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藍弋丰/宏達電有老佛爺!從慈禧宮鬥看hTC衰敗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右)與Google硬體資深副總裁Rick Osterloh(左)簽署合作協議, 確認hTC旗下代工部門(OEM)出售給Google。(圖/路透社)

宏達電從股王淪落到切割拍賣,到底為什麼?有人提出「中國品牌」論,也有人深入分析後,提出宏達電產品規畫一蹋糊塗,品質諸多弱點,以及商業戰術上的大量失誤。這部分不需贅述。然而榮登股王的年代,宏達電能吸引全台一流人才加入,但卻為何犯下這些失誤?只能說,這就是「宮鬥管理術」的必然下場。

自古以來,凡是缺乏專業的政治領導人,想羈縻旗下各霸一方的專業主管,總會想出無數餿主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誘使這些主管內鬥。既然自己不專業,那就讓專業鬥專業,等弄到兩敗俱傷,自己再以高高在上的仲裁者身分壟斷權力,讓這些專業主管最後只能低著頭逢迎拍馬。

這齣現代宮鬥劇雖然不會下毒毒死人或甩人巴掌,但劇情的陰狠程度也不遑多讓。在宮鬥文化下,每個主管每天想的不是如何為公司增加更多產值,而是思考怎樣才能陷害其他部門,自己則不會負上責任。於是,在這種彼此爾虞我詐的氛圍之下,每個部門主管都將心力花在如何防範對方陷害,同時想方設法布下陷阱予以反擊。

這樣的企業文化,無論基層員工再怎麼優秀,在這些主管錯誤的策略領導下,也只能做出「很奇怪」的結果。許多批評者抨擊,宏達電從產品策略、產品規格、所用零組件,到產品本身的品質,都發生非常不具邏輯的錯誤,無法理解一家這麼大的公司怎會做出這些笨事。其實很多錯誤,不是員工笨,而是高層互鬥的必然下場。

鬥爭到最後獲勝的,不是最具備專業的人才,而是最會鬥爭的人。這就好像傳說中把百種毒蟲放到醰中,最後勝出的就是蠱王。但,往往連蠱王也要遭殃,因為主導宮鬥的最高領導人發現下面只剩一隻沒人跟他互鬥的蠱王後,就會立即把他攆走,以免蠱王坐大,難以收拾。

當任何組織像宏達電這般從頭爛起,那接手的人(Google)把所有原管理階層都當成「負價值」拋棄,也只是理性的決定而已。

宏達電的故事還沒結束,等待後世企業史家蓋棺論定。然而歷史上,宮鬥大師穩定了自己的大權,卻搞到國家滅亡的典範多的是。離我們不遠的,正是清末的慈禧太后。

▲慈禧一生,歷經了後宮爭寵、母子爭權、派系角力等一系列鬥爭。(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慈禧太后缺乏專業,卻天生擁有操弄權力的天分。身為缺乏任何專業能力與知識的純政治領導人,慈禧自然容易走上鼓勵宮鬥的路線。每當重用一名大臣,她就會特別培植另一個與他鬥爭,以平衡權力。

正如慈禧太后雖重用李鴻章,卻先讓左宗棠與他相爭,在海防與塞防的大辯論中,慈禧便支持左宗棠投注大量資源攻打新疆的「塞防」戰略。

當時,新疆有阿古柏(Muhammad Yaqub Bek)建立獨立伊斯蘭國「洪福汗國」,以清廷的觀點來看,這就是「新疆回變」。李鴻章明白,當時全球戰略局勢主要為英俄間的「大賽局」,「洪福汗國」剛好介於英俄勢力交界,雙方爭相拉攏。在此國際情勢下,若大清帝國採納李鴻章的建議讓「洪福汗國」入貢,但俄國想併吞「洪福汗國」,則清朝可以聯合英國協助「洪福汗國」;反之,若英國想控制「洪福汗國」,清也可以聯合俄國援助「洪福汗國」。而「洪福汗國」由於夾在三大勢力間,僅能自保,無力向外侵略,所以不會對清造成威脅。

日本滅琉球王國改為沖繩縣時,大清帝國愛莫能助,更暴露出清廷海軍缺乏遠洋作戰能力,需全力加強。對此,李鴻章認為,經費應放在更緊急的海防事務上,但左宗棠卻以陸權觀點,堅持應以武力討平「洪福汗國」。

慈禧太后不懂什麼國際局勢、海防塞防,但她的政治頭腦一想:把資源全投注於海防,等於讓李鴻章獨大,那這權力遊戲怎麼玩下去?於是,左宗棠勝出,他的西征前後獲得5,230多萬的協餉。

