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為愛起程的璀璨情詩
濟慈與托爾斯泰的另一半
女性在文學中的傳統形象常以「救贖」(redemption)或「誘惑」(temptation)的兩極刻板印象呈現。文學家的另一半在現實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則因人而異。
《璀璨情詩》(Bright Star)和《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兩部電影最近在台灣上映,分別以英國浪漫時期詩人濟慈和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為主角。
號稱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後一位大詩人的濟慈,二十五歲就英年早逝,真正創作時間只有三年半。他寫了一百五十首詩,最有名的作品都集中在1819年的前九個月,包括〈怠惰頌〉、〈賽姬頌〉、〈夜鶯頌〉、〈希臘古甕頌〉、〈憂鬱頌〉和〈秋日頌〉,都在他與後來成為未婚妻的芬妮布朗(Fanny Brawne)相識後創作出來。
濟慈大量寫作頌歌抒發追求芬妮時的憂鬱、苦悶,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如〈聖愛格尼斯節前夕〉便因這段戀曲而生。英文片名Bright Star是濟慈送給芬妮的情詩名,濟慈直到臨終前幾個月仍不斷修改,這首詩也成為後世傳頌兩人愛情必加引述的作品。
芬妮像是濟慈的繆思,《為愛起程》中的蘇菲亞則像托爾斯泰的忠貞妻子、熱情愛人、繆思女神和私人祕書。兩人結縭半世紀,她幫他生了十三名子女,甚至親手抄寫名著《戰爭與和平》全文六次。
托爾斯泰的密友說服他將其代表性的小說著作權留給俄國人民,而非由家人繼承,讓蘇菲亞很不滿。但是她反對的手段愈激烈,托爾斯泰反而更認為自己的作品應該是公眾財。中文片名譯作《為愛起程》,英文片名的意思是「最後一站」。
在托爾斯泰生命最後一站,他終於和妻子和解,回到愛的起程。而濟慈英年早逝,藉由流傳至今的情詩和愛人永不分離。 【聯合報╱張佑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