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石家莊市民家中發現明代版《本草綱目》 頗具價值
省會市民家中發現明代版《本草綱目》
同時發現的還有明代版《薛氏醫按》
市民楊先生近日來電稱他有幾本“好書”。原來,他在整理家藏圖書時,發現幾本發黃且略有磨損的明代版本《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專家稱,目前市面上明代版本稀有,頗具一定價值。
昨日,記者有幸見到了這兩套書。只見《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字跡、圖畫清晰,書口書角書脊略有磨損,紙張顏色為土黃色,該書開本高26厘米、寬16厘米,線裝,竹紙材質,繁體豎排木刻版印刷。
經過仔細閱讀,楊先生手持的《本草綱目》存8-36卷,其中《本草綱目》圖卷存2卷,共52頁104面,分金石部上、金石部下。草部分山草類、芳草類、雜草類,毒草類。穀(谷)部,分為麻麥稻類、稷粟類等。菜部,分為葷辛類、柔滑類、蓏菜類等。木部,分香木類等。此書圖文並茂,其中人物特徵勻為明代服飾。草藥分類圖片有好多果蔬類,如苦瓜、冬瓜等,而且圖片下方均標註產地。書中部分圖片分別做了同名標註,如:蒲公英——地丁、絲瓜——天羅等。
《本草綱目》文字卷本主要內容為釋名、集解、發明、附方、主治、氣味等。楊先生介紹,根據史料記載,《本草綱目》為52卷,而楊先生存書8-36卷為配本。
楊先生所存《薛氏醫按》分上、中、下三冊。開本高26厘米、寬17厘米,線裝,竹紙材質,繁體豎排木刻版印刷。此版本上有嘉靖年丁未仲春字樣。記者看到,該書內容為眾多經典方劑類介紹。書中記載的一些方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如“六味地黃丸”仍是現代中醫常用國藥准字藥。
河北師範大學明清史研究專家王堅教授介紹,目前市面上《本草綱目》和《薛氏醫按》清代版本所見不多,而明代版本在民間實為稀有,頗具一定價值。古時候學醫主要靠師徒之間傳授,而書籍的出現為在民間傳播和普及中醫學保健知識起到了推動作用。(記者 柳安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