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改寫台灣史前紀錄!漁民撈到未知人種「澎湖原人」化石


台灣古生物研究重大突破!日前由台灣漁民發現的1塊人類下顎骨化石,經台、日、澳學者合作研究後發現,這塊在澎湖水道海域發現的澎湖原人(Penghu 1)化石,不但距今已經有約45萬至19萬年的歷史,還是台灣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可能是亞洲直立人演化未曾發現的新支系。

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與國內、日本、澳洲學者合作,歷時4年,完成這項研究。原先,這塊人骨化石在距離台灣西南約25公里海域(台灣海峽澎湖水道海底)被漁民打撈上岸,後來被轉賣給古董商,之後才因緣際會轉手到研究人員手上。台日研究人員取得後,有鑑於化石是在澎湖水道發現,因此將它命名為「澎湖原人」(Penghu 1),並展開研究。

由於台灣過去發現最早的人骨化石是距今約2萬年的左鎮人,如今發現的「澎湖原人」下顎骨化石,不但被證實距今約19萬至45萬年前之久,還擁有直立人特徵,成功改寫台灣發現古人類化石的紀錄,將時間從距今2萬年推展至超過19萬年的「更新世」中期,也為直立人在亞洲的分布與型態,提供關鍵性證據,因此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連研究成果也在27日登上《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員認為,人類下顎和牙齒會隨著演化變小,但這塊下顎骨比起同時期的其他化石卻有所不同,因為它擁有多顆大臼齒,顯然是未知的另一人種,有可能是遠在智人(Homo sapiens)出現前,就生活在亞洲的第4種古人類。相較於其他3種已知的亞洲古人類,像是爪哇和中國大陸發現的直立猿人(爪哇人、北京人)、體型較小的印尼佛羅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以及俄羅斯阿爾泰(Altai)山區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等,澎湖原人更擁有前所未見的粗壯和原始特徵。

張鈞翔說,澎湖原人不但改寫台灣紀錄,也更新了直立人在亞洲分佈的最東緣。而從這塊下顎骨的大小,也可以進一步推測,這名澎湖原人的身高約160公分、體重約有60公斤,雖然還不足以推斷性別,但研究人員從臼齒磨蝕的情況可以研判,這名澎湖原人已經是1個成年個體。 (生活中心/ETtoday-文) (圖/翻攝自CNN影片)


驕傲的時代! 揭大唐士兵裝備和組織


唐朝是中國古代軍事上一個值得驕傲的時代,其優秀的軍事將領層出不窮,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寶、尉遲恭,稍晚的薛仁貴、蘇定方、劉仁軌,盛唐後的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乃至後期的李晟、李塑父子,個個都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根據廣州日報報導,然而,軍事是個科學活、技術活,不僅要看將軍打得多威風,還得看單兵的裝備、兵團的配合及戰術的運用,這些枯燥的東西,往往能反映出戰爭的真實面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唐朝士兵的裝備和組織情況。


唐史料對裝備的記載 - 具體到每支部隊有幾匹馬、幾口鍋
關於軍隊的裝備,一些演義裡的描述是極其粗線條的,或者說是不靠譜的。例如《三國演義》,只有大將們叱吒風雲、橫掃戰場的大場面描寫,至於士兵穿什麼、吃什麼、帶多少裝備,那都是未知數。

《說唐演義全傳》則開始涉及到軍隊基層單位,諸如薛仁貴,傳說他當過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著上戰場廝殺,具體怎麼做飯,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筆糊塗帳。歷史是瑣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對於唐朝軍隊的裝備,《新唐書》的『兵志』就有記錄。

唐朝初年實行府兵制,是民與兵合一的機制。這種兵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裝備得自己掏錢購置,『皆自備』。具體自備哪些東西呢?《新唐書》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張弓,三十支箭及一種叫胡祿的箭囊;橫刀一把——一種佩刀,日本現在有完整樣本。武器有了,還得有後勤裝備,即磨刀石、氈帽、氈裝、行李箱各一件。當然,還有吃的:人均攜麥飯九斗、米二斗。

此外,還有著裝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鎧,騎兵還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鐵甲,背上有長槍。

以上裝備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是這樣,那份量也不輕,不過根據記載來看,軍隊裡有馱馬。這些裝備在平時都儲存在折衝府的軍庫裡,當有軍事行動時,再看具體情況進行發放。

隋煬帝時期遠征高麗,因為路途遙遠,糧食運輸艱難,所以每名野戰士兵身上要負重好多天的糧食,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和戰鬥力。也因此,有些士兵冒著殺頭和餓肚子的危險,將糧食埋在地下。如果是和平時期,這些府兵就配備橫刀和弓矢。

個人裝備如此,那麼單位的配備情況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個團,每五十個人組成一個隊,每十個人組成一個火。火是一個很小的軍事單位,但仍會配備六匹馱馬,如果弟兄們實在差錢,可以用驢子代替馱馬。同時還有布幕、鐵馬盂、鏟子、鑿子、籮筐、斧頭、鉗子、甲床等各兩件,鍋子、火鑽、鹽袋、碓等各一件,馬韁繩三件。馬盂是什麼呢?據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陰經》記載,它是一種盛食品的容具,有木製的,也有鐵製的,容量為三升,能保溫,『冬月可以暖食』。唐朝的軍糧可能還是未脫皮的,上了前線,還得用舂米工具,這工具就是『碓』。

還有火鑽這玩意,別以為這是取火工作,實際上它是一種兵器,打仗的時候,在火鑽上澆上油,點上火,直接往敵人陣地上扔,大約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此外,每人還配備一把錘子,象牙做的。這錘子可管用了,可以用來開箱撬鎖,類似瑞士軍刀吧。這樣看來,大唐王朝單兵的裝備確實杠杠的。

而對於戰馬,政府是有補貼的,不是直接給戰馬,而是每個騎兵發二萬五千錢,自個兒買馬去。如果戰馬過了服役年齡,就賣到民用市場上,用所得資金再買新的戰馬。不過這戰馬會不會和機動車一樣折舊,就不得而知了。當然,唐朝歷時將近三百年,其軍制也是在變化發展中,後來的情況如何呢?


