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澠池曙猿化石動搖 “人類起源非洲論”


澠池曙猿化石動搖“人類起源非洲論” 科技日報訊(記者井長水)4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和三門峽市政府聯合主辦的河南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立碑儀式,在河南省澠池縣南村鄉任村村上河組舉行。專家和學者認為,澠池曙猿化石遺址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同時也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了1000萬年。

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南村鄉,是澠池——垣曲盆地古生物化石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1921年11月由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發現。

1985年至1994年間,中外科學家在該縣南村鄉任村村上河組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特徵的曙猿化石(澠池上河曙猿),屬始新世晚期(沙拉木倫期)任村上河動物群,距今4500萬年左右。在曙猿化石發現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發現於非洲的非法尤姆,距今3500萬年,因此,古人類學界曾認為,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倪喜軍指出:“由於中外科學家在澠池縣南村鄉任村村上河組發現的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之多在中國尚屬首次,因此,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已經成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點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人類原祖起源地之一。”

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介紹,下一步,在做好研究的基礎上,建成全國性的集科學考察、學校交流、科學普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曙猿遺址公園,並且探索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繁榮,著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


-------------------------------------------------------------


河南澠池曙猿化石怎麼發現的?重要化石點被淹沒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南村鄉任村上河。黃河岸邊,一個默默無聞的豫西小村落。

誰承想,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過去100年間,成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爭相前往的熱土,發掘出包括曙猿化石、斯氏黃河猴化石、任村猴及任村猴新屬新種化石、曙猿新屬新種化石等大量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其他哺乳動物化石。

眾多科學家稱,曙猿化石的發現,對靈長類的演化、類人猿的起源及其向人類的演化發展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與意義,為類人猿起源於亞洲提供了重要證據,否定了一些科學家提出的類人猿起源於非洲的觀點。

然而,澠池上河重大的考古發現很少為外界知曉,甚至連當地的縣志也未見記載。一個當地的文化學者,一次意外的發現,揭開了這段不為人知的神秘歷史。


發現|整理鄉志,意外發現重大考古事件


2016年10月,澠池縣鄉鎮誌編輯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擔任責任編輯的楊栓朝在查找資料中,無意中看到“任村猴”的詞條,其中寫道“此動物產於澠池南村鄉任村南2公里上河中始新世晚期(沙拉木崙期)河堤組任村段上化石層”。
  楊栓朝一怔。澠池縣南村鄉? !怎麼從來沒聽說過?他敏感地“發覺”,這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被淹沒的重大歷史。

2016年12月,楊栓朝去了趟北京。他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拜訪多位專家,試圖解開自己心中的謎團:澠池縣南村鄉之前真的發現有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

最終,經多方查找和請教後他發現,澠池縣北部南村鄉黃河岸邊和山西垣曲之間的垣曲-澠池盆地,為中國第三紀地層和始新世哺乳動物的發祥地,考古專家也曾在此採集到數量可觀的哺乳動物化石。

1994年,美國科學家金格里奇把中國科學家周明鎮和胡長康等人在1953年於澠池縣南村鄉任村上河一帶發現的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任村猴”。

終於找到任村猴的來歷。

隨著對“任村猴”的好奇和追尋,楊栓朝進一步發現,澠池任村上河(自然村)一帶曾陸續發掘出數量可觀的曙猿化石。

曙猿化石?楊栓朝大致了解,這可是能改變類人猿起源歷史的四個字。如果澠池上河發現曙猿化石,可是不得了。

他需要更深一步的求證。


求證|大量文獻表明,澠池境內曙猿化石很豐富

今年1月15日,大河報記者前往澠池縣,見到了正在整理資料的楊栓朝。

楊栓朝是中國社科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三門峽市政協委員,為求證心中所想,他已經翻找資料數月。他給記者拿出了數本厚厚的書籍論文,包括《中國北部之新生界》《垣曲盆地始新世哺乳動物研究的新進展》《河南李官橋和山西垣曲盆地始新世中期小哺乳動物》等。

資料顯示,早在1916年,北洋政府實業顧問、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沿黃河兩岸調查礦產資源時,在垣曲-澠池盆地發現了中國第一塊始新世(距今5780萬~距今3660萬年)哺乳動物化石,並於1923年發表《中國北部之新生界》專著,文中對垣曲-澠池盆地的始新世地層作了詳細描述,並繪製了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

這本著作也把世界上古人類學家的目光吸引到這個盆地。此後,中外專家在此考察挖掘愈發頻繁。

1953年,以周明鎮和胡長康為首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野外隊在澠池任村上河一帶發現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 1994年,美國科學家金格里奇把這些化石,命名為“任村猴”。

1985年9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童永生教授在澠池任村上河發現了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曙猿的牙齒化石。

1994年4月,美國卡奈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石濤卡教授在澠池縣任村上河發現了曙猿新屬新種化石。

1994年,美國科學家克里斯托弗·比爾德博士在任村上河化石點發現了曙猿新屬新種,後被命名為克氏假猿。

看罷這麼多史料,楊栓朝不禁“納悶”:既然有這麼多重要發現,為什麼查遍當地縣志,也不見有隻言片語記載?澠池任村上河的當地人知道嗎?


