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網文:15條驚人的社會定律 再忙也要看上兩遍


有些定律寫在書本上,而有些雖然沒有寫在書本上,但已經成為了社會當中默認的準則。下面15條驚人的社會定律,再忙也要看兩遍。

1、錯誤定律

當你覺得別人都不對時,那就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錯了。

2、效果定律

在傷口上落淚與在傷口上撒鹽的效果是一樣的。

3、嫉妒定律

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的人加官晉爵。

4、方圓定律

人太方會傷人,太圓則會讓人遠離你,因此人要橢圓。

5、口水定律

當你紅得讓人流口水時,關於你的口水就會越來越多。

6、利用定律

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沒有被利用的價值。

7、餡餅定律

當天上掉下餡餅時,就要小心地上也會有個陷阱在等著你。

8、日常定律

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9、評價定律

不必好奇別人怎樣評價你,想想你是怎樣評價他的。

10、蔥蒜定律

太拿自己當根蔥的人,往往特別善於:裝蒜。

11、流言定律

流言是寫在水上的字,注定不持久,但是又傳得飛快。

12、害怕定律

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

13、難過定律

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是敵人;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是朋友;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就是那些該放進心裏的人。

14、傻瓜定律

把別人都當傻瓜,那一定是自己傻到了家。

15、風雨定律

愛情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風雨!

轉自「新唐人」 【責任編輯:李世勳-大紀元訊】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表妹傻嗎?


我有一個表妹,比我小三歲,長的非常漂亮,但是親戚都說她不精明,有點傻。
表妹從小到大考試基本都是倒數第一,有一次考了一個倒數第二,他們全家都慶祝一番。一加一等於二這個問題,我從她六歲的時候一直教到她上小學,還記不住,直到上了二年級,才記住。好在小姨和姨夫並不是太在意表妹的學習成績,表妹沒有因為學習不好而受到過責罰和打罵。

小時候,表妹願意跟著我玩。那時候,我梳個馬尾,沒有劉海,而表妹卻有一排整齊的劉海,表妹說也想要我這樣的髮型,於是我就把她的劉海貼著頭皮給剪了,剪完之後還有些頭茬,便用姨夫的刮鬍刀又給刮了一遍,結果弄完之後跟清朝人一樣,我一看笑得不行,表妹也跟著笑,我心想:表妹是真傻,要是我被弄成這樣,肯定得哭。後來小姨看見了,沒辦法去給表妹剪了短髮。

長大以後,表妹也沒什麼太大的改變。工作當中,難免碰上勾心鬥角的事,現在的中國,到處都是套路,誰要是給表妹使用套路,那是白費心機,因為表妹根本看不出來。

表妹在一家針織品商店工作,老闆娘總是愛占小便宜,不是讓表妹無償多加半個小時班,就是叫表妹幹一些工作之外的活,表妹雖偶有小小抱怨,卻依然認認真真做完這些工作。現在的中國社會,哪怕是為了芝麻那麼大一點的利益都要上演個宮鬥戲的,像表妹這樣不爭不搶也不發脾氣的,真的是少見了。就是因為如此,老闆娘雖然有時苛刻一些,但是卻十分放心表妹,所有的貨款和商品全部交給表妹,從來不會懷疑表妹貪占一分貨款。

別看表妹小時候算不出一加一等於幾,但是如今在貨款方面,從未出過一分差錯,物品擺放的有條有理,老闆和老闆娘對表妹的工作十二分的滿意。曾經,我是有些看不起表妹的,覺得她不但沒智商,而且還沒情商,到哪裡別人都會覺得她傻。

我父母去世之後,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給我最多關懷和照顧的就是表妹。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表妹。

人,總是要到了最困難的時候,才能看清楚這個世界上到底誰才是真心對你。可以說,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別人對我的眼光的確有所改變,只有表妹對我一如從前,我的所有大小事情,表妹都記在心裡,有的時候我忘記了一些事情,都是表妹提醒我,然後幫我處理好。

我開始發現,表妹似乎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麼傻。而且,我覺得表妹在對待很多事情上,處理方式及其具有哲理性。她的不爭,是因為她不看重利益;她的忍讓,是因為她不想傷害別人;她的老實,也只是因為她就是本性純良。在很多問題上,有時候我都會自嘆不如。

表妹雖不聰明,但是卻很快樂。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錯綜複雜、機關算盡的社會裡,表妹能一直保持著自己獨有的「傻」的特質,而不被改變,也算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吧。 (文/清芷 - 大紀元)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放下你的「執著」 所有困難都迎刃而解


據説,禪宗六祖慧能因聽到《金剛經》中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之後,豁然大悟。

那句話被翻譯成很多種版本,但其中的內涵可以這樣理解:讓你的思想不再有任何執著。
想像一下,如果你擁有這樣的思想——不依賴、不強求事情按某一方向發展、不要求別人必須以某種方式行事。你會發現,所有的困難都迎刃而解。

心裡的不輕鬆,源自「執著」
如果有人的行事作風讓你感到不快,那是因為你執著於他們「必須按某種方式行事」。當他們沒有那樣做,你就會不舒服。
如果你不執著於別人的行為,那麼無論對方怎麼做,都不會撼動你。甚至,你會同情他們,因為你看到他們在這件事上,是不完善的。
當你遇上堵車、或者辦事時不巧排很長的隊,此時如果你期待現實發生扭轉(比如車道瞬間暢通、前面排隊的人都消失),那你就會備加苦惱。因為你執著於「事情應該這樣」,若「不這樣」,你就不喜歡。
當別人對你表示不滿,你可能會立刻做出保護自己的反應,或生氣地反擊。因為你執著並希望對方「以某種方式對待你」。
如果你放下那種執著,並不意味著對方不善的言行就變合理了,也不意味著你允許自己受辱。但你卻不會再生氣,你只需在必要的情況下,心平氣和地保護自己。同時,你可能會更加理解並寬容對方的不足。
任何難題都是由執著而引起的: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拖延著不想做事,因一次爭吵而不再願意和對方往來,感到孤單、生氣、遇到好吃的就吃撐、亂花錢,等等。

放下執著的你,會怎麼對待問題?
讓我們看看,當你放下執著的時候,在情感和處事方式上會有怎樣的改變:
假設,你有一個很愛的人,可他染上了毒癮。你很希望能幫他戒掉。但你心裡也被巨大的痛苦和壓力籠罩:你不知道該怎麼幫他才是最好的、你害怕他就這樣一條路走到黑、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幫得了他。
這種壓力和痛苦,就是由你的執著引起的——你希望他那樣做、希望事情有那樣的結果。你想要去愛,但在愛的同時,你對事情的執著讓你痛苦。
而他會染上毒癮,也是因爲執著。他因為執著而感到煩悶、感覺自己陷入了困境,他想要逃避困境,轉而向毒品求助。他享受上了吸毒那樂不思蜀的快感,又執著上了那種快感。漸漸的,執著變成了更強烈的癮好,他的執著又使他無法戒掉這種癮好。他很痛苦。我們看到了他的痛苦,真誠地希望能夠幫他擺脫這種苦,但我們不必執著於結果。
你不強求他一定成為怎樣的人,只是單純地愛他,在他身邊,給他包容的接納和善意的對待。你對他敞開心懷,但不強求事情的結果。
你會幫他,這是自然的。你和他分享你所知的方法,比如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戒毒治療或靜心打坐等等,但你不執著於他一定按照你說的方法做。你只是給他一份充滿愛意的禮物。
這是通過「不執著」來走出困境的一個例子。在許多其它困境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用不執著的心來思考、行事。

練習放下執著
我不會說我是一個沒有執著的人,也不會說「放下執著其實很簡單」這種話。我還在努力之中,我也不會執著於睡一覺起來第二天早上就什麼都做到了。
但只要我們去練習,就能讓自己的心變得輕鬆、開闊。

練習方法如下:
首先意識到你所執著的是什麼。比如當你不喜歡飯菜的味道,當你感到沮喪、對別人發火、無法忍受別人比自己好、拒絕對某人敞開心扉、在需要專心時卻被其它事情吸引,這些都是執著的表現。
然後,注意在執著時你有什麼感受。你在想什麼?你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或感覺?這種情緒會讓你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試著去感受身體最細微的變化和受到的影響。

練習每日打坐靜思。每個早晨坐5~10分鐘。堅持一個月後,延長到10~15分鐘。你會注意到,當你拖延著不想打坐(比如想滑手機),或打坐一結束就迫不及待地起身奔向別的事,或在打坐之中腦袋裡思緒紛亂,這些都是執著的表現。

練習放下。放鬆你緊繃的思緒和身體,從你緊抓不放的東西、你所強求的結果中脫離出來。開始時可從一件簡單的、對你影響不大的事做起。你可以對自己說:「我不求事情一定按我想要的方式發展。結果怎樣都好,無論最後發生什麼,我都不會被影響,地球依舊轉得很歡快。」

注意到在執著中「自我」的擺放。當你執著於某事,事實上,是將自己擺在了你的世界的中心。你想要事情按照自己所要的方向發展,滿足你的願望,避開你的厭惡,按你所喜歡的來。當我們有這些想法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把自己擺在了所有事情的中心。

把視野拓寬一些。體會別人的視角,理解他們的苦衷,知道他們和你一樣處於執著引起的不輕鬆之中。注意到所有人其實是相連的,相互影響的。把心胸拓寬,從心裡希望別人可以不再痛苦,而不要為自己的利益得失太過擔憂。當你的容量擴大一點,你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需要事情按你的想法去發展了。

看到所有事物美好的一面。當我們執著於一條路,可能會忽略其它路線上的風景。如果能夠欣賞其它路徑的美好,就不會對一條路過分執著。
真正擺脫執著的方法,還是兩個字:「放下」。不斷意識到自己的執著,不斷放下它。心也會跟著越來越輕鬆。 (文/李奧‧巴伯塔(Leo Babauta) 柯弦摘譯)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敦煌壁畫解讀古代“秋分”:有牛為伴,篤定行遠


“秋分”這一天,晝夜時間均等,全國大部分地區白天夜晚各12個小時;氣候由熱轉涼,上半年的溫熱以及暑熱,開始轉向寒涼。敦煌研究院當日解析壁畫上的秋分之日表示,秋涼的到來,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格外緊張,且民間有“送秋牛”的風俗。

敦煌研究院解讀,這裡的秋牛所指不是送秋天的牛,而是送“秋牛圖”。這一天,巧言善唱的民間高手,帶著提前準備好的秋牛圖(即印有農夫耕田圖樣以及全年節氣的二開紅紙或黃紙),開始一天的“送牛”以及“耍嘴皮”工作。

每到一家,“秋官”便和這家人說上些農耕相關的吉祥話,再加上在各家見到的不同情形進行即興創作,又有田園靠天吃飯的共性,又有農家繽紛生活的個性。說到歡喜處,主人給賞錢。


“為什麼不是其他動物,偏偏是牛呢?”敦煌研究院解讀說,遠至封建社會,近至當今生活,牛都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役畜,勤勉耕耘,助臂農事,是無可厚非的農耕主力。加之牛性格寬和,執著篤定,能夠無怨無悔為人服務,和其他動物和睦相處,被廣泛讚頌。

為此,牛作為備受農人喜愛的生靈,在這一天占得中心位置,長久而穩固地停留在我們的傳統記憶中。在敦煌壁畫中亦描繪了形形色色的“牛”之角色,如:莫高窟第360窟中唐白牛,莫高窟第117窟盛唐耕牛,再如榆林窟第25窟中唐二牛抬槓,莫高窟第249窟西魏受驚的野牛,使得牛在敦煌的動物世界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莫高窟第61窟還繪有“黃道十二宮”,即今天的十二星座。繪在熾盛光佛東側的便是金牛宮,圓形星宮中的金牛緩緩踱步,面似有虔誠微笑。


今年起,“秋分”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也是第一個國家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敦煌研究院解析稱,這是一個讓人欣慰和高興的節日,喜悅的不只是忙於田間地頭的農人,牛也迎來了一年中的“休閒時間”。牛的長久陪伴,已經超越了一般物象,敦厚忠誠而樸實溫暖、勤勉勞作而默默無聞的精神贏得了我們的無限信任,楔入了我們的性格底色當中。 (中新網蘭州9月24日電-崔琳)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西藏“波羅古澤木刻”:靈動刀鋒下的非遺傳承


像懷抱嬰兒般,朗加左手抱起一塊約50厘米長、16厘米寬的木刻板,右手提刀向木,深淺轉撥精準靈動,大藏經《甘珠爾》中的一字一句猶如瞬間有了生命,活脫脫躍然板上。從12歲起,朗加就專注於木刻藝術,遊走的刀鋒還刻下了他近40年的人生。