慈禧的決定,很快就遭現世報。

「清法戰爭」時,左宗棠又與李鴻章作對。李鴻章指出海軍能力不足對越南戰場會是致命傷,應與法國談和,然左宗棠仍秉持陸權想法,認為可以從陸上推進。而這次的「李左論戰」依舊是左宗棠占了上風,清廷正式出兵。

戰爭的結果一如李鴻章所料,孤拔(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所率領的法國海軍橫掃清軍水師,當時的法國,幾乎已占領越南全數領土與重要城市,清軍即使在「諒山之役」的陸戰中獲勝,也只鞏固邊界的一小部分,若想繼續進軍克復越南全境,在海上運補無以為繼的情況下,可說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雪上加霜的是清廷為了「清法戰爭」,調動原本駐守朝鮮的部隊,誘發朝鮮親日派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考慮到法軍封鎖海上貿易將產生巨大經濟損失,清廷只好求和,於是在《中法新約》,清朝承認法國承認法國對安南(越南)的保護權,雙方重啟貿易。

「清法戰爭」後,清廷才痛定思痛,建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而「定遠」、「鎮遠」兩艘主力艦,也於「清法戰爭」後交貨。直至1888年,清廷的北洋艦隊氣勢如日中天,甚至對日本產生相當大的威攝作用。當時的李鴻章春風滿面,但很不幸的,宮鬥政治再度找上門。由於左宗棠過世,慈禧便培植另一個死對頭來與李鴻章鬥爭,那個人就是翁同龢。

▲李鴻章(中)雖被慈禧重用,但也飽受慈禧所布下的政治鬥爭之苦。(圖/維基百科)

翁同龢掌管戶部,負責國庫支出,用財務緊張為藉口緊縮李鴻章的海軍經費,更在1891年上奏停止購買海軍軍械3年,也因此「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未能新增一炮一艦。當時正值世界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年代,日本自1885年傾全國之力購置航速高、射速快的新艦艇與速射砲,但李鴻章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原本不可一世的北洋海軍逐漸落沒。

1894年「甲午戰爭」開戰之際,李鴻章心知北洋海軍已不再具絕對優勢,主張不輕易出動,應採取「猛虎在山之勢」。然翁同龢卻因私人恩怨,慫恿光緒皇帝催促李鴻章需派遣北洋艦隊出戰。於是在黃海海戰中,雖雙方實力不相上下,但戰後北洋艦隊因需入港大修失去制海權,導致日軍登陸,攻下北洋艦隊所停泊的威海衛,使得全艦隊淪落到不是自沉就是被俘的下場。

「甲午」戰敗,成了滿清統治正當性動搖的開始。梁啟超於《戊戌政變記》中證言:「我支那四千餘年之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孫文也是在此時興起推翻滿清的念頭。

反觀慈禧,已經吃了這麼大虧,卻仍迷戀宮鬥管理。「八國聯軍」後,慈禧展開「庚子後新政」,重用袁世凱,一度走向立憲改革,但此同時,她又開始培植瞿鴻禨與岑春煊欲制衡袁世凱。

雙方明爭暗鬥,直到1907年引爆「丁未政潮」,居於下風的袁世凱使出合成照片的手段,營造岑春煊與保皇黨勾結的假象並進而陷害,總算順利騙過慈禧而大獲全勝。袁世凱雖成為中國「修圖」成功的第一人,但在互鬥過程中,立憲改革的機會也隨之夭折。日後辛亥年,立憲派因對清廷感到失望,紛紛趁亂鼓動各省獨立,於是「各省響應」敲響滿清的喪鐘。

清末有許多次奇怪的國家策略失當,最終導致國家滅亡,而這些都是在宮鬥過程中發生的。慈禧固然安享天年,但滿清卻完蛋了,就如同宏達電的最高層縱使拿到Google的大筆資金,但主管階層卻遭棄之如敝屣。

這樣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你進到一家公司,發現每天都在上演宮鬥戲碼,最好的辦法不是去學習怎麼宮鬥往上爬,而是快快離開,因為這家公司也活不久了。人生苦短,沒時間浪費在宮鬥上,海闊天空,何處不留爺? (ettoday.net)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簡單8招 - 趕走你的牙疼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不論年紀大小,幾乎人人都有過牙疼的經驗,它總是把人折騰得寢食難安,坐立不寧。《印度時報》曾刊載印度牙醫專家卡里希瑪.賈拉迪博士總結的「趕走牙疼的簡單8招」,這些小技巧有助於緩解疼痛,不妨一試。


咬片柳橙-
切一塊或一片柳橙,貼在或咬在牙痛處,可以緩解疼痛,因為柳橙所含的檸檬酸、蘋果酸有殺菌作用。但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柳橙,要等到回復常溫時再用,以避免牙齒敏感。另外,柳橙香味也可以緩解焦慮,令人心情更平靜。