唐朝募兵考試 - 射擊命中率要求在50%以上
到唐玄宗的時候,由於拓邊戰爭增多,原來的兵力明顯不夠用,於是改為募兵制,關於這個制度如何,咱們沒必要做學術性的研究,還是看細節吧。

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歲入伍,身高應該在五尺七寸(大約170公分)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入伍男子免除賦稅。

對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夠自主使用伏遠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發中能命中兩發,50%的命中率才算過關;對擘張弩的應用會有場考試,擘張弩是一種用雙臂拉開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發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兩種是重射擊武器,對於輕射擊武器的使用,則是這樣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發三中,對於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發二中。


兵力戰術分配 - 戰鬥人員佔七成 弓弩手比例不低
別以為古代打仗場面,就像影視裡面那樣,將軍大吼一聲,然後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兒一窩蜂上去群毆。實際的戰爭場面蠻複雜的,這裡,咱們參考一下唐朝神一般的戰將李靖的《李衛公兵法》吧。當然,這部兵法在宋朝散失得很厲害,幸虧杜佑的《通典》裡還保存了一部分。

李靖可不是托塔天王。《封神榜》和《西遊記》裡的李靖是個傳說,唐朝的李靖卻是實實在在的名將,平定江南,滅東突厥,因此他的軍事著作也是有說服力的。

在《李衛公兵法》裡,每次出征時的軍隊數量是有規定的,大將出征,一般每次授兵兩萬。當然,這也不是死指標,會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增減,『臨時更定』。至於兵種的組成結構,李將軍說得很詳細:一支四千人的野戰部隊,稱為『中軍』,必須有2800名戰鬥人員,比例為70%。

這2800戰鬥人員當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細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騎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這類士兵叫『跳蘯』。還剩下500人幹什麼?他們是『奇兵』,是用來機動作戰的。按照唐朝部隊編制,機動作戰人員必須佔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為奇兵』。

唐代史料也記載了唐前期軍隊訓練情況。《新唐書•兵志》對這個程式有詳細記載。
『每歲冬季』,是全國士兵集中訓練的時機。以一個折衝都尉府為單位,分左右兩個校尉統領,每個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隊,一支騎兵隊。還沒有正式集合的時候,士兵們都打開旗幟,分散站立。

第一通號角吹起,指揮官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騎兵都排成佇列,『諸校皆斂人騎為隊』。

第二通號角吹起,將軍旗和長矛都放下,有點偃旗息鼓的味道。

第三通號角吹起,軍旗和長矛都舉起來,似乎進入戰鬥狀態。

接下來,擂起戰鼓,兩支部隊鼓噪衝鋒。當然,絕對不是漫無紀律的群毆,還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這邊鳴金,隊伍稍稍退卻,左校尉分隊進入右校尉的位置;接著,相反操作。

兩支部隊退卻之後,又上前迎面對殺,進入演習狀態。最後,三通號角,演習結束。然後,大伙去自由狩獵,獵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縱獵,獲各入其人』。事實上,狩獵也是增強戰鬥力的一種方式。

軍隊訓練要各司其職,不能逾越。有一回唐太宗在驪山上看到山谷裡的軍隊自由散漫,不成隊伍,正要大發雷霆,處分校尉,旁邊的人把他勸住了:『皇上,這不是你管的事兒,別壞了規矩。』唐太宗只好強忍怒氣,交由有關部門去處理。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美軍F-35展示 - 全套機載武器!


近日,美軍F-35戰機地面展示機載武器。

根據環球網報導,包括AIM9X、AIM120C對空導彈、傑達姆衛星導引炸彈、GBU12鐳射製導引炸彈以及航炮吊艙。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巴西警察搜繳被盜車輛 - 意外發現兩輛坦克


據阿根廷Infobae網站1月27日報導,26日,巴西聖保羅市警方在薩克莫貧民窟進行搜繳被盜車輛的行動,在一處倉庫內意外發現了2輛坦克。

聖保羅市警方稱,在此次行動中,警方共追回500台電視、大量汽車零部件和一輛半掛卡車。警長安德烈向當地媒體透露,“這太離奇了,可以說,警方行動目標是追回被盜的車輛,而卻意外發現了2輛坦克”。他指出,“兩輛坦克並沒有武裝設備和發動機,因此,它們並沒有什麼用途”。

據被搜繳的倉庫主人稱,這兩輛坦克是他在2003年的拍賣會上合法購得的。但是,由於他並不能提供拍賣物的合法證明,因此,兩輛坦克暫時被警方扣押。



「鹽」的古代史 - 曾是比金子值錢的「天藏之物」!


眼下,隨著電視劇《大清鹽商》的熱播,不少觀眾對『鹽』多了一分關注。都說水是生命之源,其實『鹽』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不可或缺。而且,在整個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進程中,鹽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並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元的『鹽文化』。在古人眼裡,鹽被視為無所不能的『天藏之物』,『炎黃子孫』與『華夏民族』的誕生和形成甚至都與鹽密切相關……。


『鹽之爭奪』導致炎黃合並《中華五千年史》認為:『炎、黃血戰,實為食鹽而起』-
根據中新網報導,鹽有『百味之王』的美稱。早在上古時期,鹽是比金子還值錢的『天藏之物』,可以說『得鹽者得天下』。『炎黃子孫』,這一中國人特定稱謂的出現正是因為鹽——對鹽的爭奪導致炎黃合並,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華夏民族』。

炎帝和黃帝本是兩個原始部落首領。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他們是在『阪泉之戰』後才整合到一起的。接下來,黃帝與炎帝聯手,透過『涿鹿之戰』,打敗了東夷九黎族首領蚩尤。從此中國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聯合統一形成『華夏民族』,進而有了『中國』。

為什麼會爆發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史記》給出的理由是,炎帝欺負四鄰諸侯、蚩尤作亂不聽話所致。實際上,這兩場征戰都是因鹽而起,乃『鹽的爭奪戰』!