在近日舉行的西藏昌都第四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上,一大批植根於當地深厚文化土壤的非遺作品展示在人們面前,其中包括來自江達縣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波羅古澤木刻。

  起源於1676年的波羅古澤木刻,是西藏雕版印刷的鼻祖,在藏文化的發展特別是佛學的傳承中作用巨大、影響深遠。朗加是波羅古澤木刻自治區級傳承人。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念頭,促使朗加在市中心博物館租了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展台來展示他的上百幅木刻作品。

  波羅古澤木板雕刻工藝流程可細分為裁紙、撰寫、臨摹雕刻、進油、晾曬、兌制硃砂等近20道工序,其間只要雕刻的文字有一筆出錯,則前功盡棄。即使是朗加這樣的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雕刻一塊中等字體的《甘珠爾》刻板,每天從早到晚,除了中午吃飯休息一小時,也要刻上3天時間。德格版《甘珠爾》經有上百部之多,用33500個刻板才能刻印出一部完整的經文。

  一張做工精細、普通規格的刻板市場上售價四五百元,匠人一年下來的收入也只能維持家人的生活,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波羅古澤木刻傳承顯得頗為艱難。不過,在波羅鄉古澤地區地處高山峽谷中的衝桑、古色、外衝、阿當、彭寧等村落,目前還有200多人傳承著古老刀鋒下的這項技藝,除了維持生計,流淌在血脈中的傳統文化基因是他們堅持的唯一理由。

  木刻雕版按內容可分為經書版、佛像版以及美術版三種。其實傳統的木刻技藝還可以製作印章、雕刻木製工藝品等。 2013年,朗加投資成立了江達縣波羅鄉農牧民手工業合作社,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廣州等地,每年實現利潤20多萬元,吸納了當地41名木刻藝人,每人月工資4500元左右,使波羅古澤木刻技藝得到了進一步傳承、創新和發展。

為了傳承和發揚好波羅古澤木刻,提高傳統手工藝水平,打造品牌知名度,在朗加原有合作社的基礎上,政府新增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廠房,整合零散的加工作坊,並申請了“波羅古澤”商標。在市場的催化下,這一古老技藝正向著產業化方向發展。

“我最關心的不是賺錢,而是傳承,一定要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朗加對波羅古澤木刻技藝深深的熱愛,強烈地感染了村里的年輕人,先後有50多人向他拜師學藝。 (記者 尕瑪多吉)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科學家發現奇特星體 磁場超強不繞恆星轉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一個奇特星體,其質量是木星的十幾倍,但磁場卻高達200倍。此外,它獨自在太空中旅行,沒有任何母恆星相伴。

透過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NRAO)所屬的無線電望遠鏡──甚大天線陣(Very Large Array),科學家第一次藉由無線電波偵測到這個距離地球20光年的特殊星體,它正好位在行星和棕矮星(brown dwarf)的分界線上,不太好分類。

所謂棕矮星是指星體質量遠大於行星而不能被視為行星,但又沒有恆星那麼大,不足以在其核心維持核融合(核聚變)反應。科學家在1960年代就認為這種星體存在,但直到1995年才首次發現。

而這個被稱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奇特星體,半徑只有木星的1.2倍,但質量是木星的12.7倍,磁場更高達200倍。它的年齡為2億歲,表面溫度為攝氏825度左右。相較之下,太陽已有幾十億歲,其表面溫度約為攝氏5,500度。

SIMP J01365663+0933473在2016年首次被發現,當時科學家以為它是一顆古老而且質量大很多的棕矮星。去年,另有科學家發現它是一群年輕恆星的一部分。它的年輕意味著,它的質量沒有恆星那麼大,可能可以自由活動。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證實了SIMP J01365663+0933473擁有很強的磁場。他們認為,研究其磁場的機制有助於了解相同種類的機制如何在系外行星運作。這些機制不僅可以在棕矮星運作,也可以在氣態巨行星和類地行星運作。

此外,科學家還說,透過無線電波偵測到SIMP J01365663+0933473,也表示人們可能有新的方法可以偵測系外行星,其中包括沒有環繞母恆星的奇特星體。 【陳俊村/大紀元】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糊塗不得


時下,糊塗一詞,頗為時髦,鄭板橋那句「難得糊塗」更是被一些公眾人物視為金科玉律。無論桌上擺的、牆上掛的、嘴裡念的,都離不了這句口頭禪。

因為難得糊塗,就免不了:「早晨坐著輪子轉,中午圍著台子轉,晚上摟著裙子轉。」民間的疾苦,百姓的呼聲,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閉口不談。

因為難得糊塗,就經常有:腦門一熱、大手一揮、桌子一拍,引進了某某項目,上馬個某某工程。待項目虧了,工程癱了,就摸摸後腦勺,當作交學費吧!

因為難得糊塗,就明哲保身。看到別人貪贓枉法、循私舞弊,不是治病救人一把,而是金人三緘其口,或乾脆沆瀣一氣同流合汙。

在難得糊塗下,收了不該收的、拿了不該拿的、做了不該做的,待到身陷囹圄時,才後悔莫及,都怪我一時糊塗。

難得糊塗,本是板橋先生的一時感言,縱觀他一生,為人做官並不以碌碌無為,渾渾噩噩的以糊塗為榮,相反的,他以清正廉明,贏得百姓愛戴,民間至今還留有他做官時許多動人傳說。

那些把糊塗視為人生信條,做官準則的官們,不妨記記板橋先生在濰縣任知縣時的一首詩,清楚一下該怎樣為人為官:

衙齋臣聽瀟瀟雨,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大紀元/西如)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挪威超人氣三大奇石


挪威鬼斧神工的峽灣景觀與冰河地形總是讓人讚歎不已,其中被稱為挪威三大奇石的奇蹟巖、聖壇巖、巨人之舌,是最具人氣及值得造訪的景點。

定情之石――奇蹟巖-
奇蹟巖(Kjeragbolten/Kjerag)直徑約2公尺,位於挪威斯塔萬格市境內,呂瑟峽灣深處的謝拉格山上,長久以來一直被卡在海拔984公尺的兩塊巨岩裂縫中。這裡不僅是挑戰自己勇氣的地方,而且已經成為無數情人的「定情石」 ,自 1994年以來更吸引了上萬名跳傘好手前來一試身手。


布道台之石――聖壇巖-
位於挪威西南部羅加蘭郡呂菲爾克區福桑附近的聖壇巖(Preikestolen/Pulpit Rock)垂直聳立於呂瑟峽灣604公尺高處,正對著謝拉格山,頂部為一塊25公尺見方的岩石。聖壇巖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個布道台一般,所以,也稱為「布道台」。佇立在岩石上,視野開闊,在此眺望峽灣,景色壯麗。


惡魔之舌――巨人之舌-
巨人之舌(Trolltunga,又稱惡魔之舌)坐落於霍達蘭郡歐達小鎮(Odda)的Skjeggedal峽谷中,因為形狀獨特,吸引了大量戶外運動者在此用各種動作和這塊天然巨石合影。

巨人之舌海拔1,100公尺,是從山脈上延伸出來的一塊神奇的臥式巖。雖然登上這塊巨岩需要將近8小時,但站在巨人之舌上,欣賞這裡壯麗的風景,人彷彿變身為翱翔的雄鷹,絕對值回辛苦。每年的6月中旬至10月是攀爬巨人之舌的最佳時機。 (張雅雲-大紀元)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中國甲骨文記載外星人和星球大戰


關於星球大戰的最早記載是在中國甲骨文中,此外在中國古籍、石刻、壁畫中關於外星人光臨的記載也是不少。人民報整理了古今外星人的「造訪紀錄」。


甲骨文裡的奇怪訊息-
研究者在中國和西伯利亞出土的甲骨文裡面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訊息,結合當地自古流傳下來的神話,研究者得出讓人瞠目結舌的結論:從天而降的外星人入侵中國北方,想把中國人和野獸當成奴隸,由此與人類開展了一場持續300年的戰爭!


賀蘭山岩畫-
最早的外星人出現在7,000年前的賀蘭山岩畫中。在那些記載氏族公社生活的畫面上,可以看到頭戴園形頭盔、身穿密封太空衣的人,與現代太空人的形象極其相似。最令人驚嘆的是賀蘭山南端、寧夏沖溝東的一幅岩畫。畫面左上方有兩個旋轉的飛碟,飛碟開口處,一個身穿「太空衣」的人正飄然而下,地面上的動物和人群在驚恐地跑散。這可能是外星人在賀蘭山一帶出現時的生動寫照。


堯帝時代現船形飛行物-
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載:距今四千年前的堯帝時代,一巨大的船形飛行物飄浮在西海上空。船體亮光閃爍,緩緩飄移。船上的人戴冠,全身長滿白色的羽毛,無翅而能在高空翺翔。


秦始皇遇宛渠人-
東晉志怪小說《拾遺記》記載,秦始皇曾見到宛渠之民,他們乘坐螺旋舟,舟的形狀像海螺,而且能沈入水底航行,水浸不入,航速很快,有點類似現代的潛艇。這些宛渠人身長十丈,穿著鳥獸毛做的衣服。雙方談及遠古開天闢地時候的事情,宛渠人描述得非常詳細,就像親眼見到一樣。晚上,他們用粟米大小的光源照明,而且非常亮堂,秦始皇稱他們為「神人」。


藍衣火星人-
東晉干寶《搜神記》講述了熒惑星(火星)人的故事。這件事發生在三國時的吳國。一群小孩玩耍時,中間突然出現一個長相怪異的孩子,身高四尺,穿藍衣,兩眼放光。小孩子們紛紛圍上來問東問西,青衣孩子留下一句「三公歸於司馬」後便縱身飛上天去,後面還拖著一條白練。結果,一語成讖,後來司馬炎統一了三國。


雞首人身怪物-
《宋史.五行志》記載:宋乾道六年,長安官塘出現一個一丈多高的怪人,雞頭人身,從空中飄落,還試圖與當地人交談。有關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個戴著雞形頭盔的外星人。


追捕外星人-
《五行志》還記載有清康熙十二年三月發生的一件追捕外星人的事。當時有人看到一個黑臉人在空中飛馳,身上紅光閃閃,熠熠生輝,像是在空中放火的樣子。當官府捕快聞訊趕來時,那人卻忽然不見了蹤影。《清史稿.災異志》則載有一例極似當今外星人擄人報導的事例。在清雍正三年七月,靈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與眾人入山砍竹。忽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失蹤了,140多天之後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現,但是說話己語無倫次。 【呂適約/大紀元】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她征集孩子說過的最稀奇古怪的話


孩子們的笑聲如銀鈴般清脆,並不代表他們的心靈世界很淺白。美國一位女作家米基.肯德爾(Mikki Kendall)向她的推特粉絲們提了一個問題:「和孩子們互動的人們,孩子對你說過最稀奇古怪的事是什麼?」

推文剛剛發出,肯德爾就被湧入的網友回答驚到了。這些「童言童語」,有自述前世、透視人體、遙知災難,也有說他們看見未曾謀面的亡親……以下是由美媒「Bored Panda」搜集的一些人氣回答。


No. 10:@BtSquared2
我女兒告訴我說,她出生前待過的「地方」有不少孩子等著降生,不過在那裏他們不是小寶寶,「他們全都5歲大,之後他們選自己的媽媽,去到她的肚子裏」。


No. 9:@random_pirate27
當我告訴我3歲的小孩我懷孕了、肚子裏有一個小寶寶時,她說:「不是一個,是兩個。」幾周後確認是雙胞胎。我們覺得可能是龍鳳胎,但這個3歲娃不斷地說是她的兩個妹妹。於是我開玩笑問她我哪天生,她指指日曆——11月28日。果然2012年11月28日,她們出生了。


No. 8:@AverageRunnerK
我媽媽確診癌症晚期已經幾個月了,我在等一通電話告訴我媽媽還能活多少天/周……我3歲的兒子,既不知道診斷也不知道我等電話,反覆說,「姥姥現在好了。」接到電話,媽媽的癌症好了。


No. 7:@KitaMagarita
我在代為照看一個學前班,那個班的老師外出了。一個女孩走上前來指著我的肚子說:「那裏有個好小的小寶寶,小寶寶就在那兒。」我當時懷孕了,還沒告訴同事。


