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賓拉登之死


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宣布,激進伊斯蘭的基地組織領袖賓拉登已遭美軍擊斃。其實,賓拉登早已成為泛伊斯蘭主義的象徵性精神領袖,在新階段的美伊(斯蘭)衝突中沒有發號施令的地位,而美國擊斃賓拉登也只是象徵性意義,不能看作美國的大獲全勝,更不能以為從此「東線無戰事」。

賓拉登的聖戰第一階段是1979到1988年的阿富汗抗蘇戰爭。靠美國的援助,及各地伊斯蘭戰士的來援,最終趕走蘇聯軍隊而獲勝。他的聖戰第二階段始自1988年,為了在世界各地建立伊斯蘭國家及共同體(蘇丹、阿富汗、菲律賓的岷答那峨),必須摧毀障礙,包括宰制中東甚深而觸怒激進伊斯蘭的美國,其手段逐漸升高,包括暗殺、爆破、對公共場所恐怖攻擊造成大量死亡的震撼等,其中以911紐約世貿大樓遭劫機撞毀為其高潮。他的第三階段目標是:破壞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推翻沙烏地阿拉伯的親西方王室政權、建立伊斯蘭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手段仍是劫機、爆破、大規模屠殺以及計劃中的核生化攻擊。


西方圍捕阻截奏效-
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圍捕阻截行動奏效後,賓拉登已成強弩之末。他無法使用已遭美國高科技監聽的衛星科技通訊設備、無法動用已遭西方全面凍結的龐大資金、由於中高級幹部遭美軍大量擊斃及逮捕,他已無法指揮許多單線聯繫的行動網、在美國懸賞5千萬美元的誘惑下,全世界亡命之徒的賞金獵人和出賣他的線民四處尋找他的下落,迫使他經常變換居所,以致無法有效指揮部眾進行攻擊計劃。這就是為什麼911之後恐怖攻擊迅速萎縮的原因。

賓拉登無法組織大規模全球性質的恐怖攻擊,尤其無法攻擊美國,其影響力必然很快降低,最後只剩下精神象徵。

他一手建立的跨洲際攻擊網既遭美國粉碎,各地的激進組織被迫在地化,偶爾零星攻擊歐洲,失去大規模破壞活動的能力。易言之,賓拉登的時代早已結束,至少在5年前就結束了,而其他恐怖組織的攻擊模式也進入了新的時代。


美趁反恐震懾中東-
美國趁反恐、反賓拉登的道德之窗大開之際,掌握了阿富汗與伊拉克,取得與中、俄地緣軍事角力的優勢,也震懾了中東的反美國家。賓拉登愚蠢的911攻擊,引進了美國的勢力;雖然美國泥足深陷,但獲得的地緣戰略利益,將決定本世紀上半葉的全球戰略優勢向哪邊傾斜。 (蘋果日報/蘋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