘭群島於1982年被泰國政府劃為國家公園,當局每年5月至10月都會封島,保育海洋生物,11月至隔年4月才會對外開放。

由於該處海水浮力頗大,即使不會游泳的人,只要平躺海面,伸直四肢,皆可以輕鬆飄浮起來,沒有受過潛水訓練的旅客,也可以享受潛水及海底美景的樂趣。

群島由9個大小不一的小島所組成,其中9號班古島上的聖誕角更以迷人獨特的海灣而聞名,而島與島之間也遍佈各式各樣的珊瑚礁及巨大花崗石。

海底有各種的海洋生物,例如豹紋鯊、蝙蝠魚、各種熱帶魚等等,多元的物種及景色,令斯米蘭群島成為潛水愛好者的天堂。 (中新網4月7日電)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夏威夷「天堂階梯」共3922階 - 封閉近30年還有人剛打卡


通往天堂之路真的存在?位在夏威夷的歐胡島(Oahu) 有一座名為「海庫(Haiku Stairs)」的登山步道,總共多達3922階,通往海拔850米的山頂,由於形勢非常陡峭,彷彿能直達雲霄,所以被稱為「天堂階梯」、「通往天國的階梯」。雖然在1987年就封閉,不過仍吸引登山客和冒險玩家前來,到今天都還有人趁著守衛不在闖入,並在臉書拍照打卡、分享攻頂心得!

「天堂階梯」建於1942年,路徑從海庫山谷出發,通往海拔850米的普吉夏卡賀山(Pu’u Keahi A Kahoe)的山頂,是美國海軍為了在山頂上蓋廣播電台而建造。本來是木造階梯,到了1950年海軍基地撤守,由美國海岸防衛隊接管,階梯與扶手改為金屬材質。

1987年隨著站台關閉,加上步道險峻又年久失修,階梯也跟著封閉禁止使用。不過這似乎無法澆熄登山客的熱情,反而吸引更多人試圖攻頂,希望一賞沿途陡峭又迷人的風景。當地人也不斷求政府開放步道,雖然在2003年曾經砸了百萬美元再次修復,當年的市長也口頭承諾過要再開放使用,然而至今依然沒有開放。

2015年因為一次強烈的暴風雨,讓「天堂階梯」部分損毀,當時夏威夷政府曾考慮拆除,卻被當地人民強烈反對;也有人提議開放收費,一次收100元美金(約3200新台幣)。但不論是拆除或修復,都要花上數百萬美元,事件最後又不了了之。

儘管步道損毀有人身安全風險,闖入後若被逮捕也要吃上罰金,旁邊也都有設立警告標示牌;卻仍有不少旅人與登山客慕名前往,他們通常趁著清晨守衛不在時悄悄闖入。「天堂階梯」被關閉了將近30年,如今還不時有人在上面拍照打卡、分享攻頂經驗,甚至有旅客在評論留言貼心告訴大家:「上山要爬2.5小時,下山大約要1.5到2小時左右。」還誇爬這階梯「非常值得!」 (林育綾/ ETtoday.net)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地理學家在亞馬遜發現神秘河 - 河水終年沸騰


據外媒報導,地理科學家近日在亞馬遜叢林的中心地帶發現一條長4英里的神秘河流,由於河水溫度較高,以致整條河流都在沸騰。

長期以來這條河一直是秘魯的傳奇。地理科學家安德魯(音譯,Andr岢s Ruzo)聽說後,他一直不敢相信。他認為即使加熱一條小河也需要巨大的地熱,而亞馬遜一帶幾乎無任何活躍的火山。

但是在2011年,安德魯在親戚的指引下親眼目睹了這條河。他原本以為只是一股小溪流,結果河流的最寬處卻有25米,深約6米。水溫較高,足以泡茶。

安德魯表示,“如果我將手伸入河水僅僅不到半秒,就會導致三級燙傷。如果不慎跌落,我想我很快就會沒命。” (中新網)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90萬平方米螺旋建築 - 吳哥窟地下驚現8巨塔



■8座塔位於吳哥窟西部的護城河閘門附近。

澳洲悉尼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空中激光雷達掃描,結合透地雷達技術,探測出柬埔寨吳哥窟地下有長1,500米、闊600米的螺旋狀建築以及8座塔,圍繞吳哥窟建造。考古學家估計, 這反映吳哥窟結構較過往想像的更複雜。