No. 6:@wendydheard
我兒子最親密的小朋友——一個小女孩剛能開口說話,就生氣又激動地說:「我是個男孩。」她媽媽懷疑她是「跨性別者」,開始做研究。

有一天,小女孩說:「我現在不是男孩,我曾經是男孩。我想我姐姐。」說著就哭起來了。

隨著小女孩表達能力增強,她解釋說:「我是個男孩,我姐姐照看我。我們每天走到一個生產鈕扣的工廠去做工。我們說西班牙語。」之後叫道:「我死了,我死了!」又哭了。

小女孩做噩夢,夜裏害怕,讓我朋友(她媽媽)心慌:出什麼事了?「我被一輛轎車撞死了。我正和姐姐往工廠走,車撞上了我。塵土很厚,我死在滿地塵土的路上。我想我姐姐。」


No. 5:@daarlingnikki
我女兒5歲的時候一天告訴我,「您是我有過的最好的媽媽。」

我說「我是妳唯一的媽媽」。她看看我說,「不是,您是第三個,但我最喜歡您。」


No. 4:@Ardeospina
帶著我2歲的孩子在我家旁邊的墓地裏走,她說:「媽媽,石頭房子旁邊那個穿紅夾克的人是誰?」她指向一座陵墓。當時墓地裏沒有別人。

「他在向我招手!」孩子也招手回應。「他正走過來想和我說話。」


No. 3:@freefringes
我女兒11周大的時候受過嚴重腦外傷,昏迷了3天。之後很多年,每當下雨的時候,她就會說:「聞起來像天上的神。」


No. 2:@phenetiks
那時候我弟弟曾經給我們講他「另一對」祖父母,以及他們住過的藍房子。在反覆告訴他在編故事之後,他跟媽媽說可以帶我們去。於是我們就開車上路了。

這個5歲的小「神經」指引我左拐右拐開了45分鐘。我們最後開過了4、5個鎮,到了一條巷子盡頭,那裏有座沒人住的藍房子。


No. 1:@Alison Skap
我兒子3歲的時候,開始唱一支波蘭語的兒歌,那是我丈夫的祖母給家裏所有孩子唱過的……我兒子出世前她就去世了。我們夫妻倆之間不說波蘭語,也不唱波蘭歌曲。 【呂適約/大紀元】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美國與地心人有秘密條約?特異功能者揭秘地心世界


美國一位情報人員曾向外界透露,美國已發現地球內部存在超智慧文明,並與地心人達成秘密條約。研究人員聲稱,地球上其實有很多通往地心的秘密通道,但都隱藏在罕有人跡的地方。新唐人報導,一位具有特異功能的人,曾向外界描述了地心世界的奇妙景象,超乎人類的想像!


地球空心論-
「地球空心理論」是英國天文學家埃得蒙‧哈雷(哈雷彗星就是他發現的)在1692年首次大膽提出的設想。他認為地球並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是實心的,而是由多個空心球體套起來組成的。在每一個球體之間的空隙處,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地球的環境,那裡植物茂密,氣候宜人。在地球的表面處,有一些連通著地心世界的神秘通道,只要能找到這些通道,就能進入到神秘的地心世界中……


地心世界的神奇景象-
據外媒報導,一些有特異功能的人,曾描述過地心世界的景象。他們到達了距地表直線下行220多公里的地底下,也就是到達了地心世界。到達之後,他們全部驚呆了,這裡是高度發達、高度文明的地心世界,太漂亮了!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人類向地心探索的進程還不及蛋殼的十分之一。人們此前都認為,地心滿是滾燙的岩漿,但地球居然是一個空心的,而岩漿是在200公里以內,也可以說,在地心以外。

地心的人類沒有像人類那樣好戰好鬥,地心沒有戰爭。那邊國家不是按國家的形式存在的,他們是以區域來分割,以區域來分割是為了方便管理、方便協調。

特異功能者去的這個區,和中國人一樣是黃皮膚,人口大約是15億。整個地心總人口大約有百億之多,比地表的總人口多,地表大約是70多億人。

地心世界裡也有高樓,最高的樓層,大概有590多層,約有1900多公尺。地心人使用的語言類似於地表上的人,有漢語也有類似英語的語種。地心的人類可以經常去地表,在地表上活動。但因為他們和人類外表差不多少,人類很難分辨。

而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要想進入地心還是具有一定難度。但是地心和地表有秘密通道,而且不少,只不過都隱秘於人跡罕至的地方,不太容易被人類所發現。即使被發現了,人類也沒有膽量進入,所以地心人對於地表人類來說,一直是一個謎。


美國和地心人有秘密協議-
2015年,美國前CIA技術分析員曾公開發表聲明,美國已發現在地球內部存在超智慧文明。

這位分析員說,美國總統會收到關於「地心人」活動的簡報。並且,有大批的專家分析「地心人」的狀態。他們推測,「地心人」的技術遠遠超過「地球人」,如果「地心人」與「地球人」發生衝突,那麼「地球人」很難戰勝「地心人」,到時候,人類大概只是「地心人」眼中的螞蟻。 【崔京項/大紀元】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遺忘閣樓鞋盒內 清代花瓶1900萬美元落槌


6月12日,一隻18世紀的中國清代花瓶在巴黎以歐元1,620萬(下同,約新台幣5.7億元)高價落槌,超出蘇富比預估價格30倍。這個花瓶幾十年來被遺忘在法國一處閣樓的鞋盒內。

這是蘇富比(Sotheby's)在法國銷售的單件產品的最高價格。蘇富比專家表示,這隻精美的瓷器來自清代乾隆皇帝時期,原先拍賣的參考價格為50萬歐元。

這個清代花瓶被人遺忘在閣樓的鞋盒內,和該所房子內的其他物品一起作為遺產留下來。一家法國人取回花瓶並將其帶到拍賣行。

「這個人(賣家)乘坐火車,然後是地鐵,步行穿過蘇富比的大門,走進我的辦公室,花瓶由報紙包著,放在一個鞋盒裡。」蘇富比亞洲藝術專家瓦勒米爾(Olivier Valmier)告訴路透社。

瓦勒米爾說:「當她把盒子放在我的桌子上,我們打開它時,我們都被這件作品的美麗所震撼。」

這個30公分高、燈泡形的花瓶,以綠、藍、黃、紫色等微妙色調描繪,被描述為一件保存得非常完好的清代御用瓷器。

花瓶上繪有鹿、鳥(鶴)和其他動物,花瓶的頸部還有金色刺繡。蘇富比的女發言人說:「他們(賣主)知道它有一定的價值,但不知會如此高價,也不知道(花瓶)來自清朝。」

蘇富比亞洲藝術專家瓦勒米爾(Olivier Valmier)表示,這隻狀況良好的花瓶「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唯一擁有這個圖樣的花瓶。」

拍賣持續了大約20分鐘,買方是亞洲人,但該公司沒有透露買家姓名或國籍。

近來,乾隆皇帝時期的稀有瓷器一直處於天價,蘇富比今年4月在香港以3,040萬售出一個瓷碗。 【夏雨/大紀元】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小行星直衝地球 墜地前8小時NASA才發現


一顆巨石大小的小行星日前直飛地球,並在非洲南部上空解體。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小行星墜地前的8小時才發現它會直衝地球。不過小行星墜地沒有造成人員損害。

這顆編號為「2018 LA」的小行星,估計它的直徑大約只有2公尺,於當地時間6月2日由NASA資助的位於美國圖森市附近的亞利桑那州大學營運的卡塔利娜巡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發現。

據NASA官網報導,小行星被發現直飛地球時,位置距離月球的軌道比較遠,儘管這並不是它最早被發現的地點。但其後不久,小行星以每秒17公里的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於當地時間傍晚6時44分,在非洲南部波札那上空解體,明亮的火球照亮了傍晚的天空,解體的碎片分布範圍長達數公里。

小行星「2018 LA」是在位於從非洲橫跨印度洋直至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一個狹長地帶進入大氣層的。被上傳到網路上的影片顯示,夜空中一個小光點飛近,瞬間變成越來越大的火球狀,飛近地平線時閃出強光,瞬間照亮整個夜空。

但是,由於這顆小行星體積被確定為非常小,對地球不構成威脅,因此美國太空總署未進一步發布任何警報。

「這個(2018 LA)比我們負責觀測及預警的小行星更小得多」,NASA總部行星防禦官員詹森(Lindley Johnson)說,「然而,這次事件也讓我們有能力及信心,我們的預測模型足以為應對(飛向地球)更大天體作好準備。」 【李洋/大紀元】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生死相伴 - 忠犬守主人墓11年


2006年開始,每當夜幕降臨,Villa Carlos Paz墓區,就會上演這樣的離奇事件。一隻德國牧羊犬Capitan,守在一座墓前,不論墓區工作人員如何驅趕,牠都堅定地臥在那一動不動,偶爾抬頭望向遠方與天邊。直到第二天太陽升起,牠才抖擻抖擻身體,豎起雙耳,機警地注視靠近的陌生人,死死捍衛在墓碑前。ptt01分享了這個故事。

這一待就是11年,不論酷暑與嚴寒,以至於墓區即將退休的老員工,在跟年輕管理員交接時,都會特意交代:「照看好Capitan,牠守護自己的墓主人整整11年,牠才是這兒最老、最忠實的員工。」

據希望之聲報導,2002年,阿根廷的Miguel Guzman,為慶祝兒子13歲的生日,給兒子買了一隻可愛的小犬當生日禮物,並給牠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Capitan。

誰知課業繁重的兒子,根本沒時間照料這隻小可愛,自然而然,Miguel從此與Capitan日夜陪伴。清晨陪牠散步撒歡,夜晚哄牠安然入眠。一人一犬,每天形影相伴。

但這幸福的一切,在2006年戛然而止。Miguel突然因病離世,當家人懷著悲痛的心情安葬完Miguel後,他們發現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一夜之間,Capitan從家裡消失不見。發動親戚朋友找了幾個月,也毫無音訊。「或許牠找到另外一家好主人了。」家庭成員間只能這樣相互安慰。

直到一年後,Miguel的家人前往墓地祭拜時,遠遠的他們就望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兒子忍不住大喊:天吶,那不是Capitan嗎!「那一刻,我們都驚訝地說不出話,要知道墓區距我們家有15個街區之遠,而我們當時怕Capitan傷心,根本沒帶牠到Miguel的墓地,牠是怎麼找到這來的?」

「我和媽媽都感動得落淚,我們迫切地希望把牠帶回家,餘生好好照顧牠。但誰知牠嗚嗚地哀嚎,不停地在爸爸的墳前徘徊,好像並不想離開。」

而墓區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每天晚上,牠都會趴在墓前,開始時怎麼趕也趕不走,無奈之下,工作人員收留了牠。那一刻他們才明白:原來,牠只想陪著曾經日夜守護牠的爸爸。

但在墓區上千座墓碑里,牠如何準確地找到主人的容身之處?監視器拍到,Capitan低著頭,在墓區一刻不停地聞了幾個小時。終於,牠走到一座墓碑前,叼走敗落的枯枝,然後安靜地趴在那。

整整十一年,陪伴成了牠生命中的唯一,一輩子,牠都在為主人而活,似乎一直在等著主人醒來。

11歲那年,Capitan的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家人把它帶到醫院,當時獸醫查出狗狗腎臟衰竭,坦誠地告訴家人Capitan時日不多了。但Capitan一瘸一拐,硬是又堅持了四年,15歲時,牠已經老到看不清東西,也無法走動了。2018年2月22日,在一個清麗的早上,Capitan被發現躺在主人的墓碑上,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十一年,牠終於等來了跟主人團聚的這一天。《每日郵報》稱Capitan為「世界最忠誠的狗狗」。 【崔京項/大紀元】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這幅“裸女”拍出近10億 - 作者生前卻不受認可


備受關注的“拍賣史上估價最高畫作”《向左側臥的裸女》當地時間14日晚在紐約以1.572億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9.9億元,相比十五年前那次亮相拍場,成交價格增長近5倍。然而這幅畫作的作者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在生前卻並未被認可。

蘇富比拍賣行官網資料顯示,《向左側臥的裸女》是莫迪里安尼創作生涯中尺幅最大的油畫作品,也是唯一一幅完全呈現整個人體的橫幅裸體畫。
2003年,現藏家以2690萬美元在拍賣會上拍下該作品。十五年後,這件作品在拍場的成交價格增長近5倍。

這並不是莫迪里安尼的作品第一次拍出高價。 2010年,莫迪利亞尼一幅油畫就曾以69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2014年,他的一件雕塑作品以707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2015年11月,他的畫作《斜躺的裸女》以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3億元)的天價成交,成為當時全球藝術品拍賣紀錄中第二貴的作品,買家為中國收藏家劉益謙。