這一觀點的產生,因交戰地點而來。『阪泉』和『涿鹿』到底在哪兒?現在大陸出版的教科書上認為在河北境內,范文瀾著撰的《中國通史》亦持此觀點。但史學界不少權威學者並不以為然。民國時期的史學家錢穆透過考證,在其上世紀40年代出版的《國史大綱》一書中提出:『阪泉在山西解縣鹽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濁澤,一名涿澤,即涿鹿矣』。

解縣鹽池是中國最早發現並利用的自然鹽之一,簡稱『解池』,又叫『河東鹽池』。在隨後出版的《中國文化史導論》中,錢穆進一步提出,解縣鹽池『成為古代中國中原各部族共同爭奪的一個目標。因此,占到鹽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領袖之資格。』

直接提出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是『鹽之戰』觀點的,還有另一位史學家張其昀。張其昀在1981年於台灣出版的《中華五千年史》中稱:『黃帝克炎帝於阪泉,擒蚩尤於涿鹿,兩者實為一事』,而『炎、黃血戰,實為食鹽而起』。

『鹽之戰』觀點雖尚有疑問,但已為中國鹽業史研究學者所認可和接受。


堯舜禹都曾築城于鹽池附近《孔子家語》詩雲:『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黃帝對炎帝和蚩尤發動戰爭,根本上是要控制鹽這一極為重要的民生與戰略物資。黃帝滅了蚩尤後,遂開始在涿鹿附近的土堆上築城,即所謂『邑於涿鹿之阿』。

此後,鹽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依然占據著他物無法替代的地位。堯、舜、禹先後成為統一華夏的帝王後,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鹽池附近的平陽(今山西臨汾)、蒲阪(今山西永濟)、安邑(今山西運城北)築城,史謂堯都、舜都、禹都,至今地方史志都以之為代稱。堯、舜、禹為何要在這些地方築城?正是出於保衛鹽池的考慮。張其昀稱其『顯與保衛此鹽池重地有關』。

鹽給華夏民族帶來前行力量的同時,也帶來了豐厚財富,所以堯、舜、禹三帝對鹽充滿了感恩。在今天看來,舜帝是相當專業的音樂人,至少也是超級音樂發燒友,他擅彈五弦琴,曾創作了一首《南風》,詩化了鹽對百姓和國家的重要。《孔子家語•辯樂解》中的《南風》是這樣寫的:『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為什麼舜帝要歌唱南風?當時池鹽是自然生產,靠天吃飯。南風一來,鹽水便會迅速蒸發,凝結成鹽,此即《三秦記》中所謂『朝取暮生』,當時池鹽已成為重要財源。

春秋時期,當年引發原始部落征戰、促成華夏民族形成的鹽,在中華文明進步和國家版圖的整合中繼續發揮作用。此時的解縣鹽池為晉國所有。《左傳•成公六年》稱,這池鹽為晉『國之寶也』。晉國因為池鹽而國富民強,晉文公因此晉升『春秋五霸』之列。原為魯人的晉國富豪猗頓,本是一位窮書生,在經營解縣池鹽後迅速致富,《史記•貨殖列傳》稱其『與王者埒富』。


先秦諸國『得鹽者強』《管子》記載:『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
春秋戰國是群雄並起、從割據走向兼並的特殊時期,在這長達550年的歷史進程中,鹽再一次成為國家與民族整合的無形推手。這一時期『鹽政』概念定型,『鹽業官營』這一日後的專營制度出現並被迅速推廣,產鹽各國因此而獲暴利,為日後的兼並積聚了雄厚的戰爭本錢,先秦各諸侯國因國力變化而重新洗牌。

在鹽與稅收捆綁到一起後,鹽更成為左右諸侯國兼並戰爭走向的隱性力量。因鹽稅暴富而強大的,除了西部的晉國外,東方的齊、燕等國也因鹽利而受惠。《管子•輕重甲》稱:『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齊國、燕國這些重要的海鹽產地,財富急聚,國力大增,很快在戰國風雲中占得上風,入選『七雄』。其中的齊國,在齊桓公時代已當上春秋『霸主』。

對鹽覬覦最迫切的是秦國,早在『商鞅變法』後,秦孝公十年(西元前352年),秦國即奪得了山西平陽境內的『安邑鹽池』,開始池鹽大生產。並置『鹽官』,食鹽專營,開征鹽稅,為進一步征戰奠定了物質基礎。

秦惠文王九年(西元前316年),秦國吞並了井鹽資源豐富的蜀國。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秦昭王(一說秦孝王)任命李冰為蜀守,出生於山西運城『池鹽之鄉』的李冰,在西元前251年前後,主持開鑿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

有了鹽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最終滅六國,統一華夏,又應驗了『得鹽者得天下』一說。用齊桓公的話來講,這叫『國無海不王』,這裡的『海』即特指海鹽。


唐代實行食鹽官賣『榷鹽法』《新唐書》記載:『天寶、至德年間,鹽每斗十錢』-
秦漢以後,『鹽財政』對於經濟的影響愈發顯著。齊國人管仲的『官營』思想,為歷朝歷代所推崇和效仿,壟斷成為封建朝廷增加財稅的通行手段。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但在長期的平定北方匈奴邊境戰爭中,耗空國庫。於是,漢武帝下令『籠天下鹽鐵』,以保證戰爭和國防軍費。

唐朝在中葉後,實行食鹽官賣的『榷鹽法』,其實就是強行加價賣鹽,增加財稅。據《新唐書•食貨志四》記載:『天寶、至德年間,鹽每斗十錢』,後來『盡榷天下,斗加時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百一十。』每斗鹽由10錢(文),一下子漲到110錢。

