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ஐ 小吃筆記


不可輕易舉薦餐館。揚州杜負翁,美食嘗遍,抗戰時期,四川一館子「滋美樓」請贈楹聯,杜便寫了此聯:

試嘗「滋」味如何,聊飲幾杯,莫醉醺醺忘歲月
慢道「美」中不足,飽餐一頓,須知粒粒盡珠璣

細審此聯,教人隱隱要猜想這館子或許菜做得不怎麼樣。

在台北,想來亦有館子央求名人、文士等題匾贈聯之事,焉能不審慎?

關於勾芡。凡勾芡,我皆不喜。然有一樣例外,即春捲。春捲的白菜肉絲餡,必須勾芡,炒好放冷,才包。包時因有芡,不致太溼,但在熱油中炸了,一咬,外酥內溼,正是勾芡之大功也。

什麼配什麼。吃完了豬腳、蹄筋、烏參之類黏黏潤潤的食物後,嘴巴甚感滿足,而唇上沾有稠質,此時最想吃的水果,奇怪,是橘子。既不是西瓜、木瓜,也不是草莓、獼猴桃,也不是葡萄、香蕉,就只是橘子最好。

吃完鰻魚飯,嘴唇亦有微小的黏膜膜的感覺,此時最想吃的,是「西瓜酪」。

這裡說的西瓜酪,實是西瓜汁。謂其為「酪」,乃只用西瓜的瓜心,最熟最沙的部分,剔掉子(當然選子較少較疏的大熟西瓜),以果汁機淺淺打之(剔掉子,乃為了不用濾網也),倒入白瓷碗,上桌,最佳。

講究的人在家以新式西餐宴請朋友,有時一道一道的上菜,會有個十來道菜,例如海膽過後,又有魚子醬,不久又有鵝肝;如此三道鮮香濃郁的菜過後,必須上一杯番茄水(數小時前已將新鮮番茄打成醬,放入紗布去滴水),以緩抒厚膩,以清新口齒,不久再續往下吃。

談小吃。小吃,何謂小吃?粵人早起坐茶樓,一盅兩件,自據一桌,此小吃也。隨處巷口見人坐麵攤,切一碟滷菜,揀花生下酒,小吃也。即揚州早館,干絲、湯包、白湯麵,美味之至,又精細之至,然亦小吃也。

每人只吃面前一兩樣小物,卻品嘗可臻至細,此小吃最美之況。

西人餐館,又有前菜,又有沙拉,又有濃湯,繼有主菜,再有甜點,吃上三、五小時,便是繁盛太過之吃,與我所言小吃,大不同矣。

倡小吃,便是有意備言窮國卻不失美吃國之佳良吃法也。

那些留學在國外的學子,當一年學業將盡,即將放假回台灣前,與台灣的同學或親友通電話或通e-mail,往往說些「我已經等不及要吃哪裡哪裡的蚵仔麵線、哪裡哪裡的粉圓及紅豆冰、哪家哪攤的麻糬、哪店哪巷的肉圓或米粉湯……」這類心中最大夢想的話。

此何者?小吃之迷人也。

消失的菜館。小吃常能恆存,以其簡易、堪掌控;菜館多不久長,以其規模大、費張羅。以下這些菜館,忽地一下,竟不見了。

山西館(中山堂前)。東生陽(永康街)。方家小館(信義路)。淞園(大安路)。東門九如(信義路)。陜西館(敦化南路復旦橋頭)。大聲公(新生南路)。湖北一枝春(安和路)。點心世界(忠孝東路明曜百貨後)。塘塘(忠孝東路)。桃花源(瑞安街)。

簡吃之厚蘊與奢吃之陋炫。吾國之吃雖是窮中計吃,但坊間很愛呈現奢華,以此故示富裕。實則愈是富之久長,愈敢呈現窮相,如日本茶道王侯所用茶器之殘舊、汲水杓子的彎曲老頹,更是價值連城,更是受尊崇。

這就譬似愈是好幾代富文子弟愈勇於坦蕩蕩的穿著布衣粗鞋;而稍稍賺了幾個快錢的久窮之民,則立然迫不及待的開起賓士、戴上勞力士之理是也。

【聯合報╱舒國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