而此次的《向左側臥的裸女》成交價僅次於三年前劉益謙拍下的《斜躺的裸女》,成為莫迪里安尼拍賣作品的第二高價。

事實上,莫迪里安尼集中創作油畫的時間並不長,其畫作創作盛期只持續不到5年。這也造成了其作品在拍場上“物以稀為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莫迪里安尼被後世認為藝術成就頗高,但這些作品在當時曾不被接受並引起爭議。 1917年,莫迪里安尼的唯一一次個展舉行。據文獻記載,這場展覽當時吸引了諸多街上的行人,但最終警察到場終止了這次展覽。

當時,畫商卓洛斯基(Leopold Zborovski)主動向莫迪里安尼提供空間並出資聘請模特兒,並說服法國經紀人貝爾特•韋爾(Berthe Weill)為莫迪里安尼舉辦了一場展覽。

莫迪里安尼的一部傳記中這樣記載那場僅持續了幾個小時的展覽——畫展不僅吸引了嘉賓們,不少路人也在窗外觀望。原因顯而易見,畫作被掛在窗戶或牆上,透過窗戶清晰可見,不少是莫迪里安尼的裸女畫。畫廊的對面是警察局,街上的喧囂引起了警員的注意。一位警察越過馬路,要求移除引起騷動的作品……最後展覽因“有傷風化”被迫關閉。

貝爾特•韋爾後來回憶,自己“立刻關閉了畫廊,關在裡面的客人幫我取下裸體作品……全取下來後,展覽繼續:只賣出兩幅畫……每幅30法郎。為了補償卓洛斯基的損失……我自己買了五幅畫”。

在這次不成功的展覽三年後,1920年,莫迪里安尼在病中去世;在展覽101年後,2018年,《向左側臥的裸女》以1.572億美元成交,成為莫迪里安尼拍賣作品的第二高價。 (中新網 - 宋宇晟)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要想遠離疾病 - 強健的免疫系統是關鍵


現代醫學雖發達,對某些致命病毒仍束手無策,如伊波拉病毒,沒任何有效的疫苗可預防,感染後也沒有治療方法,患者只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戰勝它。足見強大的免疫力,是人體抵抗疾病的利器。
免疫系統是身體的防衛軍

每個人出生時就帶來一位最好的保健「醫生」,叫「免疫系統」。英美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要想遠離疾病、強身健體,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起著決定作用。

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免疫球蛋白等就像守城的衛兵,不論白天、黑夜,都能快速識別「入侵者」,將它清除出去,使人體得以保持健康。如果這些「衛兵」營養不良,其監視、防禦和攻擊病毒的能力就會紊亂和下降。

怎樣維護免疫系統的健康?

1.時刻保持愉快情緒

一個人的免疫力與情緒有密切關係。研究發現,敵視、悲痛、失落、憂愁等消極情緒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開朗活潑的性格、愉快的情緒則會提高免疫力。因為精神愉快與悲傷苦惱,可產生2種不同的生化過程,悲傷憂愁會使機體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引起生理功能紊亂,減弱機體的免疫力。

2.學會放鬆

緊張會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導致免疫反饋失調。有些人在考試或應聘前容易生病,就是因為緊張所誘發的焦慮,限制了免疫細胞的作用。

免疫系統也受情緒和感受的制約。消極、情緒化、緊張過度的人往往免疫系統較弱,容易染病。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靜坐冥想可讓人放鬆,有效消除緊張情緒。

3.結交朋友

研究顯示,良好的社交和融洽的同事友情,能降低感冒的機率,能激活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活力,以「捕捉」和「破壞」腫瘤細胞及被病毒侵入的細胞,有利於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增強免疫調節。和朋友聊天或傾訴心事,可令人心情愉快,讓身體減少分泌抑制免疫系統的激素。

4.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2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而醫學專家的研究也證明,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它能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以消滅侵入的細菌和病毒。

5.經常鍛鍊

經常性的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增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因為體育鍛鍊能緩和情緒,減輕壓力。有氧鍛練對提高免疫力也有效,中年人可在週末時郊遊,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選擇在早晨或飯後進行慢走,再漸漸過渡到快走。

6.限制飲酒

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超過1瓶,因為酒精對人體會產生消極影響。即使喝葡萄酒可降低膽固醇,也應限制每天1杯,過量飲用會破壞血液與心臟等器官。

7.喝茶

美國科學家發現,茶葉中的化學物質──茶氨酸可使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增強5倍,還能調動免疫細胞抵禦病毒、細菌及真菌。

8.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C能抑制膳食中亞硝胺(強致癌物)的合成,促進抗體形成,增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進而加強機體的抵抗力。可多吃草莓、番茄、黃瓜、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維生素A對呼吸道和胃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若缺乏會降低人體的抗體反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病菌、病毒等就會乘虛而入。多吃胡蘿蔔(用足量的油炒或燉)可增強免疫力。

9.多喝水

多喝水能讓人更有活力,還能使口腔與鼻腔內黏膜保持溼潤,有效發揮捕捉病菌的功能。研究證明,白開水很容易透過細胞膜被身體吸收,增強人體器官中的乳酸脫氫活力,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文/夏曉言 - 大紀元)


活化細胞. 提昇免疫: 0980788868 童先生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國防部證實 - 年底採購M1A2


國防部長嚴德發昨(30)日在立法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接受質詢時證實,國軍正在評估向美國採購M1A2坦克,希望今年底前完成,且盼引進新技術後,有助推動「國車國造」,不會100%外購。

嚴德發接受立委蔡適應質詢時,做出上述表示。他提到,這是陸軍在建軍規劃中一直有需求的案子,所以會因應國防預算提出需求,未來成案後,也希望引進新的技術,帶動國防自主。

此案須由我方提出需求,再由美方提供發價書。嚴德發表示,目前正在評估中,尚未向美方提需求。蔡適應追問是否預計年底要提?嚴德發說:「是。」國防部戰規司司長吳寶琨則說:「盡快吧,看看今年底可不可以。」

M1A2屬地面關鍵戰力

國軍的新軍事戰略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嚴德發指出,重層嚇阻包含海上與地面,根據陸軍提出來的規劃,M1A2坦克屬於地面關鍵戰力,是地面嚇阻最重要的決戰武力,最重要的功能在於組成「濱海決戰」的防線。

此外,蔡適應詢及,去年的漢光演習,兵推是模擬2025年的中共航母戰鬥群,但今年的兵推目標為何改成當下?嚴德發回應,因去年國防報告書和國防戰略公布後,提出「濱海決戰」和「台海殲敵」等新戰略構想,今年想先做檢討與驗證,不再以2025年或未來為目標,而是針對當前敵我雙方的戰略做驗證,「找到一些答案」。

另外,《華爾街日報》30日發表社評指出,台灣亟需強化空軍戰力,以對抗共軍施壓,美國今年若無法立即出售F-35B給台灣,也應改售最新版的F-16V。

內容指出,中共部署超過1,500枚的彈道飛彈,射程涵蓋全台灣,若開啟戰端,台灣的機場可能在幾分鐘內就被損害,地面的飛機也被摧毀,台灣雖然擁有愛國者三型(PAC-3)防空飛彈,大量的共軍飛彈仍可能越過防線。

文章提到,一旦台海發生危機,F-35B幾乎能部署在任何地點,敵方飛彈難以摧毀停留在地面的F-35B,且F-35B具匿蹤功能,代表共軍難以在對抗中取得空中優勢。

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不大可能馬上售台F-35B,因中共對台滲透嚴重,美國也憂慮該款戰機的機密可能外流。

美媒:不賣F-35 也該賣F16V

內容提到,解決之道在於售台最新版的F-16V,並出租部分二手戰機,作為過渡方案,這可為美國未來出售F-35B,以及薩德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打下基礎。

社評結尾指出,中共駐美公使李克新去年威脅「武統」,讓華府達成共識,為阻擋中共犯台,需要更多美國武器,以及與美方更緊密的合作。美國今年若售台數量可觀的戰機,將可強化盟友,減少台海爆發危機的機率。 【郭曜榮/大紀元】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石家莊市民家中發現明代版《本草綱目》 頗具價值


省會市民家中發現明代版《本草綱目》

同時發現的還有明代版《薛氏醫按》

市民楊先生近日來電稱他有幾本“好書”。原來,他在整理家藏圖書時,發現幾本發黃且略有磨損的明代版本《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專家稱,目前市面上明代版本稀有,頗具一定價值。

昨日,記者有幸見到了這兩套書。只見《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字跡、圖畫清晰,書口書角書脊略有磨損,紙張顏色為土黃色,該書開本高26厘米、寬16厘米,線裝,竹紙材質,繁體豎排木刻版印刷。

經過仔細閱讀,楊先生手持的《本草綱目》存8-36卷,其中《本草綱目》圖卷存2卷,共52頁104面,分金石部上、金石部下。草部分山草類、芳草類、雜草類,毒草類。穀(谷)部,分為麻麥稻類、稷粟類等。菜部,分為葷辛類、柔滑類、蓏菜類等。木部,分香木類等。此書圖文並茂,其中人物特徵勻為明代服飾。草藥分類圖片有好多果蔬類,如苦瓜、冬瓜等,而且圖片下方均標註產地。書中部分圖片分別做了同名標註,如:蒲公英——地丁、絲瓜——天羅等。

《本草綱目》文字卷本主要內容為釋名、集解、發明、附方、主治、氣味等。楊先生介紹,根據史料記載,《本草綱目》為52卷,而楊先生存書8-36卷為配本。

楊先生所存《薛氏醫按》分上、中、下三冊。開本高26厘米、寬17厘米,線裝,竹紙材質,繁體豎排木刻版印刷。此版本上有嘉靖年丁未仲春字樣。記者看到,該書內容為眾多經典方劑類介紹。書中記載的一些方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如“六味地黃丸”仍是現代中醫常用國藥准字藥。

河北師範大學明清史研究專家王堅教授介紹,目前市面上《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清代版本所見不多,而明代版本在民間實為稀有,頗具一定價值。古時候學醫主要靠師徒之間傳授,而書籍的出現為在民間傳播和普及中醫學保健知識起到了推動作用。(記者 柳安臣)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殲20再曝致命弱點 專家:掛油箱喪失匿蹤不利實戰


近期,中共自行研製的隱形戰機殲20,採用新型迷彩塗裝並加掛大型油箱的照片在網上曝光。

有軍事專家分析,殲20可能進入部隊「使用試飛」階段,但加掛大型副油箱恐提高阻力並喪失匿蹤能力,不利實戰。

在網路上曝光的照片顯示,殲20換上圓滑邊緣色塊的「虎斑迷彩」塗裝,形式上更像美軍F-22隱形戰機採用的空優塗裝。

此前,殲20曾採用過「碎片迷彩」塗裝。

陸媒的報導稱,殲20的這款新迷彩塗裝和「碎片迷彩」原理相似,都是透過塗裝不同的明亮變化,以干擾對方對飛機外形的視覺判別。

此外,殲20攜帶4個超大型副油箱試飛的照片也引發軍迷們的關注。

報導稱,這4個副油箱將使殲20多攜帶近8噸的燃油,「航程超6,500公里,可攻擊關島」。

不過,一名匿名的中國大陸軍事專家表示,中共第四代戰機採內置彈艙設計,佔用大量原本可安裝機身油箱的位置。四代機進行遠程攻擊通常仍要依靠空中加油,利用大型副油箱主要是供轉場使用。

這名專家說:採用超大型副油箱會大幅提高阻力,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次音速巡航效率也會進一步降低,因此無法達到所謂的6,500公里航程。

他還指出,實戰中若用這種副油箱,還可能使四代機失去匿蹤能力,得不償失。

此前黨媒人民網曾聲稱,殲20戰機將是中共軍隊的骨幹作戰裝備之一,如果裝備規模能達到200架以上,堪稱「撒手鐧」武器。

不過,《新浪軍事》曾分析,殲20的發動機遠遠不能與美軍的F-22匹敵,並且在感測器能力、隱身能力和武器能力三項性能上,都存在比較大的弱點。

(轉自 新唐人電視台 記者藍銘浩報導)【大紀元訊】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鐵達尼號》中相擁而逝的老夫婦 - 真實故事更催淚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天災人禍或許不計其數,但在當代人心中,上世紀初的4月15日,「鐵達尼號」沉船事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1912年,作為世界上最大客輪的鐵達尼號下水首航,起點是英國南安普敦,終點是大洋彼岸的紐約。4月15日這天,這艘行駛於北大西洋的巨輪與冰山相撞後沉沒,共有1,500多名乘客和船員喪生。死亡人數之巨,使之成為近代史上最慘烈的海難之一。

還原沉船事件的經典大片《鐵達尼號》,1997年在全球熱映,不但創下票房紀錄,也在流行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年過去,在許多影迷心中,這部電影的地位仍然無法取代。不僅如此,雖然影片長達3個多小時,很多人對其情節卻能如數家珍。

電影催淚的真實事蹟

片中最催淚的場面之一,就是一對老夫婦在床上相擁而臥,任冰冷的海水漫進船艙。不過你可知道,這對銀幕伉儷是以真實的人物呈現?