為此歷朝都出台了許多『禁私令』。漢武帝的禁私令規定,私販食鹽一旦發現,要『左趾』,就是將犯人的左腳大拇指砍掉。五代時的後唐也有相應的懲治措施:販私鹽『五斤以上,買賣人各決臀杖二十,處死』。對於『不懼條流再犯者,』不論多少斤,『並處極法』。後周廣順二年(西元952年)鹽法則規定:『刮鹼煎煉私鹽,所犯一斤以下,徒三年,配役;一斤以上,並決重杖一頓,處死。』

明清時期,官府『禁私』之嚴空前,幾乎與現代禁毒一樣嚴厲。但由於暴利的驅使和生活所迫,私鹽販賣歷代不絕。而且,因鹽而起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如唐末,販私鹽出身的王仙芝、黃巢,率先起義;再如元末,鹽戶出身的張士誠帶領鹽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見,鹽與江山社稷能否穩定息息相關。


古人眼裡的鹽被視為『天藏之物』《神農本草經》記載:戎鹽『主明目』『堅肌骨』『去毒蟲』-
中國的鹽品種豐富,主要有池鹽、井鹽、岩鹽和海鹽。在中國古代,已形成了豐富多元的『鹽文化』。

在古人眼裡,鹽簡直成了無所不能的神物,視之為『天藏之物』。古人對鹽的藥物開發和利用很早。《神農本草經》卷三『下經』即稱,戎鹽『可以療疾』,『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蟲。』除了抗菌、消毒,還認為鹽可『解毒』,如誤中『班茅』毒,用『戎鹽解之』。

當然,鹽的功能首先表現在食物調味上。早在上古周代,就有了『特供鹽』。鹽是咸的,但供給周王室的鹽『味甘美也』,人稱『飴鹽』,此鹽產于西部羌戎人生活的地區,又稱『戎鹽』,在各種鹽中品質最好,所以成為特供鹽,故又有『君王鹽』一名。

除了上等的飴鹽外,還有苦鹽、散鹽、形鹽等。在不同的場合和食物中,要使用不同的鹽。《周禮•天官》『鹽人』條規定:『祭祀供其苦鹽、散鹽,賓客供其形鹽,王之膳羞供其飴鹽。』

鹽還成為古代『宮鬥』的秘密武器。據《晉書•後妃傳》記載,晉武帝司馬炎的後宮有近萬名嬪妃,晚上不知寵幸哪位是好。於是坐著羊車,車停在哪位妃子門前就與哪個妃子過夜。有心計的妃子便在門上插竹枝,地上灑鹽水,以吸引羊舔食駐足,此即所謂『羊車望幸』一說。

順便說一下,在未有人工食鹽以前,古人正是利用羊這類牲畜的習性,找到了自然鹽品。傳說中的『羝羊舐土』,所指的就是這事。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論壇樓主神妙回覆


1.請問樓主:我喜歡上了一個比我小6歲的女孩,還在上初中,會不會造孽啊!
論壇回覆:把「喜歡」兩字去掉才真是造孽!

2.請問樓主:我把我家的狗給揍了!地震它也不告訴我,平時叫得那麼兇,剛才地震時竟像沒事似的在窩裡睡覺。
論壇回覆:唉!畢竟不是親生的……。〔真是罵人不帶髒字〕

3.請問樓主:今天見男網友,對方一直暗示想上床,想問:「難道現在網友見面就是為了上床?」
論壇回覆:網友見面不上床?你開什麼玩笑,大家都這麼忙。

4.請問樓主:一來自權貴家庭的學生,成績年年倒數第一,常與人打架,老師被要求要給學生好聽一點的期末評語,怎麼寫好啊?
論壇回覆:該生成績穩定,動手能力強。

5.請問樓主:養條狗和養一個男人哪個合算?
論壇回覆:即使你能把男人當狗使,但你敢把狗當男人使嗎?

6.請問樓主:我得了健忘症怎麼辦?
論壇回覆:那豈不是很爽?每天早晨醒來,發現睡在自己身旁的,都是不同的女人。

7.請問樓主:為什麼生下的孩子,要跟父親一個姓?
論壇回覆:因為取款機裡吐出來的錢,要歸插卡人所有。

8.請問樓主:帥有個屁用,到頭來還不是被卒吃掉。
論壇回覆:帥有士陪,有炮打,有馬騎,有車坐……帥怎麼不好?!

9.請問樓主:妳們女人大夏天的戴胸罩不熱嗎?
論壇回覆:我們不帶你們會更熱……。

10.請問樓主:我新買了一處莊園,有多大說出來嚇死你——我開車繞一圈足足用了兩個半小時!
論壇回覆:嗯!以前。我也有這麼一輛破車。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NASA照片顯示火星上 - 有人在修理好奇號?


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最近NASA發布的一組照片似乎幫助陰謀論者證明了他們的觀點,我們在這個宇宙並不孤獨。

根據煎蛋網報導,NASA這組航拍照清楚地顯示一個身形酷似人的生物正在修理好奇號,而好奇號正是用來探測火星的。從照片裡可以看到人形身影仿佛正在修理探測器。從影子上這位修理者是個男性,他沒有戴頭盔,因為我們能清晰的看到他翹起的短髮。另外他身上似乎背了一個氧氣罐,穿著的太空服罩住了他的大部分身體。

UFO每日觀察博客也報導了這組圖片,隨即照片在陰謀論者中傳開,不僅如此,其中一部分陰謀論者宣稱這正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鐵證。

而在此之前,Gary Mckinnon,這位竊取美國政府機密文件的網路駭客,也宣稱他發現檔案上顯示非地球人員的存在。但還有其他人表示好奇號可能已經返回地面不在火星,因此有工作人員正在清理機器對其進行維護。而有些人堅持說陰影呈人形圖像只不過是巧合,陰謀論者剛好抓住了形似來證明他們的猜想與期盼。

《UFO調查指南》作者Nigel Watson說道:『這件事正說明了這樣一件事實,這種模棱兩可的東西正好可以玩弄我們的想象力。』其實就在2014年十二月,科學家探測到好奇號上存在大量的甲烷氣體,他們相信這來自於火星表面類似於細菌的生物體。《科學》期刊曾報導這項發現,也透過可調諧鐳射光譜儀對氣體樣品進行了檢測研究。

