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為什麽說玉可以擋災


最初的玉,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媒介
玉,其實是一種石頭,卻有水的溫潤。八千多年前,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崇尚玉了,最初的玉,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媒介。玉的象形字,就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稱「三玉之連」,指玉通天、地、人。古人認為,玉可通神,神的旨意會通過玉來傳達,順應天意者也可通過玉與神溝通,得到神的護佑。

王的篆字是玉,玉的篆字沒點,在篆字中,兩個字有明顯的區別,卻非常相似。從秦朝到清朝,一直都用玉做的玉璽作為國家最高權力與信譽的象徵,這便是個「瑞」字,瑞,以玉為信也。瑞作為憑信的玉器,是祥瑞之物。古代國家外交,大多用玉璧作為見面禮,璧作為瑞信,既表禮敬,又是一種憑信。

除了象徵尊貴與權威,玉也被古人賦予了極高的道德內涵。《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禮記》裡,玉有君子之德,有 「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德行。

玉溫潤而有光澤,如同君子之仁;玉的紋理細密緊緻,如同君子之智;玉有稜角卻不傷人,如同君子之義;玉從表面看就能看到內在,如同君子之忠;作為配飾,玉懸垂於人的衣角,像謙恭有禮的君子,能夠放低自己、尊敬別人;玉即使有瑕疵,也絲毫不掩其質;貌似溫潤的玉,卻有寧可粉身碎骨也絕不苟且瓦全的剛烈。

孔子說,君子比德如玉,認為君子應具有玉一樣的品德。在古代以玉為貴,更多的不是因其稀有或昂貴,而是古人更重視君子的品格。

玉佩於身,可以提醒人從禮而行
佩玉在春秋戰國秦漢時開始盛行,王公貴族無不佩玉。玉不僅標誌了身分、地位及財富,也顯現了佩者的節操。

古人佩玉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外衣腰的兩側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以絲線串聯,綬帶上端是一塊弧形的玉,叫「珩」,珩的兩端各懸著一塊半圓形的玉,叫「璜」,中間綴有兩片玉,分別叫「琚」和「瑜」,兩璜之間懸一塊玉,叫「沖牙」。

玉佩於身,可以提醒人從禮而行,不失儒雅與尊嚴。人若佩玉而行,邁腿起步就會使身上的玉相互碰撞而發出聲響,只有從容不迫的步履,才能發出清脆悅耳之音,步亂則玉聲雜,說明人步履慌亂或莽撞,有失禮儀;作為君子行為規範的反映,玉鳴之聲可以規範人的行止,因為很遠就可以聽到玉佩撞擊之音,所以君子不可行無狀,無人處、暗處都要「正行」。以玉鳴之聲驅除心中雜念,這也昭顯了君子行為的堂正與磊落。由此可見,佩玉不僅是為了裝飾,最終還是為了體現禮的規範。玉隨身轉,身與心連,心為德牽,如此,佩玉者才能行善舉、行仁政。

盛大的禮儀活動中,君王佩戴的玉佩,有時甚至直垂膝蓋以下,只有內心篤定、有節制地邁著方步循矩而行,君王的威儀與莊嚴才會體現出來。

君子如玉,觸手也溫,舉止從容、平和謙遜的君子,可以散發出玉一樣的溫潤與親和,讓人如沐春風。如此看來,古人佩玉,不只是好看,而是要不斷提醒自己,端正德行,順應天意。在玉的溫文爾雅中,中國人尋到了修身與處事的追求。

玉文化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古代篆字中,王和玉是一個字,漢字中王字的偏旁,多與玉有關。如玎、玲,表示玉石撞擊的玉音;理,指玉的肌理;玷,指白玉上的污點;珉,指像玉的石頭;珏,表示兩塊玉;玦,指環形有缺口的玉,多為男子所佩,寓做事決斷,有大丈夫氣概。

中國人取名,帶有王字旁的字,當然大多都和玉有關,可以說,很多孩子的一生是以玉作為載體開始的,寄託了父母對孩子的祝福,例如琳、瑾、瑋、環等都是各式美麗的玉器。環,指圓圈形的玉器;璞,指未雕琢的玉;瓊,是紅色的美玉。其它如琪、瑤、 珅、玫、璐、碧、璋、瑰、瑗、瓊、瑜、瑾、璇等等,都是指各種各樣的玉或與玉有關的東西。

中國人用玉來比喻最美好的事物與德行,如成語冰清玉潔、守身如玉、玉成其事等等。美味的酒稱為「瓊漿玉液」,瑰麗的宮殿稱為「瓊樓玉宇」。美女是玉女、玉人,美女的眼淚被稱為玉簪,美女的手被稱為玉手,連美女的馬鞍都被稱為玉鞍。美女的容顏被稱為玉顏、玉容,用亭亭玉立是形容女子,用玉樹臨風形容男子,這裡的「玉」,不只是指外表的美或瀟灑,主要還是說其性情的美好,是說男子或女子都有玉一般的品格。