如果你是電影《鐵達尼號》的粉絲,你或許知道,片中大部分角色都不是真實的人物,包括男女主角傑克(Jack Dawson)和蘿絲(Rose DeWitt Bukater)。

不過很多人都認以為真,因為這起船難的逝者中的確有一位就叫J. 道森(J. Dawson)。他被埋葬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的費爾維尤草坪公墓(Fairview Lawn Cemetery ) 。不過,他可不是狄卡皮歐扮演的那個「萬人迷」,只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

影片的主線故事出自虛構,未免有點可惜,不過片中呈現的另一份愛情,卻完全忠於歷史:那就是躺在床上等待死亡來臨的兩位老人——老夫婦選擇了攜手而逝。

為此,觀眾實在要感謝伊西多和伊達‧斯特勞斯(Isidor and Ida Straus)夫婦,他們就是這個最悲情橋段的原型。

至死相守的愛情故事

據《鐵達尼號百科全書》中這對夫妻的專頁,67歲的商人和他63歲的妻子當年乘坐頭等艙,隨行的是男僕約翰‧法辛(John Farthing )和女僕愛倫‧伯德(Ellen Bird)。

伊西多和弟弟內森(Nathan)聯合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梅西百貨公司,當時是世界第二巨富。他還擔任過紐約州議員。

伊西多是在1871年娶了伊達,兩人當時已結婚41年。

和「鐵達尼號」上許多巨富乘客一樣,他們在歐洲度過寒冬之後,搭船返回紐約。

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大家很快明白,客輪沉沒在即。伊達作為頭等艙乘客,又是女性,立刻就在救生艇上獲得了一席。

據沉船數小時後其兒女收到的一則電報,伊達當時一隻腳已經踏上救生艇,她以為丈夫隨後就會跟上來。意識到丈夫並沒有登上救生艇,她又回身上了已開始下沉的輪船。

據記載,當時伊西多和一名官員力促伊達回到救生艇上去,她卻拒絕了。一位倖存的副船長回憶,艾達當時對丈夫說:「我們一起生活很多年了,(你應該知道)你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然後,他們就走到了船的另外一端」,一位家族後輩布雷特(Brett Gladstone)如是回憶曾祖父, 「他們留下的最後形象,是十指緊扣立在甲板上,冷靜地等待著……」

代替主人坐上救生艇的是艾達的女僕伯德。她向家人回溯的情景也和前面敘述的相仿,證實女主人情願和丈夫留在鐵達尼號上。

「伊達把她披的毛皮大衣交給了女僕,說:『上救生艇吧!你會比我更需要這個。』布雷特回憶道,「我聽說這位女僕後來將毛皮大衣交給了伊達的家人,現在可能還好好地保存著。」

電影中的伊西多和伊達彼此擁抱著,眼看著海水漫上來,儘管這一場景是創編的,但夫婦倆的確在鐵達尼號沉船事故中攜手罹難。

伊西多後來被安葬在紐約布朗區的伍德勞恩公墓(Woodlawn Cemetery);人們未能找到伊達的屍體,不過也在其丈夫的墓碑上一併紀念她。

今天去曼哈頓梅西百貨公司購物的人們,還可以在一個入口的牆上,看到夫婦倆的紀念浮雕。

在位於曼哈頓上西城的斯特勞斯公園(Straus Park)內,也有一座為伊西多和伊達而創作的紀念性雕塑。

儘管斯特勞斯夫婦逝去已逾一個世紀,他們至死相守的愛情故事,卻未被後人忘卻,更因著電影《鐵達尼號》和這些紀念碑,為全世界的人們所欽歎。 (大紀元/張小清)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康熙御製彩碗香港拍賣 - 全球僅3只估價逾7億


蘇富比香港拍賣行的春季拍賣會即將登場,本次拍賣中最大的亮點要屬一只清代康熙御製的粉紅琺瑯彩花卉碗,該件珍品近日也在媒體面前亮相,專家估計,這只碗可能會創紀錄地拍出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7億3,667萬元)的天價。

據新唐人電視台引述港媒報導,這只底部印有「康熙御製」字樣的琺瑯彩花卉碗,碗體施以半透明狀的白釉,外壁以罕見的粉紅作底,再以五瓣梅花樣式為框,內部繪製有姿態各異的花卉,暗溢清香。整只碗色彩豐富飽滿,筆觸細膩生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執筆畫彩繪飾的,如果不是紫禁城御作坊的匠人,很可能就是宮中的西方傳教士。

據悉,康熙御製琺瑯彩花卉碗現在存世的僅3只,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其中一只。同以粉紅為底,繪製的花樣不同,但兩只碗的色調、布局,風格都十分匹配。猜測可能是由兩名畫師繪製的。

蘇富比中國藝術品主席Nicolas Chow指出,「這些琺瑯彩碗有不同底色的,其中最好的、最受追捧的是粉紅色的,因為它的光彩四溢,十分美麗。」有趣的是,18世紀中期,歐洲進入了洛可可時期。當時在歐洲王室流行一種很好看的「蓬巴杜粉色」,很可能就源自這些從中國運來的瓷器。

值得一提的是,這只康熙御製琺瑯彩碗的出身方面亦相當顯赫,為亨利奈特(H.M.Knight,1903-1971)及東京出光美術館舊藏。亨利奈特是上世紀歐洲非常重要的中國藝術品藏家,畢生收藏無數漢代至清朝的藝術佳品。

據蘇富比的專家估計,這件拍品最終可能會拍到2,500萬美元的價格。除了這件琺瑯彩碗,還有大約300件拍品參加本次春拍,總價值超過9,300萬美元。 【許蒔/大紀元】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茶裡乾坤】茶貢周武


根據現在所能查到的記載茶的歷史書籍中,能載入正史範疇的是處於周朝時期的事情:
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姬發率周軍及諸侯伐滅殷商的紂王之後,便將其一位宗親封在巴地。這是一個疆域不小的邦國,它東至魚鳧(今四川奉節東白帝城),西達焚道(今湖北宜賓市西南安邊場),北接漢中(今陝西秦嶺以南地區),南極黔涪(相當今四川涪陵地區)。巴王作為諸侯,理所當然要向周武王(天子)上貢。《巴志》中為我們開具了這樣一份「貢單」:五穀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鷦、黃潤鮮粉。

既是貢品,一定珍貴。但巴王上貢的茶卻是珍品中的珍品。《巴志》在這份「貢單」後還特別加註了一筆:「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上貢的茶不是深山野嶺的野茶,而是專門有人培植的茶園裡的香茗。

《華陽國志》是我國保存至今最早的地方志之一,作者是東晉時代的常璩,字道將,蜀郡江原(今四川崇慶東南)人,是一個既博學、又重實地採訪的司馬遷式的學者,他根據非常宏富的資料,於公元355年前撰寫了這本有12卷規模的書。

周武王接納了茶這宗貢品後是用來品嘗、藥用,還是別有所為,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從《周禮》這本書中似可探知這茶還有別的用處。《周禮.地官司徒》中說:「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荼」即古「茶」字。掌荼在編制上設二十四人之多,幹什麼事呢?該書又稱:「掌荼:掌以時聚荼,以供喪事;徵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原來茶在那時不僅是供口腹之欲,而且還是邦國在舉行喪禮大事時的必不可缺的祭品,必須要有專門一班人來掌管。

此外,《尚書.顧命》中說道:「王(指成王)三宿、三祭、三詫(即茶)。」這說明周成王時,茶已代酒作為祭祀之用。

由此可見,茶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時,即已有了相當高的地位。而在《詩經》中,「荼」字何以屢屢出現在像《谷風》、《桑柔》、《鴟鶚》、《良耜》、《出其東門》等詩篇中,便不足為奇了。

寫到這裡,我想起那個流傳很久的關於神農氏發現茶的另一個故事: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好像士兵一樣的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這個故事肯定是後人編造的。原因很簡單:根據清代學者顧炎武考證後認為,茶字的形、音、義的確立,應在中唐以後。而陸羽在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著《茶經》時,在流傳著茶的眾多稱呼的情況下,統一寫成茶字,這不能不說是陸羽的一個重大貢獻。

當然,這只是說,從先秦開始到唐代以前,茶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等尚未定型而已,其實,早在漢代就出現了茶字字形。此後,三國時張揖撰的《廣雅》、西晉陳壽撰的《三國志.韋曜傳》、晉代張華撰的《博物志》等,也都出現過「茶」字的字形。

從以上資料可以斷定:不管怎麼說「茶」字的音與義不是神農時代就有的,那何來「查」轉「茶」呢?所以我說關於神農氏水晶肚子的故事是附會與後人編出來的,不是事實。

其實從尊敬先祖的角度而言,附會故事這本身含有不尊敬的意味。而這種「不尊敬」後人卻意識不到,還覺得在美化、神話先祖。在這幾千年的文明史當中這類事情層出不窮,歷史的真實都被掩蓋了。

真實的歷史是為了留給後人作為經驗與借鑑的。當歷史被蓄意或無意改動的時候,時間一長就會造成後人的誤解,假的越來越多,歷史的借鑑功能也就越來越弱,這樣會製造文化傳承上的混亂。把後人導入歧途。

本系列也是有感於此,盡量還原真實的歷史。在查找資料過程中仔細去分別,哪些是「故事」,哪些記載是真實的。給讀者以真實全面的展現茶與茶文化的諸多方面。 (文/石方行)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史前文明揭祕1萬年前的高度發達國家 ─ 亞特蘭蒂斯


在西方傳說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擁有高度文明的國度,但是在1萬多年前,這個古國一夜間沉沒於大海中。近年來,有科學家宣稱在海底發現了亞特蘭蒂斯古城遺址,揭開了這個傳說國度的神祕面紗。
科學家發現 印證柏拉圖記載

傳說中,亞特蘭蒂斯由海神波塞冬創建,他將島國劃分給10個兒子。十兄弟最初誠實善良,後因國富兵強四出侵略,開始腐化,最後觸怒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用洪水和地震將亞特蘭蒂斯湮沒於大海。亞特蘭蒂斯從此消失,成為失落千古的謎城。

近年,在古巴海域大西洋海底600呎深處,兩位科學家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他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祕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西元前350年撰寫了名著《對話錄》,其中描繪了神祕的亞特蘭蒂斯,這是到目前為止學界公認的對亞特蘭蒂斯描述的最有價值的紀錄之一。

柏拉圖這樣描述亞特蘭蒂斯:在「海格力斯砥柱」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島國亞特蘭蒂斯。它有遍地黃金白銀,財富用之不竭;統治者建造出華麗宮殿和神廟,都用金、銀、銅和象牙裝飾;科技高度發達,除了有載人飛行器,還有先進的造船術,是海軍大國,軍力所向披靡,海軍征服了西歐和非洲偌大土地。

柏拉圖還聲稱,自己不是首個描述亞特蘭蒂斯的人,早在他出生前200年,有「古希臘七賢」之稱的著名政治家和詩人梭倫(Solon)就提過,他在埃及旅行時,一位老祭司對他說,亞特蘭蒂斯傳說千真萬確。

老祭司說,約在9,600年前,一支來自大西洋偏遠島國亞特蘭蒂斯的軍隊曾侵略歐洲,帝國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的總和還要大。當時的希臘人經過艱苦奮戰,終於擊退入侵。

老祭司最後說:「亞特蘭蒂斯後來發生猛烈的地震和洪水,一夜之間,所有好戰的人都遭到活埋,亞特蘭蒂斯從此沉沒。」

百慕達海域中 發現高度文明

對亞特蘭蒂斯的尋找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科學家Paul Weinzweig和Pauline Zalitzki利用潛水機械人在古巴海岸搜查後,證實了在百慕達三角的大洋底下存在著巨大城市,科學家還發現了4個巨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其他建築結構。