由於火星上甲烷含量很低,漫遊者號在探測60天後,甲烷氣體含量就增加到原來的十倍。因為無法從生物學上進行解釋,專家猜測這項發現可能真的能證明火星上有生命奇蹟。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能幫助我們長期探索這個紅色的星球。它設計的目的是評估火星是否存在能支持微小生物生存的環境,然後判定這個星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大陸境內究竟有多少條風水龍脈?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

根據扒一扒歷史報導,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風水師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這兩個區域以後會形成中國新的大龍脈。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崙山。昆崙山的左邊(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昆崙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昆崙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崙山脈體系。

昆崙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岳:北岳恆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海拔4000公尺),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臥龍圖。因而,就有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臥龍。40多年前,它們睡的迷迷糊糊,中華民族才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現在已經群龍甦醒,我們的民族必然要復興;從落後走向先進!

當然,江河是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大陸有三大河流,即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黃河與長江同是發源於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顏喀喇山是黃河的發源地,而地處西藏自治區的唐古喇山則是長江的源頭。黃河、長江與珠江都是向東流,分別流入渤海、東海與南海。黃河全長5400多千公尺,流經青海、四川、陝西到山東流入渤海,經過九個省區;長江全長6300多千公尺,流經青海、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到上海注入東海,流經八省、直轄市。珠江源於雲貴高原,流經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經廣州市形成富饒的珠江三角洲,而後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龍脈的走向而流動,使成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環水抱之勢。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還有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東部地區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廣西的邕江、紅水河,等等。還有調節江河水(龍的血液)的2000多個湖泊;這些天然的淡水湖,緩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來個大彎小彎,形成了山環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陽湖,位於江西北部,是大陸最大的淡水湖,長江到這裡打個大彎,水注入鄱陽湖,使江西的風水地理成為大陸全國之冠,成為全國的三大(江蘇、湖北、江西)才子之鄉,居於湖北、湖南中間的洞庭湖,也在長江中游的彎曲處,故湖南地靈人傑、人才輩出。

據湖南的地形圖來看,湖南有龍鳳呈祥之形。龍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為龍尾,過漣源-婁底-寧鄉-韶山,龍頭落於漣水。韶山位於龍的七寸部位,嶽麓山是龍足。鳳指的是,南嶽是尾,過雙峰-湘鄉,鳳頭與龍頭隔漣水相望。而曾國藩的故里處於鳳頸與鳳背的結合部位,故這一帶淨出女傑。

在這當中,以大熊山龍脈為最貴,其祖山九龍池海拔1622公尺,高蓋湘東、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區。九龍池頂原有一池,周圍有九條山脊,每一條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還有泉水流出,現已基本消失。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說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奇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種和諧、和樂的享受。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兩千年前維蘇威火山爆發 - X光解開燒焦古卷的謎團


西元79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爆發時,位於赫古拉尼翁(Herculaneum)的一座圖書館也受到波及,館內的古卷被火山噴發出的熾熱氣體燻黑,內容根本無法辨識。但經過了2000年,拜科技之賜,透過X光技術可望將古卷的謎團解開。

根據外媒報導,當年赫古拉尼翁與龐貝古城,都在維蘇威火山爆發時遭岩漿淹沒。1750年,人們在赫古拉尼翁城、凱薩大帝(Julius Caesar)岳父所擁有的「紙草莊園」(Villa of the Papyri)圖書館內,發現約有1800個嬌貴又易碎的古卷,雖然部分解讀完成,但多數內容仍舊是個謎。

由於古卷使用的草紙被燻得焦黑,就算使用先進的掃描技術也很難辨識內容;但研究人員現在利用類似斷層掃描的「X光相位對比斷層掃描技術」(X-ray Phase Contrast Tomography),無須打開古卷,就能解讀紙上文字。

專家在一焦黑古卷以及其他殘本上使用這項技術後,發現這些古卷是以古希臘文與拉丁文寫成,且可能出自哲學家腓羅底米斯(Philodemus)之筆。 (國際中心/ETtoday)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臺灣觀光六大主題「讚!臺灣」


是什麼樣的魅力讓老外對臺灣讚不絕口?交通部觀光局2014年推出全新六大主題國際宣-傳影片,以貼近真實的記錄形式,呈現外籍旅人在臺灣旅行的真實體驗,臺灣獨特多元的觀-光魅力讓老外連聲稱「讚!」。

一定看完,拜託,這就是台灣主旨 : 讚!臺灣.

咱ㄟ臺灣 ~ 多元風貌真的很讚 ! 這影片拍攝了非常多在地的獨特之處喔 ~ 連參與拍攝的外國人們都開心的像小孩子似的!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霾”是天上落下的“怪獸”


“霧霾”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也是危害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霾”的歷史年齡並不年輕,也並非當今社會的專有之物。“霾”作為災害性記載,可追溯到漢朝,如《後漢書·郎顗傳》:“時氣錯逆,霾霧蔽日。”《元史》還記載,1329年陰曆三月,由於冬天無雪,春又乏雨,導致北京“雨土,霾”。

關於“霾”的解釋,最早出自成書於戰國前後、為我國辭書之祖的《爾雅·釋天》,曰:“風而雨土為霾。”《說文解字》曰:“霾,風雨土也。從雨貍聲。”可見霾的基本性質亙古未變,皆與雨土有關。從“霾”的字形構成來看,欲解“霾”,必先解“雨”。

古人造字有著高超的本領。甲骨文的“雨”(下圖)用最簡潔的筆劃形像地描繪了雨的形態:頂部有一橫,表示雲天,一橫的下面是點點滴滴的雨點,簡直可聞雨水落下的聲響,有大有小。而金文的“雨”字與甲骨文“雨”字有異,“冂”也變得不像“雲天”了。其原因是春秋晚期,特別是戰國時期,列國分治,諸侯立政,文字異形突起,雨字的寫法也發生了演變。這也印證了當時“篆書變體,極為繁瑣”的現象。但是,無論如何演變,代表“天”的那一橫,始終沒有刺破,惟從秦始皇以小篆作為統一六國的標準字體後,小篆“雨”字中間的一筆才穿過“雲天”,形成今人所見的“雨”字。