探訪|幾個重要的化石點已被黃河水淹沒

澠池縣南村鄉任村,位於距縣城50餘公里外的黃河南岸。因山路崎嶇,從縣城前往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今年1月和4月,大河報記者兩次驅車前往探訪化石點。

奔騰的黃河水流經南村鄉,因小浪底水庫蓄水作用,滔滔河水在此沉靜。

1月15日,站在黃河岸邊,楊栓朝介紹,任村上河古生物化石點面積在900畝左右,庫區蓄水時只剩下一半,洩洪時期還有三分之二的面積。但最重要的幾個化石點已被黃河水淹沒,即便洩洪後,上面也已淤積十多米的河沙。
隨後,記者與楊栓朝一起沿著資料記載中的區域,試圖尋找未被淹沒的古生物化石遺址。沿著溝底走20餘分鐘,鑽過幾個樹林,才在深山溝中停下來,楊栓朝指著山腳一層灰白色的物質,稱這就是裸露的早第三紀地層了,也是古生物化石出土的地層。
記者用手刨了刨,發現該地質層不硬,整體呈灰白色。

“可別小看它們,這是早第三紀地層,也是新生代最老的一個紀,距今6500萬年~距今2330萬年。”楊栓朝又拿出一小節暗紅色的東西,似石非石、似骨非骨,稱“龍骨”。

楊栓朝說,小時候他和小伙伴在附近玩耍,會在類似這樣的地層中找到一節節暗紅色東西,因為外表似骨頭,又像石頭,當地人便稱為“龍骨”。今年因研究曙猿化石,他到北京尋找專家,才知道這“龍骨”其實就是一種古生物化石。

楊栓朝告訴大河報記者,4月14日,美國科學家肯尼斯·克里斯托弗·比爾德給他發來郵件:

“二十多年前,我與其他中美科學家一起,在澠池縣的黃河故道開展工作,在黃河南岸,我們在一個非常著名地化石地點發掘化石,這個地點就是任村。我們非常努力地工作了好幾年,當地人對我們非常友好,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有一天,我們非常幸運,發現了一小塊新型靈長類的上頜和臉部的化石碎片,後來我們把這塊曙猿新屬新種化石命名為克氏假猿。”


村民|親眼見考古隊在這裡挖出動物化石

南村鄉村民戴年鎖對當年挖“龍骨”以及考古隊進村的事記憶猶新。 55歲的戴年鎖說,其所住的地方距上河化石點最近,考古隊進村時,他常跑去圍觀。 “那時候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只知道他們是從北京來的,在這裡挖了挖東西,拿著紅布包著帶走了。”戴年鎖說,記憶中對方連著來了三四年,挖的東西就是他們小時候常玩的“龍骨”。

68歲的村民張池恩也證實確有這段歷史。 1980年前後,他任當時的任村大隊林場場長。那幾年每年三、四月都有兩三個穿著工作服的外地人到河道旁的山丘上挖東西。

有一天,收工回家的路上,張池恩見一堆人圍著考古隊員看熱鬧。他走近見一名隊員手捧一個大石塊顯得很高興。村民問是啥,隊員說了一句話大家沒聽懂。隊員就拿著大石塊在自己下巴處比畫著說:“這是牙槽,犀牛的牙槽。”

“'龍骨'是我們當地人的說法,那個地方(上河化石點)又叫'龍門'。小時候經常能找到一些像一小節腿骨、牙齒等形狀的東西。”戴年鎖說,之前當地人不知道這些東西有啥用,曾將它們磨成粉用來止血。之後有人來收購,幾分錢一斤都給賣了。

戴年鎖說,就在當地人挖“龍骨”的地方,曾有一處奇特的泉水,冬暖夏涼:冬天外面天寒地凍,但水里卻可洗澡;夏天泉水的溫度卻只有幾攝氏度。

後來,小浪底水庫建成,這眼泉水連同“龍骨”一起,沉入水底。 (中新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