根據Arclein的陸地形成報告《古巴海底金字塔群》中的證據顯示,這座城市由於水面上升被淹沒,陸地沉入海底,這正與亞特蘭蒂斯傳說相符。

據調查記者Luis Mariano Fernandez說,這座城市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但所有實地考察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被停止。

「在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核潛艇在墨西哥灣深海巡航時就發現了這座城市和金字塔形的建築。他們立即關閉此遺址,並對其進行控制,以免落入俄國人之手。」Fernandez說。

近期,由深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和海洋學家小組在海平面下600呎處發現了這座城市,他們表示這就是亞特蘭蒂斯城市。

在百慕達三角,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巨大的水晶金字塔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

發現海底城市的Zalitzki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就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尤其是這個大學的發掘人類學研究所還邀請我參加他們正在研究的部分奧爾梅克文明遺址。」

「看到潛艇拍攝的古巴海底城市後,他們發現它與他們正在研究的奧爾梅克遺址部分近似。」Zalitzki說,奧爾梅克人是從亞特蘭蒂斯的倖存者中發展起來的。

Paul Weinzweig和Pauline Zalitzki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這個事實: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

貪婪好鬥 毀滅了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一夜之間沉入海底了呢?被人們稱為「睡著的預言家」的埃德加凱西曾給出過答案。

凱西說,亞特蘭蒂斯是一個廣袤的陸地。由於物慾膨脹,人類對科技和自然資源開始濫用,這對亞特蘭蒂斯造成3次巨大災難。

他表示,亞特蘭蒂斯人原是「和平的人們」,他們的物理和身體的發展很快,「因為他們認識到他們僅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對那些身體所必需的物質,僅取於自然。」

凱西說,他們既可思想旅行,也可身體旅行。可以將「自己的身體從宇宙的一點移動到別處。」

凱西還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晶石——他們的動力源。後來,人們將用於建設性的能力轉用於摧毀性的武器。失調的晶石的威力攪動了這個星球的環境和板塊的振動,地極發生了轉動,這大約發生在西元前5萬年。亞特蘭蒂斯的一部分沉入海底。這次毀壞將亞特蘭蒂斯大陸分成5個島嶼。

凱西稱,第二次毀滅是在2萬多年以前。這次發生了火山爆發、地震及地極變化,亞特蘭蒂斯只剩下了3個島嶼。最後一次災難約發生在公元前1萬700年,亞特蘭蒂斯最後的一個島也是最大的島波塞地亞(Poseidia)終於澈底沉入大西洋。凱西的預言與柏拉圖提及的亞特蘭蒂斯的最後消失的時間大致吻合。

凱西於西元1945年去世。他的預言涉及到個人、團體、國家、地理變化、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他一生留下的近1萬5千條「解讀」,有些在他有生之年實現,有些則發生在其身後。

人魚寶寶的驚人陳述

英國的《太陽報》曾報道,西元1962年曾發生過一宗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一艘俄國探測船在古巴外海執行搜尋核彈任務,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人魚寶寶!隨船有一位俄國資深科學家維諾葛雷德博士。根據維諾葛雷德博士的回憶實錄記載,探測船到達沉船位置,為了能更清楚看到沉船的正確位置,他們放下水中攝影機並且沿著海底移動,突然一個鬼魅似的黑影出現在鏡頭前,所有的人張口結舌地看著屏幕,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影像。沒錯,這個怪物是一條魚,但更像一個小孩,有鰓,皮膚上也有鱗片。他游向攝影機,用一雙淘氣的眼睛望著攝影機,但隨即又蹦開了。

驚魂未定的隊員完全忘了原有的任務,此時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抓住他。他們於是把一座捕捉海底生物的實驗水槽放到該處海床上,並由攝影機監控著。沒多久,那小孩果然中計了,並且被工作人員捕獲。

他們打開槽門,卻聽到像海豚般的悲聲,並看到一隻綠色的小手伸出來。一位膽大的工作人員進入槽中,將小孩拉出並放入另外一個透明的水槽內,可以看出來他大概英2尺長,全身披覆著鱗片,頭部有一道骨冠。

令人驚訝的是,他把頭伸出水面說:「我來自亞特蘭提斯,請放了我 !」維諾葛雷德博士說他聽完差點沒摔在地上。接下來數小時,研究小組和小孩談妥交換條件,只要他能回到海裡,他願意回答任何問題。如果他們食言,俄國將會有大災難。

人魚寶寶說:亞特蘭提斯在數百萬年前橫跨非洲和南美洲,但漸漸陸沉 ,為了適應環境,居民進化至有鰓和鱗以方便在水中活動,平均壽命歲以300上。現在他們的人口約萬300人,住在海底的最底層,一個由大理石及珊瑚礁構成的都市。人魚寶寶並且宣稱,亞特蘭提斯人也會假扮成人類,定期到陸地上混在人群中,目的是觀察現今人類文明的發展。

前蘇聯最後當然是食言了,他們並沒有將人魚寶寶放回大海,反而將他帶回蘇俄黑海一處祕密研究基地進行研究,而人魚寶寶亦不再開口說話了。後來蘇聯受阿富汗戰爭拖累,最後解體。 (摘編自新唐人電視臺 ◇ 文/大紀元訊)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文徵明《醉翁亭記》行書卷


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徵明《醉翁亭記》行書卷28日在敬典閣“院藏珍寶展”展廳展出,這是該館書法類藏品中唯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亦是鎮館之寶。

瀋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也是清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東巡駐蹕和儲存宮廷珍品的重要場所。

記者當日在展覽現場看到,此卷為紙本、手捲,以大字行書書寫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全文,末款“嘉靖十六年春二月廿又一日書,徵明。 ”卷首末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朱文御印,以及代表清代皇家禦藏的“石渠寶笈”、“御書房精鑑寶”朱文印章。

據瀋陽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有“四絕”全才之稱,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其書法沒有受到當時館閣風的影響,從宋元上溯晉唐,取法眾多,並且能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致成為吳門書派的領軍人物,主吳中書風數十年。

本次展出的《醉翁亭記》行書卷創作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為文徵明晚年佳作。全幅古意盎然,色相俱足,字裡行間蘊含前賢法度,且清勁飄灑,筆鋒剛利,頗有王羲之書法“冰姿玉質”之神韻。民眾亦可從中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新網瀋陽3月28日電(記者朱明宇)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科學家擬建月球望遠鏡 - 避開地面信號干擾


科學家為了提高觀測天文現象的能力,擬在月球上創建望遠鏡。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據《新聞週刊》近日報導,科學家有這種設想的原因是,地面信號對於天文觀測的影響越來越大。

通常,天文望遠鏡是普通光學望遠鏡,也就是觀測天體發出的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可見光。但是,隨著大都市的增多,不夜城那炫目的霓虹燈造成光污染,或者說可見光的污染,地面人工光源發出的光進入天文望遠鏡視野,遮蓋遙遠星體到達地球的微弱光線,因此科學家無法更好地像幾十年前那樣,更清晰地觀測或發現發出可見光的星體及星系。

當然星體不止是發出可見光,還發出不可見光,天文學家可以憑藉無線電望遠鏡,觀測不可見光判斷各種天文現象。


但是,廣播、電視、手機信號、雷達信號等等,甚至我們生活之中使用的微波爐信號、手機收發信息的信號,也能嚴重影響無線電望遠鏡的觀測效果。

報導說,無論無線電望遠鏡的性能有多強大,10米開外的智能手機信號可以輕易地干擾觀測120億光年外星體的望遠鏡無線電波成像結果,造成虛假發現。更不必說衛星定位的GPS信號時時刻刻地從太空向地面發送信號,而給天文觀測帶來的嚴重干擾。

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裡塞·凡茲(Liese van Zee)說:「科學家也是人,我們也喜歡手機。」


而科學家為了工作需要,在進行天文觀測時,經常關掉手機而避免其信號造成干擾。

因此,為了避免各種地面的干擾,科學家設想,如果將望遠鏡建在月球上,一定會在干擾極少的良好觀測條件下,拍到更清晰的天文景象以及做出更多的新發現。


怎樣在月球上建望遠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天文學約瑟夫西科(Joseph Silk)解釋,可能動用機器人來做工。

而且科學家在構想月球上建成望遠鏡之後,如何將觀測圖像等數據傳送至地面。

但是,科學家目前未確定何時開建月球望遠鏡。 【大紀元2018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張秉開編譯報導)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不完美的碗蓋與完美無缺的碗


老梁家裡有一個黃瓷蓋碗,是件傳家寶。最近等錢用,想出售。
消息傳出後,有古董商找上門來,拿在手裡端詳了半天說:“嗯,貨是好貨,可惜碗蓋有個缺口。”
老梁說:“給個痛快話兒,你能出多少錢?”
古董商說,若是碗蓋沒有缺口,這個碗能值十萬元,現在有缺損就不完美了,他出個高價,七萬元。
老梁聽後直搖頭,這麼一個小缺口兒就少了三萬塊,太讓人難以接受了,老梁沒捨得出手。
後來,又有幾個古董商找上門來,他們看後,都嫌碗蓋兒有缺口,出的價錢還沒有第一個古董商高。
朋友李四登門拜訪老梁,閒聊中說起那件傳家寶的事兒,李四想飽飽眼福,剛接過來,竟失手把碗蓋掉到地上摔碎了,李四霎時蒼白了臉,連聲說:“對不起,我賠,我賠。”
老梁嘴上說沒關係,心裡卻疼得慌,這下,沒有了碗蓋肯定更賣不上價了。
李四坐不住了,紅著臉站起身就走,還說,改天一定來賠償。

東挪西借,一周後,李四湊齊了五萬元去賠償老梁。
一見面,老梁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李四的手說:“我正要去找你呢,你卻自己來了!”
李四聽後,忙從兜里掏出錢,歉意地說:“對不住了,過了這麼多天才來賠你,也不知道這些錢夠不夠?”
老梁把眼一瞪,將李四手裡的錢推回去說:“你這是乾什麼呀?賠什麼錢!走,我請你喝酒去!”
李四一臉愁容,問老梁:“是不是這些錢不夠啊?”
老梁一拍李四的肩頭,笑著說:“啥夠不夠的?我得好好謝謝你,昨天下午,有個古董商上門把那個碗買走了,你猜多少錢?十二萬!”
李四忐忑地說:“可是,要是有碗蓋,還不得賣得更高啊。”
老梁說:“高個屁,誰來買都挑碗蓋有毛病,幸虧你把它打碎了!——沒有了那個破碗蓋,昨天那個買主贊不絕口,說這個碗真是完美無缺! ”
啟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捨才有得,不要受缺陷的拖累。做人不要總是只盯著缺點抱怨,對優點卻視而不見,甚至吹毛求疵。淡忘別人的缺點,才能記住別人的優點。心中裝著春天,眼裡必是萬紫千紅;心中裝著美好,世界必是陽光燦爛!