這些地下建築群位處吳可窟主體南部,8座塔則在西部的護城河閘門附近,以砂岩及紅土建造。領導團隊的弗萊徹及埃文斯猜測,螺旋狀建築可能是提供牲畜作祭品或食用的園地,因為螺旋形狀具有宗教意義。

圖像顯示,吳哥窟附近有低密度社區,內有道路、池塘及土墩,可能由吳哥窟建築工人使用,挑戰吳哥窟只供富人及祭司居住的說法。考古學家發現部分被埋高塔形成一連串正方形,或用來支撐一座或多座建築,建造年份早於護城牆。他們猜測,高塔曾於吳哥窟完成建造前用作支撐神殿,待吳哥窟完成和西部護城河開始建造後便被推倒。


■一度被用作軍事要塞

除了地底建築,研究團隊還發現吳哥窟一度被用作軍事要塞,證據是有一些建造於1585年至1630年代的木造建築圍繞吳哥窟,可能見證着吳哥王朝沒落。

吳哥窟由12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建造,供奉印度教神祇毗濕奴,中央塔高65米,有4座矮塔及城牆圍繞,象徵印度神話中的須彌山,護城河則象徵圍繞須彌山的乳海。 《每日郵報》/Discovery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世界第二高峰K2旁冰河 - 彷彿來到外星球


在方圓幾百公里內杳無人煙、危險到被人稱為「殺人峰」的世界第二高峰K2峰旁,波蘭攝影師大衛·卡茲利考斯基(David Kaszlikowski)利用無人機拍下了這張令人歎為觀止的冰河照片。

當時正值2013年夏季,卡茲利考斯基在K2峰附近替HBO歐洲頻道拍攝「K2峰:觸及天際」紀錄片。拍攝閒暇之餘,卡茲利考斯基用無人機在K2峰底部的肯考迪亞(Concordia)營地附近區域勘查景觀,在巴托羅冰河(Baltolo Glacier)與哥德溫奧斯騰冰河(Godwin-Austen Glacier)交接點發現了一處正在融化中的冰河,景觀奇異無比,彷彿人工水上樂園的溜滑水道一般。

「那個地方特別到簡直不像自然產生的,而且很顯然每天都在融化中、變化中。如果我當下沒有拍攝這些照片,世人可能永遠無法看到同樣的景觀。」

無人機發現景點後,卡茲利考斯基與他的嚮導納西布(Ahmed Naseeb)連夜爬上該處。卡茲利考斯基用他的Canon 5D Mark III相機和腳架,拍出了這張照片。夜間的冰河在燈光照射下產生出更不可思議的顏色景觀,彷彿來到外星球一樣。

卡茲利考斯基補充說,他在長曝光的30秒間用LED手電筒將雪和水面照亮,如此一來讓地面景觀與星空同時完美的呈現在照片上。儘管正值夏季,當時的氣溫依然是零下狀態,仍足以讓人感到寒冷。

卡茲利考斯基的這張照片還讓他贏得了IMS攝影競賽的大獎和其他幾個攝影競賽獎項,除此之外,他在白天用無人機拍攝的他與嚮導「自拍照」也贏得了DJI無人機的國際攝影大賽獎項。


K2「殺人峰」周遭藏有絕世美景-
位於巴基斯坦的K2峰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高達8,611公尺,僅次於尼泊爾聖母峰的8,848公尺,然而其陡峭的山形、惡劣的環境,都使K2峰成為登山愛好者公認為天下第一難登頂的山峰。至今只有302人成功登頂K2峰,卻有80人在攀爬中死亡,將近30%的死亡率使得K2峰獲得了「殺人峰」(Savage Mountain)的名號。

卡茲利考斯基說,「K2峰:觸及天際」紀錄片正是在描述曾攀登過K2峰的幾個著名登山家和其子女的故事。他也說,K2峰周遭散布著無數高聳的山峰,包括K2在內這些山峰都已被攝影師仔細拍過,他這次拍了冰河的照片,也是希望捕捉山峰底部和冰河較少人拍攝的地方,讓大家知道還有這些壯麗的自然景觀存在。 【黃柏彰/大紀元】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日本地下宮殿:最宏偉的排水設施


在日本琦玉縣春日部市國道16號沿線的地下約50米處,有一座運用日本先進土木技術建造的排水“宮殿”--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

