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伊波拉病毒是什麼? 你不可不知的11個Q&A



全球聞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在西非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爆發以來,疫情未受控制,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31)天指出,截至7月27日累計通報1323例病例,其中729人死亡,致死率為55%。幫助民眾更了解什麼是伊波拉病毒?避免恐慌,疾管署特別整理出11個你不可以不知道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Q&A。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潛伏期2至21天,病人於潛伏期不具傳染力,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經接觸患者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而感染。

臨床症狀則有突然高燒、不適、肌肉痛與頭痛,接著出現咽喉痛、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高。病患死後亦可能具傳染力,為葬禮籌備時接觸遺體傳播。



疾管署整理「伊波拉病毒出血熱Q&A」如下:
Q1:什麼是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是人及靈長類(猴子、大猩猩及黑猩猩)的一種嚴重致命疾病。伊波拉病毒首度出現於1976年,同時間爆發的兩起疫情,一起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另一起在蘇丹的偏遠地區。伊波拉病毒的起源未知,但根據研究,果蝠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


Q2:人類如何感染伊波拉病毒?
A:人類透過接觸受伊波拉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感染。在非洲地區,曾經發生因處理感染伊波拉病毒而生病或死亡的大猩猩、黑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及豪豬等動物而感染的個案,因此應避免接觸這些高危險性動物,包含撿拾在森林中已死亡的動物或是處理牠們的生肉。

一旦人類因接觸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動物而感染後,此疾病可藉著人傳人方式於社區中擴散。人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透過皮膚傷口或黏膜)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例如衣服、床罩或針頭等)。所以院內感染的情況頗為常見,主因是醫護人員未配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等)照顧病患,另葬禮儀式中直接接觸屍體,亦在疾病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只要病人血液或分泌物有伊波拉病毒,病人就仍具有傳染力。因此,病人應接受醫護人員密切監測以及實驗室檢驗,以確定病毒已在體內消失;當醫護人員決定病人已康復可以返家時,這表示他們不再具傳染力,並且不會在社區傳播病毒。但康復後七週內,男性仍有可能透過精液傳播病毒給他的伴侶,因此已痊癒的男性病人在這段時間內應避免發生性行為或一定要戴保險套。


Q3:那些族群有風險?
A:在疫情發生時,風險族群包括醫護人員、家人或其他親密接觸者、葬禮儀式中直接接觸屍體者、雨林中直接接觸死亡動物的獵人等。


Q4:疾病的症狀?
A:伊波拉病毒感染後將引起嚴重的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潛伏期為2到21天,此時尚不具傳染力,一旦出現症狀就表示具傳染力了。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僅能用實驗室檢驗方式確診。個案死亡率可高達九成。


Q5: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A:任何人士若曾經去過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或是曾經接觸疑似或確定病例,並且已經開始出現症狀,就應立即就醫。醫療人員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並採取適當感染控制措施。即時治療可提升病患存活率。


Q6:如何治療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病患應接受支持性治療,包括:保持病患的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監測含氧狀態及血壓、輸血以補充其流失之血液及凝血因子,以及治療其他併發性之感染。目前尚無特定抗病毒治療方法。


Q7:如何預防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其他預防方式包括
一、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食用動物製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

二、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病患屍體應妥為埋葬。

三、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Q8:醫護人員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病人感染?
A:由於醫護人員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人被感染的風險較其他族群為高,因此除了標準防護措施,亦應嚴格執行感染控制措施。醫療人員應充分瞭解疾病特性以及安全處理措施,正確使用個人防護配備如口罩、護目鏡、防護衣,及手套等,並且不要重複使用。病人應安置於負壓隔離病房,照顧不同病人應換手套,對病人的侵入性醫療措施須在嚴格且安全的條件下執行。


Q9:實驗室如何診斷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疾病管制署已建立伊波拉病毒的檢驗方法,包括病原體分離與鑑定、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抗體檢測等。如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則符合病例定義中之檢驗條件:

(一)臨床檢體(咽喉擦拭液或有病灶之皮膚切片)分離並鑑定出伊波拉病毒。
(二)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三)血清學抗體IgG 及(或)IgM 檢測陽性。
(四)組織切片免疫化學染色(IHC)陽性。


Q10:如果我計畫前往疫情發生國家,我該怎麼辦?
A:世界衛生組織評估103年發生於西非國家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其疫情發生國家包含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共和國的首都皆有國際機場,且因有鄰近國家邊境管制疏鬆、邊境衛生措施不足、跨境求醫及跨境監測與接觸者調查實行障礙等情形,病毒傳播風險較高。然而一般遊客感染的風險極低,因為疾病傳染方式為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分泌物等,而一般遊客較不會與感染者接觸。建議民眾前往疫情發生國家及鄰近國家時應提高警覺並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屍體或食用生肉,也應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或其屍體。另自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流行地區回國的旅客,如有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於入境時應主動通報港埠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措施,同時迅速就醫診治;在返國三週內如出現相關症狀,則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旅遊史。


