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
一 中國古代士兵早期用的刀都偏直-
電影《繡春刀·修羅戰場》公映後,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就像三年前它的姊妹作《繡春刀Ⅰ》一樣,這部武俠電影的核心故事仍然圍繞著大明錦衣衛展開。
按《明史·職官志》,錦衣衛乃皇家武裝,除了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還掌管緝捕和刑獄。 “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每逢大型朝會和其他重要活動,錦衣衛們都穿著飛魚服,佩帶繡春刀,緊隨在皇帝左右。
也就是說,飛魚服和繡春刀是錦衣衛在正式場合的標配。如果我們回到明朝,看到有人穿著飛魚服,拔出繡春刀,甭問,準是錦衣衛無疑,為了避免惹禍上身,還是趕緊撒丫子吧!
下面我們專門說說《繡春刀·修羅戰場》裡的兵器。
到目前為止,繡春刀只見於文字記載,史料中沒有任何一幅圖來描述這種刀的具體造型。明朝宮廷畫《出警入蹕圖》上錦衣衛佩帶的腰刀很可能就是《明史·職官志》中提到的繡春刀,但我們不敢打保票。
電影中的繡春刀做工精緻,造型優美,刀柄很直,刀身偏窄,背厚,刃薄,尾部微微上翹,有一個美妙的弧度。這種刀比《出警入蹕圖》中刻畫的腰刀要直一些,更像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兵書《練兵實紀》中刻畫的長刀。
中國古代士兵早期用的刀都偏直,從宋朝以後開始有越來越彎的趨勢。比如說唐朝騎兵用的刀,很長,很厚,劈砍有力,擊刺也有力,但是,拿著太重。士兵左手控馬,右手持刀,如果力氣不夠,握刀就不穩。好在唐朝騎兵裡有很多中亞胡人,人高馬大,適合使用這種重器。到了宋朝,步兵比騎兵多得多,远战用弓弩,近戰才用白刃,比較輕便的彎刀就慢慢普及開來。元代蒙古騎兵用的馬刀更彎,直接影響了明朝士兵的裝備風格。明朝中後期鬧倭寇,日本武士刀又長又彎又鋒利,逼迫著明朝軍刀繼續改革,漸漸朝日本刀的方向發展。
二 彎刀的優勢究竟在哪-
跟長刀相比,彎刀的優勢究竟在哪裡呢?其實主要在於更加耐用——過去鋼鐵鍛造技術不夠先進,堅固與柔韌難以兼顧,一把刀如果很厚重很結實,往往也會很脆,一刀砍到敵人頭盔上,敵人震暈過去,自己的刀也折了。如果做到了柔韌,它又太容易變彎。當年古羅馬士兵用那種又直又重的鐵劍與波斯人的彎刀作戰,每當砍死一個敵人以後,就得把劍放到地上,用腳去把它踩直,很麻煩,也很危險。如果鑄成彎刀,剛性就可以強一些,而且不怕折斷。因為刀刃外凸,跟被砍殺物體的接觸面小,比直刀更容易切入,同時由於刀身彎曲,重心遠離刀柄,劈砍時慣性增大,殺傷力會更強。
戚繼光與倭寇交戰多年,曾經感嘆日本刀的可怕殺傷力:“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刀的形制不如日本刀科學,鍛造方法也沒有日本人那樣精益求精,拿著國產刀來格擋日本刀,會被日本刀砍成兩截。故此戚繼光改進了軍刀的式樣和鍛造方式,使“戚家刀”名震天下。
電影中沈煉與信王麾下高手丁白櫻交戰,最初用的那把繡春刀可能是單位發的國產刀,被丁白櫻一下削斷。後來他回到家裡,拿出老爹留下的一把繡春刀,碰到丁白櫻時再也不怵了。沈煉後來用的這把刀,要么是戚繼光改進過的戚家刀,要么是高價進口的日本刀。按戚繼光《紀效新書》記載,當時國產刀七八百文一把,日本刀五千文一把,貴得很。
三 突火槍:中國人發明的火器-
《繡春刀·修羅戰場》中出現的武器當然不止是繡春刀,讓人印像比較深刻的,還有東廠太監鄭掌班用的流星錘以及丁白櫻男弟子用的狼牙棒。
戚繼光兵書和晚明另一本兵書《軍器圖說》中都沒有提狼牙棒,可能是因為這種武器太重,主要是女真騎兵的裝備,不適合以守城戰和陣地戰為主的明朝士兵。戚繼光倒是發明過一種類似狼牙棒的武器,取名為“筅”,用竹子或者鋼鐵製成,其實就是在一根長棍上面丫丫杈杈裝上很多半尺長的尖刺,比狼牙棒輕便得多,殺傷力卻一點不次於狼牙棒。
鄭太監的流星錘也不見於明朝兵書,因為這種武器耍起來半徑太大,方向不明,很容易誤傷同袍。不過電影中給這種武器加了一個非常好的創意:在流星錘上鑿出許多小孔,並往裡面安放燃料,只要輕輕吹一下,就有火星飛濺出來,既能燒傷敵人,又能在暗夜中照明。
我們中國人聰明才智絲毫不亞於老外,自古就在兵器上擁有許多發明創造,例如火藥和突火槍的發明,產權都屬於中國人。突火槍最初是南宋人發明的:往竹筒裡填上火藥,點燃藥線,向敵人噴射火焰。
元朝時改進突火槍,將竹筒換成金屬筒,可以長期使用,取名為“火銃”。而在明朝,我們就落後了,《修羅戰場》中沈煉三番五次被火槍隊攻擊,那些類似現代步槍的火槍並非中國人發明,而是學自葡萄牙人和日本人。
戚繼光《練兵實紀》載有火槍,並附有說明:“此器中國原無,傳自倭寇得之,此與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中國早就有突火槍,但是沒有這種帶扳機和發射裝置的火槍,因為跟倭寇作戰,才學會製造火槍。
明朝晚期出現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火器發明家,名叫趙士禎,他在多次觀摩葡萄牙火槍和日本鳥槍之後,用畢生精力研製中國版的火槍,終於研製出“合機銃”、“軒轅銃”、“三長銃”、“迅雷銃”、“掣電銃”等多種射擊武器。這些火槍的造型大致都差不多,都是由金屬槍筒、木質槍托、準星和點火器構成,而且都是從前膛裝填鉛彈的前膛槍。發射之前,需要先填裝火藥、裝入鉛彈、點燃火繩,大約間隔一兩分鐘才能發射一槍。而且由於槍膛中沒有膛線,子彈飛出時方向不准,很難準確射中目標。
前膛裝填、沒有膛線、用火繩點火,是當時世界上所有火槍的通病。所以直到火槍發明之後兩百年,傳統的冷兵器仍然沒有退出歷史舞台。電影中沈煉騎馬逃跑,邊跑邊用手持的弓弩還擊,幾十個火槍手居然打不中他,那並非因為他的主角光環在起作用,而是因為火槍還很落後的緣故。(文摘 - 李開週)
明代《军器图说》中的长刀和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