進入夏季,各地暴雨增多,一些城市遇雨就澇,變成“汪洋大海”。當城市內澇被放大成公眾事件之後,一些發達國家的“發達”下水道系統被推介到了公眾的眼前。在日本琦玉縣春日部市國道16號沿線的地下約50米處,有一座運用日本先進土木技術建造的排水“宮殿”--“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該排水系統由內徑10米左右的下水道將5條深約70米、內徑約30米的大型豎井連接起來,前4個豎井裡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長177米、寬78米的巨大蓄水池——“調壓水槽”,最後通過4台大功率的抽水泵,排入日本一級大河流江戶川,最終匯入東京灣,全長6.3公里。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神秘洞穴吸走湖水?美迷失湖之謎百年未解


美國俄勒岡州20號公路附近的迷失湖(Lost Lake)隱藏著一個很深的秘密,成為科學家幾百年來的未解之謎。

迷失湖位於俄勒岡州胡德山國家森林區域,在胡德河西南34.4公里處。據《每日郵報》5月1日報導,迷失湖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裡很正常,但到了冬天,一個神秘的洞開始耗盡湖中所有的水,留下一片荒蕪景觀,這個現象已經困擾科學家幾個世紀。

威拉米特國家森林發言人麥休(Jude McHugh)表示,這個湖中的洞早就存在。目前,科學家對這個神秘現象有一些猜測,但依然得不到最終答案。

因迷失湖區域屬於火山景觀的一部分,所以科學家猜測可能是火山地貌造成湖水快速流失。他們認為火山爆發,流動的熔岩冷卻後,在湖底形成一個水下「熔岩管排水孔」。但為什麼湖中所有的水全部流乾,依然未解。

當地人還在湖中發現很多奇怪的物體,如汽車零件、引擎和其他東西的碎片。麥休認為,這些可能都是企圖「堵塞水中的洞」的東西,但她警告說,這可能只會導致當地發生洪水。

迷失湖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地,擁有125個原始露營地、7個鄉村小屋和一家質樸的商店。迷失湖的度假季節是每年5月到10月。人們可以在湖上划獨木舟、排船,也可租橡皮艇。

迄今為止,迷失湖湖水流失之謎仍然無解。 (影片擷圖 / Bend Bulletin / YouTube) 【許家琳/大紀元】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八大胡同 - 北京古代的「紅燈區」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西。『八大』是虛指,該地區至少有十五條胡同屬於老北京的『紅燈區』。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現名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麼』而不是『去哪裡』。

根據頭條網報導,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兩個概念,從隘義上說,所謂八大胡同,並非某一條胡同的名稱,而是由八條胡同組成的。因為中國人愛將同類事物歸類然後說個大概數,如天橋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實,『八』字在這裡是個虛數,只是表示其多。這八條胡同位於前門外大柵欄附近,因妓館密集而成一大銷金窟。

這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裡,還分佈著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過當年,這八條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檔次』也比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級。最早的妓院分佈在內城,多是官妓。現東四南大街路東有幾條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樂胡同,是官妓樂隊演習奏樂之所。

內務部街在明清時叫勾欄胡同,是由妓女和藝人扶著欄杆賣唱演繹而來的。以後『勾欄』成為妓院的別稱。 明清時期,當官的和有錢的飲宴時要妓女陪酒、奏樂、演唱,叫做『叫條子』,在妓女一方,則叫『出條子』。

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門外大街,一是因為這裡離內城較近,官員們出城享樂比較方便;二是這裡有火車站,南來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門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業街,相當繁華;四是這一帶是戲園子、茶館、酒樓的集中地,吃喝玩樂,可自成一體。

據30年代末的一份統計資料,當時『八大胡同』入冊登記准予營業的妓院達117家,妓女有750多人,這只是正式『掛牌』的,還不算『野妓』和『暗娼』。

老北京的妓女分為『南班』與『北班』兩種,一般來說,『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帶的女子,檔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這樣的妓女陪的多是達官顯貴,如京城名妓賽金花、小鳳仙等。『北班』的妓女以黃河以北地區的女子為主,相貌好,但文化素養差一些。『八大胡同』的妓女以『南班』居多,故多為一、二等妓院。而其他地區的妓院,大多數是『北班』。當時在京城做官和經商的人多是南方人,因此,『八大胡同』成為這些達官貴人經常出入的地界。