多喝水-
嚴重齲齒也會引起牙疼,經常喝水有助於沖走口腔中的致齲細菌,降低疼痛機率。水是人體最好的良藥,多喝水可以去除體內的代謝穢物和有毒物質。飯後漱口也能預防齲齒。


咬個茶包-
牙齦腫痛、出血等,可能是口腔不夠衛生引起的細菌感染。紅茶或綠茶中含有單寧酸,有助於消腫、血液凝結,並促進癒合。將茶包用溫熱水泡過,拿出來擠去水分後,將茶包咬在牙疼部位即可。


溫鹽水漱口-
嚴重牙疼時,可用溫鹽水漱口,或含在口中,保持一段時間,可促進唾液分泌,緩解牙疼的效果立竿見影。鹽水具有殺菌作用,用鹽水漱口可以消炎止痛,還能保持口腔清潔。


熱敷或冷敷腮部-
熱、冷敷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因此用熱(冷)毛巾熱(冷)敷牙疼部位,有助於緩解牙疼。喝點熱湯、熱茶等也具有類似的鎮痛作用。如果牙疼時對過熱或過冷敏感,那麼可以喝些微溫的茶或檸檬水。


要堅持刷牙-
口腔衛生差是引起牙齦發炎、齲齒的主因。有的人牙疼時就不敢刷牙,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刷牙是去除牙菌斑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時間也不宜過長,2分鐘即可。


常換牙膏-
容易牙疼的人應該每隔幾個月更換不同功效和品牌的牙膏,因為長時間使用同一種牙膏,容易導致口腔細菌對該牙膏有抵抗力。


避吃高糖、辛辣與生蔬果-
牙疼時最好避免吃高糖或辛辣的食物,也應避免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比如生吃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等。為了緩解牙疼症狀,最好吃流質或柔軟的食物,而且食物溫度不宜過熱或過冷。馬鈴薯泥、煮爛的麵條或軟米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文/記者李熙-大紀元)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古玩市場“造富”傳奇 - 幾千元收塊玉轉手賣30萬


古玩市場,對大多數人來講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這裡不斷上演著傳奇的“撿漏”故事,這裡遍地是“高人”、到處是寶貝,有些人僅憑一件玉器就可以發家致富。

今天,一塊來看看發生在古玩“老炮兒”們身上的傳奇故事。


【探訪】
古玩市場早市 - 人氣爆棚

每到週末,鄭州市民張大爺就會挎一個布包,拿著手電筒,來到位於淮河路與大學路交叉口的鄭州古玩城閒逛,這是他堅持多年的一種愛好。

河南商報記者在早市上看到了他,他說,雖說是閒逛,其實他是過來淘古玩藝術品的,“看到好的東西,就會出手買一件。”因此,這幾年下來,也收藏了不少好東西。

鄭州古玩城每個週末的早市,6點多就開始了。從開業到現在,持續了20年,已經成為鄭州的一個文化現象。

鄭州古玩城市場相關負責人郭華介紹:“每個週末上午,鄭州古玩城都非常熱鬧。從四面八方趕來擺攤的、逛市場的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裡。”郭華說,擺攤的商販會從民間收集新的古玩藝術品,而古玩愛好者也會來這裡看看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可淘。

在早市上,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名來自三門峽的擺地攤商戶。他說,他從事這一行將近7年了,每個週末都會到鄭州古玩城擺攤,並帶來自己蒐集來的新品。

“干我們這一行,一般都是熟人生意,陌生人輕易不能相信,以免上當受騙。”這名商戶說,如果沒有新品,客戶來逛的時候一看還是老東西,次數一多就吸引不了客戶了。


【商戶故事】
實在沒錢交房租了 - 就拿幾件藏品低價賣出

在經五路中原古玩城,現年41歲的趙先生,專業從事藝術品交易已經2年多的時間。

其實,在此之前,他曾做其他生意。兩年前,他果斷放棄其他生意,在中原古玩城租了一間商舖,專業從事古玩藝術品交易。

“這兩年多的時間下來,積累了一些朋友,但是生意卻沒像當初想的那樣發展。”趙先生說,一開始的時候,興致比較高,後來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堅持。

據了解,現在趙先生的商舖房租是每個月1700元左右。開店的這兩年多的時間基本上沒賺什麼錢。而自己的積蓄也在多次去外地收貨、交流中慢慢散盡。

“我經常問自己,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堅持到不能堅持為止吧,畢竟人還是要生存的,還有家庭要養。”趙先生感嘆地說。