《說文解字》中,凡以“雨”為部首的字,大部分是由從天而降且又可見的部件構成,如雷、雪、雹、露等,霾也同樣。從甲骨文字形來看,“霾”就是風雨交加、飛沙走石的天氣現象,如同天上掉下了似豕(豬)非豕似犬非犬的大怪獸一樣可怕。

小篆的“霾”字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大怪獸”演變成了“貍”。《五經文字》載:“貍,經典或借用為埋字”。“貍”,讀mái(音似埋),為形聲字。“貍”(mái)可能是個中古音,古時“貍”與“埋”相通,霾、貍、埋、薶皆同音。“貍”,俗字為“狸”。我國浙南山區就一直生活著一種體形如貓而圓頭大尾貓狸,又作“貓貍”。貓狸生性靈敏,有便後將糞便用爪撥土掩埋的習性,這可能是“貍”與“埋”同音的原由。古人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大怪獸”演變成“貍”,可能是因為貓狸善竊雞鴨且放臭氣自衛,其行為陰險,所居之處陰暗,古人視其為不祥,恰與霾帶給人們的心理焦灼相類;也有可能是因為每當霾起之時暴風雨的聲音猶如貓的慘叫。古人常從動物的肢體語言中感悟自己的生活。杜甫《北征》中“鴟鴞鳴黃桑,野鼠拱亂穴”的野鼠,為見人則交其前足而立、狀如人之拱手的拱鼠。據說,古人的作揖就是從拱鼠的恭敬之儀而來,成了禮制象徵,故稱“禮鼠”;而“霾”字的成形也可能與此相類。

《詩經·邶風》有“終風且霾”句。這是一首描寫婚姻不幸的女子因不得丈夫寵愛而寂寞寡歡的詩,詩人以風捲揚塵、天色晦暗比興丈夫移情別戀後自己的陰霾心情,憂從中來。聯想到今天,霧霾天氣的屢次來襲,確也使人們心中蒙上了一層看不見的霾。霾自古有之,一直困擾著人類。不過,自然界的霾,可藉風力以及節能減排等措施加以緩和直至摒除,但人心頭之霾則為心靈之痛,絕非一陣風就可吹除,需排除雜念,靜心治理心態,方可迎來玉宇澄清萬里埃的晴空碧日。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細看俄羅斯噴水推進基洛潛艇


俄羅斯海軍正在聖彼得堡的海軍造船廠對B-871“阿爾羅薩(Alrosa)”號潛艇進行最後改裝。“阿爾羅薩”號是在原“基洛”級上安裝了噴水推進實驗裝置,得到了877V的型別。該潛艇將部署到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艦隊,最終那裡將駐紮由4艘潛艇組成的獨立大隊。

俄羅斯國防部共訂購了6艘“阿爾羅薩”級柴電潛艇,該潛艇被美國海軍稱為“海洋黑洞”,因其在水下時幾乎檢測不到。該級潛艇主要用於在相對較淺的水域進行反艦和反潛的任務,共搭載52名船員,潛航速度為20節,巡航範圍為400英里,續航力為45天。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捕捉「顛倒冰山」- 透藍光滑如寶石


▲冰山底部與頂部的對比照。

冰山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潔白透亮,但由於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只佔了總體積的20%,世人較少有機會見到冰山「真正模樣」。美國攝影師日前在南極拍到了一座「翻過來的冰山」,從照片中可見,藏在水下的冰山透明度極高,映著海水呈現深藍色,讓網友看了嘖嘖稱奇。






這三張「冰山的另一面」是由國家地理頻道的攝影師Alex Cornell在去年12月於南極所拍攝,由於長期呈受壓力,冰山中的空氣已完全被壓縮掉了,整座冰山在海面上呈現由深到淺的藍色,如同寶石一般光彩照人。

Cornell事後在instagram上寫道,這座冰山在被他們的船繞過時曾短暫翻了過來,也讓他留下了這些照片。而他在17日接受《Mashable》訪問時也表示,當時前往南極時,他只覺得每一座冰山都很神奇,「沒想到還能看到冰山的另一面」。

一位40年經驗的癌症專家:不要再上癌症的當!


【大紀元訊】被日本民眾親切地稱為「醫界良心」的癌症專家——近藤誠,是日本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超過40年,敢於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說的醫療意見。他出生於醫生世家,畢業於慶應大學醫學部,後前往美國留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慶應大學醫學部放射線科講師,專攻癌症的放射線治療,也是聞名全國的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

其功績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評價,於2012年榮獲「第60屆菊池寬獎」(得獎者皆為對日本文化有莫大貢獻的各界人士)。著有《癌症別急著開刀》《患者啊,不要與癌症鬥爭》《癌症的放任自流療法》等多部敲響醫療警鐘的暢銷著作。

下面來聽聽他的告誡——
1.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為什麼一些原本很精神的人,得了癌症之後卻撐不了多久呢?這都是因為他們接受了「癌症的治療」。只要「不治療」癌症,患者就會保持頭腦清晰的狀態,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只要處理方法得當,身體也能活動自如。有許多癌症是不會痛的。真的痛了,疼痛也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你沒有出現痛、難受、吃不下飯等症狀,卻在公司組織的體檢中查出了癌症,那麼這個「癌」就一定是「假性癌」。光靠乳房X光片就能查出的乳腺癌也有99%是假性癌,但大多數患者仍會進行乳房切除手術,請大家多加小心。

2.真性癌發現得再早也沒用。在第一個癌症幹細胞誕生的那一刻,癌症奪走宿主生命的時間就已確定下來,只不過因為發現得早,表面上的「生存時間」 相應變長罷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看「10年生存率」,才能判斷一個患者到底有沒有被「治好」。