玉石為什麼可以擋災
《山海經》中記載玉「君子服之,以御不祥」,是說君子佩戴美玉,可以抵禦不祥。作為最祥瑞之物,玉被用來做成各種飾品,佩之祥瑞隨身,可獲神明護佑、趨吉避凶,所以玉就有了擋災的效果。

民間傳說,玉可以發出的特殊光澤,白天不易見,夜晚時,則可以照亮數尺之地,這種玉光是妖魔鬼怪所懼怕的。古文獻及現代人都記載了很多佩玉者因玉而得平安的故事,講了大量玉可以代人受傷擋災的實例。

那麼,為什麼說玉能辟邪呢?
《黃帝內經》、《唐本草》、《神農本草》、《本草綱目》中,都這樣講玉:「安魂魄,疏血脈,潤心肺,明耳目,柔筋強骨……」一塊石頭怎麼會有這種超自然的力量?

從物理學角度來講,任何物體都存在著一定的磁場,這場圍繞著我們人體,當人體處於磁場相互排斥的地方——在墳場或凶災之地,人就會渾身感到不自在,這就是身體的負能量大於正能量了。科學儀器測試,玉石有一種特殊的「光電效應」,可以聚焦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與人體的磁場諧振,加強人體磁場的正能量,這就是安魂魄吧。

俗話說:人養玉,玉滋人。現在科學解釋是長期佩玉,人體會慢慢吸收玉中的礦物元素,從而提高人的各項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養身作用。但這種實證科學的角度,不能解釋很多實實在在發生在現實中的實例,比如,危難降臨,玉鐲等配飾為什麼可以代替主人遭災,自己碎裂而主人無恙?比如,古時遠行商隊隨身攜帶的玉碗、玉壺等,為什麼可以鑒毒,預防劫匪下藥?

其實,玉對人的護佑都發生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空間。天地間有陰有陽,有邪氣必然會有正氣,所謂一物降一物。「邪物」不僅指妖魔鬼怪,陰氣重的、毒的、負面的都是「邪」,人的身體不好,就屬於不好的負面狀態,而戴玉飾,有時就會增加正能量、調整身體,這就是玉有疏血脈、潤心肺、明耳目、柔筋強骨的功效。

古人講「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就是說沒有特殊緣故,不會將玉取下。如果佩玉者時刻以玉自比,提醒自己潔身自好,不受心中「邪念」的干擾影響,循從玉德,其端正的品行自然不會招惹是非,也就避免了很多麻煩甚至災禍。玉可辟邪,其實也是符合德盛邪不侵的道理。

不是佩玉者都能辟邪免災,如果是邪思惡行之人,德不配玉,佩玉也就是個形式了。真正的吉祥與平安,還是源於比德如玉的心念與言行。(文/沁德居創作組)

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城市中的神殿——另類神殿故事


在佛教、道教出現以前,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各式各樣的修煉傳統,到宗教廣傳之後,這些民間傳統也不曾中斷過,只是因為它們流傳的面積不大,通常都是師父帶幾個徒弟進行修煉,所以並沒有引起世人太大的注意,直到修煉者圓滿得道,或師父偶爾顯露點真跡時,人們才恍然知覺,其實神就在人中。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神仙和有特異功能的人,但人們很難知道他們住在哪裡。有些被世人奉為神仙的高層生命,隱身於市朝之中,自然也有他們在這塵世裡暫居的地方,只不過這些地方在常人眼中看來,未免有點匪夷所思,因為無法理解,所以也就視為荒誕不經之談,其實有些事情已經可以用現代科學解釋清楚了。

葫蘆裡的天地
「懸壺濟世」這個成語是指醫生治病救人的意思,但你知道嗎?這個「壺」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呢!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後漢書》:東漢時,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城中來了一位賣藥的老人。他的藥可治百病,藥到病除。他租了間屋子作為藥房,一個葫蘆懸掛在他的座位上方。

人們都來找他買藥,所以收入頗豐,但是老人每天只給自己留下很少的一點點錢,剩下的都隨手施捨給了街頭的窮人。最奇怪的是,每當日落之後老人就不見了,只看到空蕩蕩的屋子裡掛著那個葫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費長房是當地的小官吏,他發現了老人的祕密——原來每當日落之後,老人就縱身跳進葫蘆裡去了。他知道老人不是一般人,每天勤勤懇懇地為老人掃地送飯,老人也毫不客氣地受用。時間久了,老人見這個人既沒有懈怠,也從不敢提出什麼要求,覺得這個人確實有心求道。

有一天,老人告訴費長房說:「天黑後沒人的時候,你悄悄地來我這裡。」晚上無人時他去見老人,老人對他說:「你看到我跳到葫蘆中去了,你也跟著跳,就可以跟著我進去了。」老人縱身一躍就不見了。他照老人的吩咐也縱身一躍,果然不知不覺中進了葫蘆口。