流傳的八大胡同的說法裡一種有這個胡同,那時候叫皮條營。而另一種說法裡這條胡同並不算在『八大胡同』的範圍內,代替它的是東北方向的『朱家胡同』。

『八大胡同』的檔次也不盡相同,百順胡同、陝西巷、胭脂胡同、韓家潭多為一等。一等妓院,也叫『清吟小班』,顧名思義,『清吟』以飲茶、談棋說戲為主,並非只有皮肉生意。出入『清吟小班』的嫖客多為有權勢的人,當然也有文人墨客。

石頭胡同的妓院多為二等,二等妓院也叫『茶室』。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以三等妓院居多。一、二等妓院的名字以『院』、『館』、『閣』為主,三、四等妓院多以『室』、『班』、『樓』、『店』、『下處』命名。

走進現在的『八大胡同』,從一些老屋老樓的建築,你仍能體會到當年的風貌。百順胡同最初曾設有太平會館、晉太會館。會館後來改為民居,據說李文藻進京朝見乾隆皇帝時,曾在這條胡同住過。如今這條胡同的老房保存得相對完好,當年從胡同西口依次排列的妓院有瀟湘館、美錦院、新鳳院、鳳鳴院、鑫雅閣、蒔花館、蘭香班、松竹館、泉香班、群芳院、美鳳院等。

韓家潭,現今叫韓家胡同,據史料記載,康熙年間,著名戲劇家李漁(字笠翁)曾在此居住。『四大徽班』進京後,三慶班曾設在韓家潭,老北京的梨園公會就設在36號院。這條胡同多為『南班』妓院,有名的有環采閣、金美樓、滿春院、金鳳樓、燕春樓、美仙院、慶元春等20多家。

陝西巷當年的一等妓院有16家,其中清末名妓賽金花入主的怡香院最有名,現在這所妓院的房屋建築和布局保存較好。『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曾設在這條胡同裡。

胭脂胡同,過去叫胭脂巷,北連百順胡同、南通珠市口西大街。胭脂胡同的一等妓院有10多家,其中蒔花館是一家三進帶跨院的大四合院,幾乎占了半條胡同。據李金龍先生考證,明朝時,這個大院叫蘇家大院,有名的妓女蘇三(玉堂春)曾在此居住。其正門幾經變故,現在已是百順胡同居委會。

石頭胡同,南口在西珠市口大街,北口在鐵樹斜街,清末曾設有望江會館和龍岩會館,是二等妓院的聚集區。這條胡同比較長,有24家二等妓院,有名的有茶華樓、三福班、四海班、貴喜院、桂音班、雲良閣、金美客棧等。如今,幾乎都成了民居。

王廣福斜街,現在叫棕樹斜街,東連大、小李紗帽胡同,西接石頭胡同,這條胡同的房屋較為破舊。

從前,這裡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貴香院、雙金下處、全樂下處、月來店下處等。李紗帽胡同,原來分為大李紗帽、小李紗帽兩條胡同,現在已改為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小李紗帽是『八大胡同』之一。這條胡同不大,總共有21個門牌號,但是在老北京,妓院就占了近20個院子。這裡的妓院主要是三等,有名的有雙鳳樓、鑫美樓、永全院、天順樓、泉生樓、連升店下處等。因這條胡同離一些戲園子和飯莊較近,所以也有幾所二等妓院。

在早曾分為留守衛胡同和羊毛胡同,這條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樓、陸生院、洪順下處等。與朱家胡同相連的清風巷、清風夾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窯子的聚集地,不過沒有『八大胡同』名氣大。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昔日紅粉飄香的煙花柳巷早已成為歷史遺跡,值得慶幸的是,由於『八大胡同』老房太多,改造起來很困難,所以京城危房改造還沒有涉足這裡,所以在滿街大興土木的時候,它才能得以保留。

斑斑點點的角落仍在老老實實洩露它的秘密,在這個晴朗的秋末的上午,陽光穿過那幾百年仍揮之不去的煙塵,照亮了這些老房子。老屋不語,知道道不盡的,是滄桑。

而如今,八大胡同已經成為北京市的一個重要景點,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青樓的歷史是一段深刻的歷史,但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老北京的過去。 (大陸新聞中心/ NOWnews)

西壁營胡同

韓家胡同

陝西胡同

朱家胡同

怡香院內景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