3.手術是人工造成的重傷。做完手術後,體力會下降,身體會很容易受感染,還有可能留下終生無法治好的後遺症,死在手術臺上也是常有的事。要是醫生建議你做手術,那你最好仔細想一想,做完手術後會怎麼樣,想得越具體越好。而且手術很有可能激發癌症。醫學界有一種形象的說法:「一動手術,癌細胞就會大爆發,就會暴跳如雷。」因為手術會留下傷口,而傷口破壞了正常細胞的壁壘,血液中的癌細胞會乘虛而入,加速繁殖,最終大爆發。

4.化療劇毒。能用化療治好的成人癌只有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睾丸癌、子宮絨毛癌這4種,而這幾種癌只占所有癌症的10%左右。化療能否延長患者的生命還有待證明,而且藥物的毒性很強,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年齡越大,抽煙的時間越長,化療的毒性就會體現得越明顯。

5.90%的癌症,無論治不治,生存時間都一樣。任醫學如何發展,真性癌都是不可能靠人力治好的。「癌症消失了」「奇跡般生還」之類的動人故事大多與假性癌有關。假性癌就跟臉上的痘痘一樣,不用管它,自然會消失,可醫生卻通過媒體大肆宣揚「我們把癌症治好了」。

6.就算醫生確定你得了癌症,要是你感覺不到痛苦,那還是靜觀其變比較好。如果你實在想治療,那就請好好調查一下,看看醫生的診斷是否正確。

7.手術成功了≠癌症治好了。就算手術做得非常完美,無懈可擊,貨真價實的固體癌也一定會復發。

8.越是「先進」的療法,越要小心。很多技術明明還處於試驗階段,可一冠上「先進」二字,患者就會被牽著鼻子走。總之,請大家對帶有「先進」二字的療法多加小心。

9.檢查的做法是從360°全方位發射X光,拍攝出人體的橫截面。1次CT檢查的放射線劑量相當於普通X光片的200~300倍!1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足以誘發癌症。

10.強化免疫力無益於癌症的預防和治療,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無效的。為什麼呢?因為免疫細胞的職責是攻打外來異物,但癌細胞是人體本身的細胞變異而成的,人類的免疫系統不會將癌細胞視作敵人。癌之所以能長到直徑1釐米,之所以會被查出來,都是因為NK免疫細胞沒有把癌細胞當成敵人,這就是免疫系統無法殺滅癌細胞的鐵證。

我們應該怎麼做?
忘記癌症,別做手術,也別做放療,更不要做化療。等身體開始難受了,再想辦法緩解疼痛即可。如此一來,才能在最輕鬆舒適的狀態下延長生命。如果醫生沒有明說,那就不要去問,因為誰都不知道你到底能活多久。

無論患者得的是癌症還是其他疾病,都需要由醫生去完成治療行為。但患者沒有必要把決定治療方針的大權交給醫生,醫生也沒有資格對患者指手畫腳。

我們可以學習那些不斷滾動的石頭。滾動著的石頭是不會長苔蘚的。只要多活動身軀,多轉動大腦,人體就不會生銹。

只要讓感情變得更豐富,每天都有喜怒哀樂,我們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就不會變遲鈍。

遠離讓你不愉快的事情,珍惜活著的喜悅。

恰如其分地活動手腳,動嘴皮子,轉動大腦,保持感情與感官的靈活。

經常走路,血液就會在全身運轉,不會滯留在下半身,血壓就會比較穩定。

哈哈大笑,有助於運動表情肌與橫膈膜,呼吸會變得更深,血液循环也會變好,連身體都會暖和起來。

多吃美味佳餚,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能讓心情變得愉悅,讓身體分泌更多的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提升意欲與情緒,如此一來,人生就會變得更快樂。

經驗告訴我,只要心情愉快,就會忘記小小的不適,癌症也不會大爆發了。

「不抑鬱」才是最貼合自然機理的、最偉大的保健方法。

如今因癌症而喪生的大有人在。今天看起來是別人的事,明天有可能就發生在我身上。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能夠守護。

分享給親友,從今天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愉快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就是預防癌症的最好良方! ──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小學生日記,我很傷心!


第四題開始我笑了。

小朋友寫:
2月3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一天都沒有出太陽,真不好,爸爸買回兩條金魚,養在水缸淹死一條,我很傷心。
老師評語:我也很傷心,我活了這麼大, 2月還從來沒有遇上過一個30號呢!也從來沒有見過不出太陽的晴天,更沒見過會淹死的金魚。

1.題目:一邊……一邊……
小朋友寫:他一邊脫衣服,一邊穿褲子。
老師批語:他到底是要脫還是要穿啊?

2.題目:其中
小朋友寫:我的其中一隻左腳受傷了。
老師批語:你是蜈蚣嗎?

3.題目:陸陸續續
小朋友寫:下班了,爸爸陸陸續續的回家了。
老師批語:你到底有幾個爸爸呀?

4.題目:難過
小朋友寫:我家門前有條水溝很難過。
老師批語:老師更難過。

5.題目:又……又……
小朋友寫:我的媽媽又矮又高又胖又瘦。
老師批語:你的媽媽是變形金剛嗎?

6.題目:你看
小朋友寫:你看什麼看!沒看過啊!
老師批語:沒看過

7.題目:欣欣向榮
小朋友寫:欣欣向榮榮告白。
老師批語:連續劇不要看太多了!

