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天安艦下- 大國角力


前不久國片最盛行的電影是《艋舺》,它敘述一個被同儕欺負,而尋求大哥保護的少年─「蚊子」的故事,而最近在東北亞地區,也正在上演一齣國際版的《艋舺》,只是場景從剝皮寮轉移到朝鮮半島。南北韓因為天安艦事件引發兩國的軍事對峙,並各自向美國及中國尋求支持,這讓單純的南北韓兩國衝突,演變成中美兩大強權在東亞地區的政治角力,國際衝突似乎一觸即發,彷彿就像《艋舺》在祖師廟前黑道大火併的場景。

盜亦有道,黑道有大哥與小弟,大哥以搶地盤來壯大自己的利益與勢力,小弟以圍事、穩固地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國際政治當然也不例外,大國善於利用衝突來強化在區域霸權的地位,小國則喜歡利用衝突來穩固國內政權的正當性,由此可見,國際政治似乎就像是黑道圍事。

自從去年金正日為了打擊內部日漸興起的中產階級,所實施的貨幣改革失敗之後,北韓人民僅存的財產一夜之間幾乎蕩然無存,長久以來習於被與世隔絕的北韓人民,也許對於國際金融危機感覺到不痛不癢,但是卻會對自身荷包的大失血如同刀割,這讓北韓社會內部不穩定的因子日漸升高,尤其是在政權交替的敏感期間,金正日勢必要重施故技,以製造外部衝突來轉移國內人民對經濟改革不滿的注意力,天安艦事件便是北韓精心策畫的一場大戲。

在南韓方面,沉船事件發生之後,南韓的李明博政府似乎陷入了進退兩難、有苦難伸,如果不對北韓採取強硬制裁的手段,很難面對四十六位死亡官兵的家屬,以及國內排山倒海而來要求制裁的聲浪,但是如果對北韓過於強硬,一旦擦槍走火,兩韓爆發戰爭將會使得韓國的經濟毀於一旦,別忘了韓國的民眾雖然有七六%認為天安艦是北韓所為,但是卻只有不到四六%的人民認為應該要對北韓開戰。李明博只能轉向尋求美國的支持,寄望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希望這個事件最後不要不了了之,南韓似乎成為天安艦事件的最大「苦主」。

在美國方面,日本民主黨上台之後,開始正視中國崛起的現實,而改變過去對美一邊倒的政策,改採中日平衡的外交政策,從去年以來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讓美日同盟關係陷入膠著,再加上二○一二年美國駐韓軍隊指揮權的轉移,都讓美國覺得在東亞地區的勢力將逐漸褪去。但是天安艦事件發生之後,日本與南韓都紛紛重新擁抱美國,例如飽受沖繩普天間基地遷移之苦的日本鳩山政府,在天安艦事件發生之後,彷彿在大海當中找到浮木,尋找到美軍基地可以繼續停留在沖繩的正當性,美國似乎在東亞地區又重新找回過去的政治舞台,成為天安艦事件的最大贏家。

在中國方面,自從二○○九年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北韓之後,中國便將中朝關係與核武問題相互脫鉤,換句話說,不論南北韓關係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中朝關係的發展,而這次的天安艦事件,中國仍然是採取相同的立場,中國不但屢屢為北韓緩頰,認為南韓政府更應該要善盡查證的責任,同時也反對將天安艦議題送交聯合國安理會裁決。中國與北韓相互取暖,中國成功地利用北韓問題在東亞地區發揮更大的政治影響力。

由此可見,面對天安艦事件,各國都互有盤算,各國也都不想開戰。南、北韓與日本成功地利用天安艦事件穩固了他們原有的地盤,北韓暫時維持了內部的政治和諧,南韓也強化了李明博政府的民意支持度,日本鳩山政府更因基地遷移問題落幕,而免去下台的窘境。而中國及美國也利用天安艦事件來擴大其在東亞地區的政治主導權,美國成功地讓日本及南韓又重新回到它的懷抱,中國則成功地操演著對北韓的控制能力。天安艦事件後,東亞地區似乎又回到美中兩大強權政治角力的格局。 (中國時報 -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所長/蔡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