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 可以交換的 "時間貨幣" 正流行!
「火車來了!」站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月台上,五歲的席拉(Shiela),開心的大叫大笑。她用在社區撿垃圾的「時間」,換來一趟火車之旅。在愛爾蘭,有人利用教別人電腦課程的時間,換到一台舊電腦,還有一趟紐約旅行。
時間,原本像流沙一樣,無色、無味,流失了也不覺得可惜。
但是有人發現了它的價值,他想把時間「存」起來,存在每個人的銀行戶頭裡,想用的時候就拿出來花用,而且可以交換。時間銀行創辦人艾德加(Edgar S. Cahn)在一九八○年發明了時間銀行的概念,他把每個人的時間、服務當作一個有價的貨幣,透過每個人對別人付出所累積的「金額」,換成他自己想要的服務,或是像席拉一樣,換到一張火車票。
席拉,五歲,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她住的地方經濟蕭條,沒有工作機會,她的鄰居盡是些身上滿是刺青的失業年輕人。她沒有錢,不能上電影院;沒有錢,她也不能離開華盛頓。上帝唯一對席拉比較公平的是,她跟全球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樣,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滿滿的時間成為小席拉最富足的「資產」。
她的父母幫她加入時間銀行的計畫,每個星期,她省下玩遊戲的十個小時,幫社區裡的組織撿垃圾、清潔街道,每一小時換取一元當地發行的「時間貨幣(Time Dollar)」。
時間貨幣給了席拉不一樣的機會,每星期存十小時,一年她的名下就有五百二十個小時,她用自己賺來的「錢」,換到原本價值數百美元的舞蹈課;上完舞蹈課,她還參加空手道課、網頁設計課程,甚至換到一趟離開華盛頓的火車之旅,全都不花現金,花的是自己賺的時間貨幣。
在英國,甚至有一個「時間銀行鎮」,威爾斯南部的Treherbert鎮,時間銀行發行的時間貨幣,甚至可以像一般貨幣一樣使用。兩年前,住在鎮上,十九歲的荷曼(Rebecca Holman)就十分熱中交換時間貨幣,這裡是英國最窮、失業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靠著時間銀行的仲介,荷曼還是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她找到了一份教電腦的工作,每一小時換一塊時間幣,有了時間幣,她如果要修房子,只要花錢買材料,她可以用時間幣支付工人的工作時間,在這裡,時間貨幣也能換到實體的商品,只要花一百二十塊時間幣,她就能換到一台舊電腦,她還曾經換到一趟去紐約的旅行。交換,原本是原始人才愛用的交易方式,現在卻是二十一世紀的新流行。
在台灣,去年七月,專為交易時間的商用網站「時間當舖」也正式上線,半年時間就累積了近五萬名會員。時間當舖執行長謝志文表示,無薪假效應發酵後,網站流量開始激增,去年十二月和去年九月相比,「流量增加七萬多人,近二十五倍。」他分析,其中許多是受無薪假影響,上線找機會的人潮。
在時間當舖裡,許多交換時間的新現象開始成形。有一個業餘畫家為了請朋友吃飯,就花五百元向一位調酒師買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請他教她一些基本調酒技巧,沒想到第一次上課後,調酒師發現她是畫家,就直接建議「不如我教你調酒,你教我畫畫,」一連上八堂課。原本這兩個人一個住樹林,一個住內湖,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是透過網路仲介,卻互相合作,成為新交換關係。
時間交易正在全世界發酵,目前有三十二個國家設有時間銀行,光英國就有一百零九間,「存款」有六十萬小時以上。時間貨幣的基本概念是,每個人的時間都等值,所以我可以用我的一小時服務,換你的一小時服務;不用馬上換,存起來,需要的時候提出來換別人的服務。和一般貨幣不同,時間貨幣不會貶值,交易也不用課稅,有了這個概念,時間不但可以儲存、轉讓,甚至還能預支。
有了時間貨幣的概念,讓擁有時間的人找到生命的另一扇窗。對於需要援助的人,同樣也可以從別人身上感受到關懷與愛。英國時間銀行的會員羅莉塔(Loretta)就曾向當地的時間銀行預支時間。羅莉塔並不有錢,兩、三年前,她的父親久病後去世,她也剛搬到新環境,不認識任何一個人,想找人幫忙,卻不知從何找起。
她打電話給當地的時間銀行,希望預支別人的時間,請大家來幫她安排父親的喪禮,沒多久,一群沒見過面的鄰居上門,有些人幫她清理散落在客廳的醫療器材,讓客廳恢復原樣;有些人幫她整理廚房,煮一頓豐盛的晚餐;有人陪她聊天,安慰她。「如果不是他們,我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晚餐,」羅莉塔回憶,「有人幫忙,那一刻我覺得好多了。」
這些不是不求回報的義務服務,羅莉塔欠的是「時間債」,葬禮過後,羅莉塔就得到時間銀行報到,時間銀行建議她有哪些工作她可以做,就像當時她找時間銀行幫忙一樣,幫她介紹其他工作,羅莉塔替其他人漆油漆,教基本電腦技能或是幫其他人上網找工作,賺時間點數還給銀行。
時間交易的風潮在台灣也慢慢抬頭,由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天使人力銀行(編按:二○○九年起更名為天使志工),已經有三千六百多位志工,存有超過二十萬小時的服務時數。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股長吳雪玉表示從二○○八年開始,志工存時間換點數,一年半內存滿二百四十小時,還能換到價值一萬二千元的高階健康檢查。
無論是交換時間、技能還是物品,除了改善生活,更大的意義是能幫助我們擴大人脈,找到能幫助你的人。 (文/林宏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