8.題目:好吃
小朋友寫:好吃個屁。
老師批語:有些東西是不能吃的。

9.題目:天真
小朋友寫:今天真熱。
老師批語:你真天真。

10.題目:果然
小朋友寫:昨天我吃水果,然後喝涼水。
老師批語:是詞

11.題目:先……再……
例題:先吃飯,再洗澡。
小朋友寫:先生,再見!
老師批語:想像力超過了地球人的智慧。

12.題目:況且
小朋友寫:一列火車經過,況且況且況且況且況且況
老師批語:我死了算了

13.題目:冬至
小朋友寫:冬至冬至冬至,跳針跳針跳針,叫我姊姊。
老師批語:你才幾歲。

成吉思汗的墓埋在哪? 從太空往下看


成吉思汗可能是一個覆蓋亞洲大部分地區的強大帝國的偉大統治者,但迄今為止,他的安息之地依然是個謎。成吉思汗1227年死於一場突發病,享年72歲。他葬在一個迄今無人知曉的秘密地點。

根據新浪科技報導,現在,一個得到考古愛好者幫助的科學家小組認為,他們快要找到這位蒙古第一皇帝的安息之地了。一萬多名志工在長達6個月時間中花了3萬個小時,檢查了8.4萬多張可能埋葬成吉思汗遺體的地區的衛星照,標出230多萬個遺址。科研組將可能的位置縮小到100個,其中55個似乎具有考古意義。

這些遺址包括可追溯到青銅時代到蒙古時期的圓形石堆墓和矩形古墳等。這個規模宏達大的搜索計劃還發現許多古老的巨石和古城防禦工事。

儘管研究人員檢查了他們識別的遺址,但在這些地方進行發掘備受爭議,於是研究人員可能用探地雷達和其他設備縮小搜索範圍。這個群體搜索專案使研究人員調查了一個6000平方公里的地區。這個面積是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兩倍。

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稱,他們識別了55個可能藏有成吉思汗遺體的考古遺址。隨後,這個科研組將前往蒙古的一部分遺址,進行地面測量,用無人機從空中拍照。在公眾參與的群體搜索幫助下,科研組處理了一位考古學家要用多年才能完成的大量資訊,這為調查所有衛星照奠定了基礎。

考慮到龐大資料所帶來的巨大挑戰,科研組只調查了一個約6000平方公里、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地區。對整個地區進行地面測量會遭到禁止。

大多數專家認為,成吉思汗葬於蒙古聖山——合勒敦山附近一座山谷。這座山位於蒙古東北部成吉思汗出生地附近。儘管成吉思汗建造一個從卡斯皮亞海延伸到黃海的雄偉帝國,但專家卻對他的埋葬地知之甚少。

最新研究顯示,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地球上有兩百分之一的人和成吉思汗有聯繫,成吉思汗的直接後裔也埋在他的墓穴附近。13世紀為成吉思汗效力的馬可‧波羅等商人的帳單描述了偉大的蒙古皇帝是如何被埋葬的。馬可‧波羅描述了他們是被如何送至阿爾泰山的,同時稱沿途所有人都被殺死。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史上最大共諜案 - 鎮小江等6人遭起訴


我國近年唯一公開證實捕獲的共諜鎮小江案,台北地檢署歷經5個多月的偵辦,查出被吸收的軍種橫跨陸軍、空軍,為歷年查獲的共諜案中,接觸人數最多、範圍最廣的共諜案,檢方16日依違反《國安法》起訴鎮小江、許乃權、飛官周自立、宋嘉祿、楊榮華、李寰宇等6人。並將在押的鎮、許2人移送台北地院審理。

去年參選金門縣長獲第三高票的退役少將許乃權,以及之前被捕的前空軍官校教官周自立等,都是被中共解放軍上尉鎮小江吸收,成為鎮在台發展情蒐的下線,鎮小江也成為我國近年唯一被公開證實捕獲的共諜。

檢調查出,鎮小江在2005年間取得香港居民身分,便經常假藉觀光、經商等名義來台,利用各種機會認識現、退役軍人,再以美金1萬元或用不正利益吸收軍官、交付情資,情報網遍及空軍、陸軍。而竊取空軍機密則鎖定幻象2000戰機及雷達站等情資。


檢調發動5波搜索/查出鎮小江情報網-
檢調掌握鎮小江多時,並於去年9月入境時收網,陸續發動5波搜索、約談。並查出以鎮小江為首所發展的層層情報網,人數逾10人。其中一支情報網,由退役飛官周自立發展;鎮小江另透過參選金門失利的許乃權發展陸軍組織。檢調懷疑,鎮小江和許乃權搭上線,是企圖發展組織並刺探外島軍力部署等機密。

檢調查出,有軍官被吸收後,竟大膽與中國情治單位簽協議,宣示加入組織,還有軍官將軍方機密文件帶到第三國,交付中國人士,不過檢方拒絕透露究竟有那些軍事文件已被洩漏給中國。目前鎮小江、許乃權在押,周自立以25萬元交保。 【吳旻洲/大紀元】

藍芽鍵盤 - 神奇的智慧/手機族救星


手機虛擬鍵盤按鍵間格過小,外接鍵盤攜帶又不便,美國就發明了USB大小的藍芽鍵盤(TextBlade),一分鐘內可敲出100個以上英文單字。TextBlade使用低高耗藍芽技術,將電池後可持續運作一個月。

藍芽鍵盤只有USB大小,約三分之一個iPhone 6,展開時,利用磁力套接成完整鍵盤,鍵盤由8片字母按鍵與1片空白鑑組成,一排含3到6個字母,再加上左右兩側的功能按鍵與標點符號,規格採大多人習慣的QWERTY鍵盤。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NASA發布國際太空站內景照片


我們經常看到宇航員從太空發回的一組組令人驚嘆的照片,圖中有繽紛的星空和閃耀的地球。但國際太空站內部細節卻不常見。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一組距離地球320千米外國際太空站內部圖片,使我們有幸看到遙遠的太空裡宇航員的真實生存環境。

圖示為國際太空站內部操作台,巨大的透明窗以便宇航員觀看外部情況,宇航員通過機械工作站操作圖片右部的機械臂。機械臂被用於抓住來訪貨物輸送機器並幫助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



大部分照片由內部八部裝有不同鏡頭的相機拍攝,他們被宇航員調整為不同角度不同功能。



這張照片攝於2012年登陸國際太空站時。宇航員按照要求拍攝地球與其周邊環境的照片,同時記錄重要科學數據,這項工作宇航員們已經進行了14年。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