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狗年說狗:天狗食日褪去神話色彩 哮天犬仍受喜愛


狗年說狗
  2018年是戊戌年,是農曆狗年。因戊、戌的五行均屬土,所以亦稱戊戌年為土狗年。狗是人類最早馴化也最信賴的動物。狗可助人狩獵、看家,犬吠一直是中國農村生活的背景音,在城市,狗也是飼養率極高的寵物。狗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在中國文化中的內涵也十分豐富,它的形象忠誠可愛,在文學、歷史、神話作品中多有出現,流傳至今的義犬故事亦不少。如今,“天狗食日”雖褪去了神話色彩,哮天犬仍是受人喜愛的神獸之一。

  狗與詩詞
  從古到今,與狗有關的詩句數不勝數,早在《詩經》中就有涉及。犬在《詩經》中出現過不下五次,如“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國風·召南·野有死麕》)中,“尨”指多毛的狗,青年男女相戀時男方心急,女方則顧慮周全請他行為謹慎,勿驚動狗吠。漢代《鐃歌十八曲》的《有所思》中,“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狶”寫出了戀情敗壞時女子的顧慮,因為往日幽會時的“雞鳴狗吠”必驚動兄嫂。

  唐代劉長卿有“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風雨夜中主人晚歸,喧鬧中犬吠之聲格外清晰。而當人去山空,舊居荒涼黯敗、雉飛獸奔,如李白在《冬日歸舊山》中寫的“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除了狩獵、看家,狗亦可用於交通,杜甫有“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兵車行》),將不被愛惜的士兵,比作被人隨意驅來策去的雞犬,縱然士兵奮勇苦戰,結局難逃悲涼。元代王冕有“縱有好兒孫,無異犬與豬”(《冀州道中》),寫出了朝代更迭中小民的孤苦。

在六畜中,狗被馴養的歷史最悠久,詩詞中有寫狗時簡筆帶過以寄託豪情的,也不乏人與狗溫馨的互動時刻——白居易“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早興》),杜甫“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草堂》),薛濤“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淨主人憐”(《犬離主》)。陸游“糖秕無多深愧汝,狺狺終夜護籬門”(《雞犬》),詩人與小犬感情深厚,家貧時竟也愧對夜夜看家的它;賀鑄的“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六州歌頭·少年俠氣》)表現少年俠士們豪邁縱氣的英勇;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亦用“左牽黃,右擎蒼”以抒發年事雖高卻興起打獵的熱狂。

  狗與成語
  雖然狗的禀性忠誠不二,但在成語中,人的劣跡似乎與狗牽連,以貶義居多,但也不乏中性與褒義的成語。如“雞犬相聞”指彼此居住地距離相近,比喻地區人煙稠密,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亦寫道:“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顧犬補牢”比喻人遇事出錯時,應設法補救,為時不晚,語出《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狗吠不驚”形容天下太平、社會安樂,語出《後漢書·岑熙傳》:“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犬馬之勞”表示甘心為人效勞,在所不辭,語出《漢書·孔光傳》:“臣光智謀淺短,犬馬齒臷,誠恐一旦顛僕,無以報稱。”“白雲蒼狗”喻世事難料、變幻不定,如浮雲一時潔白如衣,頃刻又變作懾人蒼狗,語出杜甫的《可嘆》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貧寒書生王季友之妻棄他而去,世人議論紛紛,杜甫便寫此詩代其鳴不平。 “雞犬桑麻”形容安靜的鄉村生活,語出《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田裡種著菜,籬笆裡栽著花,大有雞犬桑麻光景。”

  狗與俗語
  喜歡狗的人不在少數,忠誠、順從、可愛、得力……都是狗為人所欣賞的品質。但在有關狗的歇後語與諺語中,狗卻與忠實的形象相悖,多被諷刺為滑稽無聊,如此的歇後語有:“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哈吧狗上轎——不識抬舉”、“狗咬月亮——不知天高”、“黃狗頭上出角——盡出洋(羊)相”、“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等。諺語有:“好狗不攔路,惡狗常當道”、“痛打落水狗”、“狗肉不上席”、“打狗看主人”等。

  義犬故事
  狗為人稱道的品質是通曉人性,忠誠護主,情勢危急時願捨命相救,令人動容。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義犬故事有許多。

  “黑龍救主”
  《搜神記》中記載,三國時襄陽紀南人李信純,養了只名喚“黑龍”的狗。李信純好酒,一日出遊歸家時醉臥在城外草叢中。湊巧有人縱火狩獵,火順風正吹到李信純身處的風勢下方。黑龍見喚不醒主人情勢危急,只好快速奔入不遠處的小溪中,將毛弄濕後灑在主人周身,如此來回數趟力竭而死,李信純酒醒之後方明白愛犬為救他犧牲了性命,不禁慟哭。

  “黃耳傳書”
  據《述異記》,西晉詩人陸機的愛犬名叫“黃耳”,陸機在洛陽當官時常念江南家鄉,因久未收到家信憂心忡忡。一日,他與狗戲稱:“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黃耳彷彿聽懂人言,搖尾回應。陸機於是揮筆寫信,寫好後便裝入竹筒並掛在黃耳頸上。洛陽與江南千里之遙,不想黃耳竟翻山越嶺地趕路,真將信送至江南家中。家人見書,馬上回信,黃耳便帶著回信日夜不息地返回洛陽。這趟來回,人的腳程尚需五十天,而黃耳僅用了二十天。

  “的尾救主”
  “的尾救主”的故事選自《太平廣記》。華隆養有一隻外號為“的尾”狗,他的愛好是射獵,打獵時的尾總隨他一起。有一回華隆在江邊遇險,被大蛇纏繞全身將要窒息時,的尾奮勇將蛇咬死。但華隆此時已無知覺,周身僵硬。的尾徬徨吠叫,在江邊與華隆家間的道路上來回奔走。家人察覺有異,跟隨前往,終於發現蜷縮在江邊的華隆,於是將其送回家救治。在華隆轉醒前,的尾兩天不吃不喝守在其旁。

  狗與神話
  日食、月食現像在古時常被解釋為“天狗吃太陽/月亮”,每當異象發生時,人們便會燃放鞭炮以驚退天狗。天狗的傳說有許多,常見者有諦聽、禍鬥、盤瓠三種,其中禍鬥因原身為黑犬,所到之處又常伴隨火災,故被視為不祥之兆。而大家所熟悉的哮天犬其實並非黑色,其原型為白色短毛細犬。

  “諦聽”
  諦聽是傳說中地藏菩薩的通靈神獸。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而狗性為忠,故諦聽原身為白犬。諦聽通曉佛理、明辨是非,據說它可“坐地聽八百,臥耳聽三千”。 《西遊記》第五十七回中,真假悟空從天宮殺到地府一片混亂,卻被諦聽分辨出了真相。因諦聽尤善聽人心、辨善惡,在歷史發展中便成了民眾心中吉祥的象徵,被奉為降福護身的神獸“九不像”。

  “盤瓠”
  盤瓠是畬族、瑤族、苗族等先民的圖騰崇拜。傳說遠古高辛帝時,“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盤瓠是一條五色花犬,據《後漢書·南蠻傳》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因盤瓠咬下吳將軍首級而歸,助高辛平定戎狄之亂,高辛不得已,只得踐諾將女兒許配給盤瓠。

  “哮天犬”
  哮天犬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二郎神座下的神獸,是其斬妖除魔的得力助手。哮天犬白色、兇猛的細犬形象,在《西遊記》中首次出現,在第六回對戰孫悟空和第六十三回對戰九頭蟲的情節中,哮天犬都為二郎神迎敵立功。但哮天犬這一名字最早出現在東晉史學家干寶所著的《搜神記》中,又名“地中犀犬”,在元雜劇中稱為“白犬神嗷”。而在《封神演義》中,哮天犬是二郎神的法寶而非神獸,平日收在懷中,對戰時祭出法寶,其再化作猛犬助己攻擊敵方。 (本版撰文 新京報記者 張舒婷)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考古學家:盜墓小說和考古根本就是兩回事


一個考古專家的新書讀書會直播,吸引了上萬人
盜墓小說裡看不到的硬知識都在鄭嘉勵昨天的金句裡

“每個人都是沒有辦法左右自己的命運的,風水就是抓住了人性中最深層也是最悲哀的一個問題,越有身份的人,越害怕失去的人,越在乎風水,朱熹也不例外。 ”
  “死亡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節日。”
  一位考古工作者的新書分享會,充滿了這樣感性又適合傳播的金句,大概也只有鄭嘉勵了。
  1月2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曉風書屋,錢報讀書會·華雲文化咖請到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他的新書《考古四記》上周剛剛上市。這次讀書會還進行了網絡現場直播,讓上萬名不能趕來現場的讀者,也慶幸沒有錯過精彩。
  朱熹的小私心
  中國傳統是一個家族社會,家族最基本的單位是家庭,按照儒家倫理的價值觀,生前要聚族而居,死後要聚族而葬。
  家庭中最重要的單位是夫妻,然後是父子、兄弟。一代人是夫妻合葬,兩代人就是父子合葬,三代人、四代人、多代人的合葬,也就是“族葬”。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鄭嘉勵在田野考古和調查中發現,江南地區類似的兩代人合葬的南宋墓地其實是很少的,更遑論三代人、多代人的合葬。
  鄭嘉勵舉了一個大熟人的例子:朱熹。
  朱熹是孔子以後中國最大的聖人,一個大儒家的家族喪葬是怎麼樣的呢?
  朱熹的爺爺朱森,埋在福建的政和縣,朱熹的父親朱松埋在武夷山,朱熹本人埋在建陽。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朱塾埋在建陽的另外一個鄉鎮,小兒子是埋在建安的。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朱熹的父親埋在武夷山,母親祝氏埋在建陽,夫妻倆居然沒有合葬。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迷信風水,每個人都要佔一個好山頭。所以,朱熹的子孫清明節上墳苦啊,一家人的墓離得這麼遠,沒有半個月哪裡跑得完。”鄭嘉勵笑著說。
鄭嘉勵提到了朱熹最有名的《朱子家禮》,這應該是很多講國學的人必讀的一本書,書中非常詳細地規定了祠堂禮、冠禮、婚禮、喪禮、葬禮、祭禮該怎麼辦,把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各種禮儀都規定得十分詳細,操作性非常強,可以當成說明書一樣,用來指導大家的生活。
  “死亡才是一生中最大的節日,這句話一點不錯。婚禮最多三天,可是古人喪禮是三年,丁憂是兩年七個月。所有的禮儀裡面,喪葬禮其實是最重要的。”
  但是,問題來了,恰恰對於最能反映儒家倫理的族葬禮,朱熹居然一個字都沒有提。
  “那不廢話嘛,他自己都沒這麼做,還怎麼指導別人?”鄭嘉勵說。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熹心裡其實是很有數的。
  “可見,古人既有追求族葬的理想,又深深地被世俗的禍福觀念所困惑,所左右。”鄭嘉勵說。

南宋人對死亡的態度如此理性
  讀書會現場,有一位讀者提了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浙江的南宋墓葬裡,幾乎看不到那些精美的雕樑畫棟或者華麗麗的壁畫?”
  我們聽聽鄭嘉勵的講述——
  首先,不要認為壁面裝飾豐富的,石雕藝術非常好的墓,墓主的身份就很高,恰恰不是。
  四川瀘縣宋墓裡面石雕,婦人啟門,墓門兩邊還站著一對武將把門,都是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其實這些墓主人的身份,都是不高的,通常只是一些富裕的平民。
  朱熹雖然迷信風水,但他說過,只有儒家才能坦然看待生命,命就是一股氣,氣聚在一起,人就活著,氣散了就沒了,沒了就沒了。對生死抱著一種相當理性的,非常接近現在唯物主義者的態度。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才代表了先進文化的方向。
  鄭老師你為什麼不寫考古小說
  有讀者現場慫恿鄭嘉勵:是否可以嘗試寫考古小說,包括特地從上海趕到杭州的本次讀書會的嘉賓、寫了很多歷史題材懸疑小說的作家季靈,也提到了這個問題。
“我當然也考慮過寫這樣的東西,但是後來發現,我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很期待,考古學界能出現這樣的大才,這確實是值得走的路,但這不代表南派三叔的這條路有什麼不對。”鄭嘉勵說。
  既然講到南派三叔,大家必然還是要拋出那個老問題:盜墓小說和考古的關係。這位考古工作者會怎麼回答?
“我對《盜墓筆記》的敘事技巧和想像力都非常讚賞,但不代表我認同小說對古墓和盜墓的渲染。寫小說的人要贏得讀者,必須要把神秘性渲染出來,但乾考古的我,在這幾年傳播中所作最大的工作,恰恰是祛魅——把附加在考古身上的'神秘'的東西,一點點地剝離。故弄玄虛、神秘主義,從來與我無緣。
  比如盜墓小說,把洛陽鏟講得很神奇,在我們看來,只是熟能生巧的手藝。
  只要人有慾望驅動,盜墓一定會有。曹操就是這樣,據說他自己也曾盜墓,所以就格外有心得,生前對死後怎麼樣規避盜墓,就很焦慮。但最後,曹操墓也還是被盜了。這是人心的慾望。
  盜墓小說和考古根本就是兩回事,它是藉古墓葬題材去講自己的故事,這跟真實的考古、古墓毫無關聯。我們不要自作多情,硬把這兩個東西扯在一塊。 ” (中新網)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古董表醫生”感嘆收徒太難:可能只能傳三代了


近日,在順德容桂文博城,來了一名廣州的“大師傅”,他叫蘇鈞。蘇師傅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待在店裡,戴上特製眼鏡專心致志地修理鐘錶。很多上了年紀的順德人喜歡帶著自己珍藏的古董表,讓蘇師傅維修。因為手藝精湛,蘇師傅有了一個有趣的外號:“古董表醫生”。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蘇鈞,從10歲起就開始接觸維修鐘錶行業,修表超過半個世紀。蘇鈞和爺爺父親三代修表,蘇鈞的父親是廣州百年老字號“李占記”的修表師傅,父子都專長修古董機械手錶,在業內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蘇鈞還珍藏了“百年李占記”懷錶,蘊藏著珠三角精細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珍貴歷史進程。