進了葫蘆,才發現原來葫蘆裡竟然是一個廣闊的世界,裡面五彩輝煌的重重樓臺亭閣,曲折的迴廊。幾十名侍者隨侍在老人左右。老人對他說:「我本是仙人,因過貶謫暫來人間。你是一個可以教導的人,才有緣份見到我。」這個人於是就在葫蘆中拜老人為師。

老人帶著費長房進行修煉,可惜他後來沒通過考驗,無法得道,只好回來人世間。雖然如此,由於他多少也學到一些治病的方法,以後便以此救人行善。由於他行醫也學著他的老師懸掛葫蘆,後世就將「懸壺」當作醫藥的象徵。

耳內的世界
《太平廣記》裡記載著這件事:薛君胄有求道之心,卻沒有師父。有一天晚上他獨自喝酒長嘆,忽然耳朵裡出現車馬奔馳的聲音,同時感覺困倦,頭一沾枕,一輛小車就從耳朵裡駛出,上面坐著兩個小童,身高只有二三寸左右。他們自稱是從兜玄國來的,說該國在他們的耳朵裡。薛君胄不信,一個小童就側過頭來讓他看。

薛君胄往小童的耳朵一瞧,只見耳內別有天地。於是他走進小童的耳朵裡,很快便來到一座壯觀宏偉的城池。小童帶他去見城主,城主封他做主籙大夫。他在兜玄國裡日子過得極為安適,也沒什麼公務需要他處理。幾個月後,他開始想家,寫了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給二個小童看。

小童生氣的說:「原以為你性情平淡安靜,所以把你接引到我們的國家,沒想到你的鄙俗愚態,至今仍未除去。」說完就把薛君胄趕出去。他覺得好像從什麼地方跌到地上,定睛一看,原來是從小童的耳裡掉出來,隨即小童就消失不見了。

鄰人看到他都很驚訝,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已經失蹤七八年了,但在兜玄國他只停留了幾個月而已。

陋室有玄機
司命君是唐元瑰小時候的同學。司命君家裡世代修道,經常有祥瑞出現。他的出生也有異象顯現:他的母親夢見滿天的仙人,一道金光從天上照到她身上,便懷孕生下司命君。他從小就十分聰明,長到十五六歲時忽然失蹤了。

唐元瑰後來當官出使,來到鄭州,忽然與司命君相遇。只見他衣衫襤褸、容貌憔悴,唐元瑰深感憐惜。司命君邀請唐元瑰到他家做客,領著唐元瑰和他的隨從來到市區陋巷裏一棟門戶低矮的宅院前。二人剛走進大門,門就自動關上了,將隨從撇在門外。接著又進去幾道門,一道比一道大,門裡的環境也越來越寬廣,最後來到一間大屋子前。司命君請唐元瑰在屋外稍候,自己先進屋準備迎接客人的坐席。

司命君出來請他進屋時,唐元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首先是司命君變得既年輕又容光煥發,衣著精緻高貴;屋內富麗堂皇、僕役侍女成群,皆非世間所見。司命君與其夫人陪著唐元瑰喝酒,司命君認為唐元瑰不該獨坐沒人陪伴,於是召來一婦人。唐元瑰轉頭一看,居然是他的妻子,於是四人歡樂暢飲,直到酒醉後各自散去。

唐元瑰醒來後,令隨從前去探訪,那地方已經杳無蹤跡了。等回到京城,唐元瑰和妻子提起此事,他的妻子告訴他,的確有天她忽然昏沉睡去,來了個人說司命君召見,就跟著去了。到了司命君宮中,和他在一起喝酒。

十年後,唐元瑰奉命出使江嶺,又遇到故人。司命君再度邀請他作客,這次是來到一間草堂,草堂內的世界依然是仙境。這次分別後,兩人再也沒有重逢了。

螺中自有顏如玉
謝端是孤兒,從小被好心的鄰居撫養成人。他謙恭善良、努力工作。

有一天,他在城牆邊發現一粒大螺,便帶回去養在甕裡。從那天起,每當他傍晚工作結束回家時,桌上已經擺好了熱呼呼的飯菜。起初他以為是鄰居做的,就去向鄰居道謝,但鄰居說他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他既納悶又好奇,為了一窺究竟,有一天他照慣例起個大早,假裝出門工作去了,實際上卻悄悄溜回來,藏在暗處觀察家裡的情況。只見一個年輕貌美的少女從甕中走出來燒火做飯。謝端忍不住就跑到放甕的地方去看一看,只看到那粒大螺。少女發現謝端時十分驚慌,想回到甕裡去,但謝端擋在甕前,定要問個清楚。

少女只好將原委全盤托出:原來她是天上的仙女,由於天帝憐惜謝端,派她來為謝端打理家務,使他在十年內富裕起來,然後仙女才算完成使命,得以回到天上。如今真相顯露,仙女已經無法再留在此處,便將大螺留下作為儲糧之用,然後消失無蹤。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42期歷史追思【城市中的神殿】欄目——中世紀另類神殿故事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