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海上花又開


上海,一座外國人蓋起來的城市;2002年上海自己出版一本《德國作家看上海》的書籍,德佬對上海最佳讚美之詞,竟是「上海是個美女,我被她誘惑了;這裡不像中國」。


上海崛起的時間點,正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期,也是大清帝國衰敗期。1842年《南京條約》開上海為對英通商口岸,而英國已完成全球第一場工業大革命。1899年英國一個國家就佔全球GDP比重高達9%,從此維多利亞女皇時期,舉凡英國人用的服飾、語言、文學等,皆成世界流行顯學。

上海已故著名作家曹聚仁談起那個時代上海洋場對中國的影響,「自此之後所有的洋觀念都從上海灘傳進中國。」18世紀時英國貴族紳士,尚以穿來自中國的綢緞為時尚;到了19世紀末,世界翻轉,上海婦女只求洋貨以示時髦。辛亥革命,徹底斬斷了旗袍傳統服飾年代,上海南京西路一帶如雨後春筍般開了一整排第一流時裝公司,全是洋服製造公司。中國凡自認一流人物,皆得穿上西裝、洋服,例如名律師江一平,名藝術家江小鵬,交際花唐瑛。民國16年,他們三人更登高一呼,教中國人穿起西式大衣,扔了大棉襖。曹聚仁在他的《春秋上海》一書中,形容此現象,用的字眼很可愛,「閨秀震動」。


停格73年後又登場 -
歷史如此多嬌,又如此患難。接下來的上海便是我們從張愛玲、蘇青、白先勇等人筆下所認識的上海。中國各地都在打仗,戰火愈肆虐,十里洋場孤步舞跳得愈起勁。整個中國的戰亂,似乎只為了成全一個紙醉金迷、逃逸人生的上海風華。在中國的地圖上,上海面積一直很小,但卻始終以奇特的五顏六色,四面八方包圍整個中國。

1937年上海終也陷入了烽火。日軍佔領了除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以外所有上海四周,成為名副其實的孤島。那一刻起時間停格,湖綠桃紅的七彩畫報顏色漸淡,風華獨存的「中洋式混合美人」在難民潮中,流下淚來。那個時刻連張愛玲也不再叨叨絮絮老寫著《半生緣》或《七巧》的故事,如《色戒》般女主角的悲壯人物也誕生筆下。

停格73年後上海又登場,繼2008年北京奧運後兩年,繼大英帝國進軍上海後168年。上海於2002年申博,選址黃埔江畔舉辦世博;其企圖心就是要在上海歷史悲歡離合的交會點,由中國人自己親手打造一個新上海。浦西原英國人留下的外灘公園,擴建三倍,車行之路改以花崗岩妝點之入口築成地下化車道。而隔江東邊,英法皆不曾租借之地,也是當年日軍曾徹底摧毀的焚燒之地,闢為世博園區。總投資450億美金,創下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以來史上規模之最;這是中國人一手打造的新上海;而其色彩之繽紛,萬國建築博覽之美,更超越人人難以忘懷的上海30年代。

回顧半世紀,世人形容上海一直免不了使用五個字「華麗與滄桑」。如今上海再度證明,滄桑是一件必要的事。因為滄桑,使人們深刻體悟歷史的無常,也因此對於再次獲得的歷史機遇,備感珍惜。 (蘋果日報 - 我的陳文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