最早的“漢字懷錶”在廣州
因為順德人家裡有放鐘錶的習慣,往來廣州也很方便,蘇鈞就在順德開了家“鐘錶診所”。

蘇鈞現在除了修表,在他的“診所”裡也收藏了有幾十年甚至百年曆史的古董表,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李占記”出品。他說,這裡面有著中國精細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感人故事。蘇鈞介紹,中國最早引入“西洋表”的地區就是廣州十三行,在清康熙時廣州十三行每年為宮廷輸送鐘錶。到了上世紀20年代左右,李占記用國外一些著名鐘錶大品牌的機芯和其他配件“訂貨”,打上“李占記”三個字銷售。那時市面上幾乎所有鐘錶都是“洋文”,只有李占記銷售的鐘錶有中文,所以很多國人購買。

百年前的中國沒有精細鐘錶,李占記只能採取“訂貨加刻字”的做法,售出最早一批“漢字懷錶”。當時很多李占記的師傅心中的最大夢想,就是修一塊“中國自己產的機械表”。這個夢想在新中國成立後,終於得以實現。

蘇鈞在順德容桂“鐘錶診所”收藏了好幾塊百年前的李占記的“漢字懷錶”。蘇鈞說,李占記向歐洲訂購的鐘錶中,都會打上“省港澳李占記”字樣或“李占記選莊”,其中的數個漢字,讓很多中國人都感到,這是“自己選的鐘錶”,這種獨樹一幟的營銷手法,令李占記名聲大起。


三代修表“十歲入行”
出身於鍾表修理世家的蘇鈞回憶,他10歲就開始學修表,當時他父親每天在家裡修表,自己就幫忙洗一下手錶的零件。蘇鈞的爺爺也從事鐘錶行業,受到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他很自然地入了行。

修手錶極其考驗耐心和技術,很多時候在修表過程中連一口“大的呼吸”都不允許。蘇鈞的父親上世紀50年代進入廣州修表龍頭企業李占記,這是對於他修表技藝的一種業內肯定。李占記對修表師傅的技藝特別嚴格,如果因為技術問題,在李占記修過的表短期內回店返工三次修表師傅就會被辭退。

一些原廠不能修理的手錶,在李占記都能修好,以致老廣州人還有一句口頭禪“修金勞(勞力士)就要到李占記”。蘇鈞珍藏的一份父親50年代的“廣州居住證”上面,抬頭就寫著“李占記師傅”,蘇鈞說“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譽的象徵”。蘇鈞的拿手本領是修古董表,他說一塊手錶附加的功能越多,就越容易出現毛病。 “每隻手錶的毛病都不一樣,出現的問題也不一樣,考驗修表師傅的記憶和腦力。”

蘇鈞既會修古董表,也會修“新潮表”。修新潮表要更新自己的修理手法,判斷能力也要更加精準。現代手錶越來越高科技,戴古董表的人越來越少,以修機械表技術為代表的“古董表醫生”也越來越少。


遺憾:收徒太難無人傳承
蘇鈞說,目前為止他最大的遺憾就是修理古董表這種文化和手藝可能只能傳三代了。從70年代中期到現在,他從事這個職業已經近半個世紀。對他而言,“古董表醫生”已不僅僅是一門職業,更多的是自己興趣的堅守。現如今他的子女都不肯繼承這門手藝,在他們眼中,學習這些很枯燥。 “現代社會誘惑很多,信息也發達,已經沒人能夠像以前那樣坐下來靜心學習。”蘇鈞現在已到了退休年齡,他感覺自己的內心越發沉靜,他也越發喜歡和這些鐘錶相伴的日子。

“現在自己能做多久就多久,畢竟已經62歲,已經沒有什麼信心發揚到全世界了。”蘇鈞有些遺憾地說,現在收徒弟太難了,他們家這門手藝傳了三代就差不多有百年了,雖然有點可惜但也沒有辦法。 (文/廣州日報曾毅/吳靜韻 圖/者陳楓)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只花3塊錢!早晚用它刮刮脖子,消除久咳、頻尿問題


脖子是穴道與經絡密集之處,現代人卻有僵硬疲勞問題

日本和樂堂治療院院長留目昌明表示,脖子是人體的要害,在針灸的世界裡是穴道與經絡的密集之處,十分受到重視。

而日本知名抗老化專家村木宏衣表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脖子總是保持前傾,如果放著疲勞和僵硬不管,就會造成淋巴結阻塞和血液循環不良,讓老化加速、脖頸僵硬疼痛。

使用金屬摩擦後頸,能活化延髓和小腦,改善疼痛和不適,許多患者都因此而改善了虛寒、半夜頻尿、久咳不癒等等,長年困擾的症狀。

《硬幣摩擦法》
準備3枚銅成分含量高的硬幣(日幣是10圓硬幣,台幣可使用1圓硬幣),將硬幣充分清洗乾淨、擦乾水分。

STEP1.不論是重疊著拿著、攤開成扇狀皆可。

STEP2.將硬幣垂直抵著皮膚,從後腦勺開始往脖子摩擦,維持在「稍微感到疼痛但感覺是舒服的」的力道,一點一點由上往下、由下往上,來回摩擦20次。可在起床和睡前進行,一天進行2次。

注意:頭痛、皮膚有傷口或發炎中請勿進行。如果實行後感覺肌膚有任何異常狀況,也請不要繼續。特別是有金屬過敏的讀者,需要多多留意。

【延伸閱讀】
多10倍花青素!蝶豆花茶減脂抗發炎,1種人別喝
睡前30秒練大腿內側,讓內臟、骨盆歸位輕鬆瘦小腹
腎病、肥胖、婦癌...劉博仁醫師:這2種毒一定要排
比走路、慢跑、游泳還讚!最好的運動降56%中風死亡率
高血壓元兇不是吃太鹹?竟是因為缺水!

此為《早安健康》1月號《放鬆脖子救全身》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一段經典的對話,多忙都要看


「一個人若想取悅於每個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無愧於心,別人說長道短,無須理會。人若悟到這一點,自然就省卻了許多的煩惱。」一段君臣的對話很有啟發性。

唐太宗問許敬宗:「我看滿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賢能的一個,但還是有人不斷地在我面前談論你的過失,這是為甚麼呢?」

許敬宗回答:「春雨貴如油,農夫因為它滋潤了莊稼,而喜愛它,行路的人卻因為春雨使道路泥濘難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輪明鏡輝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對月欣賞,吟詩作賦,盜賊卻討厭它,怕照出了他們醜惡的行徑。

無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個人滿意,何況我一個普通人呢?我沒有用肥羊美酒去調和眾口是非,況且,是非之言本不可聽信,聽到之後,也不可傳播。

君王盲目聽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殺戮;父親盲目聽信兒子的,可能要遭受誅殺;夫妻聽到讒言,可能會離棄;朋友聽信讒言,可能會斷交;親人聽到讒言,可能會疏遠;鄉鄰聽信讒言,可能會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軀,要謹慎對待聽到的傳言,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哪個人在人前沒有說過別人?哪個人背後不被別人評說?」

唐太宗說:「你講得很好,我會記住的!」

的確,一個人若想取悅於每個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無愧於心,別人說長道短,無須理會。

人若悟到這一點,自然就省卻了許多的煩惱。

這是許敬宗智慧的地方,也應該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人處世的借鑒和參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無愧於心,完全不必去理會他人的評說。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大紀元訊】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老是失眠、睡不好?5招讓你一覺到天亮


睡眠最重要的是質而不是量,有些人很快就能進入深沉睡眠,所以就算睡眠時間短,也能每天很有活力;而有些人卻時常輾轉難眠,就算睡覺時數很長,但卻常有睡不飽的感覺。

以下就教大家如何快速進入深沉睡眠。


1. 就寢前不喝咖啡、可樂:
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會使睡眠狀況變差。如果想藉咖啡因提神,建議在早上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睡前就不要再喝了。

2. 戒菸(減少數量):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導致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會影響睡眠品質。且尼古丁使大腦興奮的速度快於咖啡因。

3. 就寢前勿洗熱水澡:
有人喜歡在睡前洗熱水澡,但溫度過高的熱水澡會讓血液循環太過順暢,刺激交感神經,所以往往在洗完澡之後就沒辦法立刻入睡。

4. 就寢前兩小時吃六分飽:
胃在消化吸收食物時,副交感神經會活動,因此血壓會下降,呼吸也會變緩,這是為什麼飯後會想睡覺的原因。而胃部的消化最活躍的時段在於飯後2-3小時。

5. 就寢前勿從事激烈運動:
在睡前一小時內從事過度劇烈的運動,就算運動量不大,也有可能使身體覺醒過來。 (資料來源:《達人的「短眠熟睡」法》/藤本憲幸/天下雜誌) 【早安健康/林庭安】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共機繞台打心理戰 民調:促台人更團結


台灣民意基金會昨(31)日公布「2017年終台灣重大民意走向」,其中對於中共軍機繞台的議題,有高達73%的人無法接受,其中42%更表達強烈不能接受。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大家都希望兩岸和平,但從共機繞台的民調可觀察到,台灣人在面對中共的時候,會特別團結,「所以中共武力一旦犯台,就是台灣人大團結的時刻。」

這份12月全國性民意調查摘要報告,調查對象是全國20歲以上成年人,訪問日期是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有效樣本1,085人。報告有8大重點,分別是總統蔡英文的聲望;行政院長賴清德內閣的施政表現;台灣人對蔡英文、賴清德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感覺;行政院鬆綁一例一休;「所得稅法」修法;農田水利會改制;中共軍機繞台,以及台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

對於中共軍機頻繁繞台,調查結果發現:2.8%非常能接受,17.3%還算能接受,31.5%不太能接受,41.7%一點也不能接受,6.8%沒意見。游盈隆表示,換言之,在20歲以上的台灣成年人中,有兩成的人基本上能接受中共軍機繞台,甚至常態化,但有高達七成三的人無法接受,更有四成二的人強烈不能接受。這意味著,中共軍機繞台頻繁已引起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不滿。

他說明,進一步的交叉分析顯示,中共軍機繞台頻繁所引起的台灣社會反彈是全面性的,不分性別、年齡、省籍、教育、各行各業、各黨各派、東南西北。「台灣人在很多時候像是一盤散沙」,但每當中共對台武嚇的時候,台灣人就會出現少見的團結現象,這次也是一樣。

另對於蔡英文總統回應「中共軍機繞台」的民意反應,調查結果有兩成七基本上滿意總統對中共軍機繞台的處理方式,但有高達六成一的人不滿意。游盈隆說,這意味著,大多數台灣人對蔡英文面對中共武嚇,卻採取較低調而溫和的做法不以為然。

游盈隆說,在交叉分析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民進黨支持者中,有五成八不滿意蔡英文面對中共軍機繞台所採的低調回應,只有三成六滿意,這是極為罕見的現象。蔡政府去年5月上台後,各項重大政策,民進黨支持者都是高比例滿意,唯獨這件事情不滿意總統的處理方式,這或許也是蔡英文聲望低落的原因之一。

受邀參與談的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表示,其實國軍每年都攔截很多外國軍機,建議國防部面對共軍頻繁繞台,「透明的資訊才能安民心」。從日前中共空軍發布照片的行為可觀察到,中共的目的明確,就是要打「心理戰」,但反而促成台灣的社會共識,這點與2016年美國杜克大學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委託國內政治大學做的民調接近,當時詢問若中共侵台,台灣有多少人願意上戰場?得到的結果是八成。更早之前1996年的飛彈危機也是如此,所以台灣內部也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對外的意見是相對一致。

此外,媒體詢及,最近國際上形成一股反共聲浪,包括澳洲、美國、加拿大、歐盟都對中共的「銳實力」,也就是統戰滲透有所警覺,並展開反制行動,這對未來台灣的外交關係是否為利多?台灣該如何採取行動、掌握機會?

蘇紫雲回應,中共現在就像葉問,「一個打十個」,全世界目前對中共形成情報的反包圍,包括澳洲調查外資介入政治獻金、英國軍情六處開始招募華裔幹員、德國對中國留學生的監控,以及美國矽谷的反監控等等,意即中共軍機繞台除了促進台灣人的共識與意志之外,在全世界的外交與安全場合,其強硬派的做法也是得不償失。對台灣而言,儀式性的外交雖遇到很多困難,但「安全外交」是中共無法用價格計算的,其中包括軍事合作,這是台灣未來在外交上可發揮的很大空間。

游盈隆補充,大家都並不樂見兩岸發生事端,但中共高調做法引發國際反彈,對於台灣未來外交斡旋空間增加的可能性當然存在,端視總統府與外交系統是否能掌握有利的形勢。(大紀元電子報)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