9月4日中午,河南商報記者在鄭東新區天下收藏採訪時,看到一個年過60歲的商戶正在商舖的櫃檯上切蘿蔔絲和洋蔥。

“這兩年生意不好,現在我窮得只能吃涼拌蘿蔔絲啦。”這名商戶自嘲地對河南商報記者說,他來這個市場4年多的時間了,前兩年生意基本上還可以,這兩年生意慢慢冷清了。

而在中原古玩城有些商戶感嘆生意不好做,快交不起房租了。另一名商戶則說,他們從不擔心房租的事情,如果實在沒錢交房租了,拿出去幾件藏品低價賣出,房租就有了。

對此,一名市場負責人說,在任何一個市場上,50%的商戶屬於微盈利商戶,40%左右的商戶屬於虧損經營,只有10%左右的商戶是賺錢的。


【業界聲音】
年代越久越值錢?古代的垃圾現在還是垃圾

說起古玩,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其昂貴的身價,而身為古玩市場“圍城”內的人,到底是如何看待古玩的高價值呢?古玩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值錢嗎?是不是年代越久的“老東西”越值錢?

河南省古玩商會副會長王鍵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經常出現'撿漏'的現象,有些古玩商以極低的價格收到好的東西,轉手以極高的價格賣出去,古玩市場是百萬富翁的培養地。但是並不是年代越久的東西就越值錢,古代的垃圾放到現在依舊是垃圾,現代大師做的精品,一樣價值連城。只有精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並隨著時間的累積而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古玩城走訪時,一位王姓商戶說:“我們走街串巷,去收集古董、藝術品,然後來到這個市場進行交易,賣給其他商戶,其他有渠道的商戶再轉手以高價賣給收藏者。”這名商戶說,一件藝術品會轉很多次手,每轉一次手,價格都會比以前高。

據這名商戶介紹,他曾經以幾千元的價格收了一塊玉,轉手就賣了30萬元。 “不過,現在隨著大家眼光水準的不斷提高,這種撿漏的現像很少了。”


【問題】
產生交易糾紛 - 文物鑑定比較難

王鍵強除了是河南省古玩商會副會長,還有一個身份也讓他頗為自豪。

“我是河南省古玩行業社會法庭的社會法官,也是全國第一個文物法庭的社會法官,河南省內只有這一個。當買賣古玩出現糾紛走入法庭時,因為法院的法官對文物專業知識也不夠了解,不知道文物的真假,但是我們(社會法官)有資格去判斷。”

“我經手處理的文物糾紛有很多件。曾經有某地市法庭委託河南省古玩行業社會法庭進行鑑定,這種社會法庭一般會有三個社會法官,我是當時的主官。

當時的辦案人員說涉案的玉器擺件很值錢,價值幾十萬元,但是經過我們鑑定這個玉器是假的。因為評價一件作品,是要看材質好不好、構思好不好、材料好不好,這幾個標準這件玉器都不符合,後來我們出的報告鑑定這件玉器只價值幾百塊錢。 ”王鍵強說。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幾乎人人都在喝,一天三杯降腦腫瘤風險53%


由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催淚日本電影《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年輕的男主角有天突然昏倒,被檢驗出腦中有惡性腫瘤,不僅無法開刀,甚至無法預估剩餘壽命,可能當天、隔天就會立刻過世,生命的無常為觀眾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現實生活中,雖然腦腫瘤不屬於常見的癌症,一旦罹患死亡率卻相當高,即使努力積極治療,存活率仍不到三分之一。而日本研究指出,每日飲用的咖啡,就具有降低腦腫瘤風險的作用。

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將參與實驗的對象依據飲用咖啡的頻率,分為一天3杯咖啡以上、一天1~2杯以及一天不到1杯的三個群體,結果發現一天飲用3杯咖啡以上的群體,和一天不到1杯的群體相比,腦腫瘤機率降低53%。

過往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和東大的研究團隊,也曾發表過一天3~4杯咖啡能夠降低腦出血、腦梗塞等等腦血管疾病43%風險的研究,究竟是什麼成分能降低腦腫瘤風險呢?咖啡中含有的葫蘆巴鹼和綠原酸有抗氧化作用,被認為有能夠抑制發病的可能性。

咖啡中的綠原酸能調整血壓以及血糖值,再加上咖啡因也能保護血管的健康,因此具有保健作用。實驗中同時嘗試了飲用綠茶,卻沒有發現降低腦腫瘤的關聯性。因此似乎與咖啡因的抗氧化作用關聯性不大。

然而,儘管咖啡雖然對身體有許多好處,國外也有研究指出,飲用過量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甚至有澳洲學者進行動物實驗發現,超過5~6杯的咖啡含有的綠原酸,會對肝臟的脂肪細胞產生影響,讓細胞開始囤積脂肪。因此儘管對身體有許多好處,仍需適量飲用。【早安健康/張維庭】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