Q11:若我想了解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相關資訊,有什麼查詢管道?
A:疾病管制署網址:www.cdc.gov.tw;防疫專線:1922(提供疫情通報、傳染病諮詢、防疫政策及措施宣導)。 (資料來源:疾管署伊波拉病毒出血熱Q&A)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哈比人:五軍之戰/最終回預告曝光 - 中土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今年十二月最新哈比人系列電影,《哈比人:五軍之戰》即將走向最終章,昨(29日)片商與美同步推出前導預告片與海報,讓喜愛《哈比人》與《魔戒》系列的廣大粉絲們,能夠親眼一睹這場足以影響中土世界的最大戰役。

《哈比人:五軍之戰》故事仍改編自托爾金的暢銷經典:「哈比人歷險記」,是《哈比人》系列電影最終章,比爾博巴金斯、索林橡木盾與矮人一行人的冒險即將劃上句點。

故事敘述雖然他們重新回到故鄉:孤山,但是卻也將惡龍史矛革的力量釋放到民間,在牠狂暴的盛怒下,第一個受害的就是毫無防禦能力的長湖鎮居民。一心一意要維持失而復得的家園,索林王子甚至不惜犧牲友情與榮耀。

另一方面,巫師甘道夫已經預見強大的敵人索倫魔君派出半獸人與座狼大軍,準備一舉消滅矮人、精靈與人類。黑暗勢力正逐漸向他們逼近,但是矮人、精靈與人類三方面的衝突卻也逐步升高,比爾博知道這三族若不團結,將無法抵禦半獸人無情的攻擊,中土世界的未來必將生靈塗炭。

《哈比人:五軍之戰》中馬汀費曼飾演主人翁比爾博巴金斯,伊恩麥克連飾演灰袍巫師甘道夫,李察艾米塔吉飾演索林橡木盾王子,其他卡司包括凱特布蘭琪、雨果威明、奧蘭多布魯、伊凡潔琳莉莉、李珮斯、路克伊凡斯及班尼迪克康柏拜區等知名演員。 (娛樂中心/NOWnews)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麥德姆颱風籠罩/復興航空空難 - CNN不解:壞天氣飛機還要飛?



復興航空GE222班機在澎湖機場墜機,造成48人罹難,包括美、日媒體都質疑颱風天為何還要飛?《CNN》也請來資深飛航專家分析客機失事原因,但被問到究竟是不是麥德姆颱風引發墜機意外,專家也無法百分之百斷定。

「台灣發生墜機事件,至少47人死亡,因為飛機迫降澎湖機場失敗,CNN現在的畫面是由台灣《東森新聞》所提供,看起來飛機墜毀在民宅上,有11人受傷,可能是因麥德姆颱風造成的強風豪雨。」

復興航空客機墜毀澎湖馬公,《CNN》不但第一時間發出快訊,更幾乎節節報導,資深飛航專家理查奎斯特特別提到這回失事機型ATR-72飛機,「ATR72是非常一般相當常見的渦輪螺旋槳客機,因為相較之下它的成本較低,尤其適合島與島之間或是短程國際飛行,事實上,這種機型在歐洲也很常見,原因和上述一樣。」

另外,主播則質疑為何在「壞天氣(Bad weather)」中飛機還要飛?失事最大原因究竟是不是麥德姆颱風惹的禍?專家則不敢斷定。

除了《CNN》之外,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還有日本《NHK》、《時事通訊社》、《每日新聞》和《產經新聞》等國際媒體,也紛紛在第一時間以快訊方式報導台灣飛機墜毀消息。

《NHK》報導,日本政府第一時間確認機上乘客身分,當中並沒有日籍乘客,報導特別提到墜機當時受到麥德姆颱風影響,天候狀況不佳,懷疑是影響機長視線,才釀成墜毀悲劇。《產經新聞》則以「颱風來了,為何還要飛?」為標題,指當時颱風暴風圈仍籠罩台灣海峽,航空公司卻堅決要飛可能會引發爭議。 (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


★ 「特大雷雨+能見度800公尺」 民航局:符合進場標準?

復興航空GE222航次、ATR72型班機23日晚間墜毀澎湖,造成機上48人死亡、10人重傷以及地面5名居民輕傷。據了解,當時馬公機場下著「特大雷雨」、能見度只有800公尺,氣候非常惡劣。對此,民航局長沈啟表示「符合進場標準」。

這架復興航空客機原訂23日下午4時53分起飛,因麥德姆颱風影響延遲至傍晚5時43分起飛,預計6時30分降落馬公機場,因天候因素在空中盤旋約50分鐘,晚間7時6分聯絡塔台說要重飛後失聯,墜落在湖西鄉西溪村起火燃燒。

沈啟指出,當晚7時馬公機場能見度是1600公尺,但過了10分鐘下降到800公尺,符合進場標準,之前也有兩班飛馬公的班機順利降落。

根據氣象局的資料,班機墜毀當時,澎湖上空正有一條雨帶滯留,正雷雨交加,最大陣風7至8級,可能產生不穩定的對流和強風切,導致風向和風速瞬間改變,增加起降風險。氣象專家說,這對民航機是「極度惡劣的天候狀況」。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美國巨型風暴雲壓境宛如UFO盤旋


2014年7月17日消息,美國莫哈韋沙漠,巨型風暴雲宛如UFO在天空中盤旋。這些圖片是風暴天氣追逐者Jody Miller在短短4個小時內拍攝的,在風暴雲出現的羅斯威爾地區,據悉在1947年出現過UFO墜落傳聞。(網頁截圖)(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山毛櫸”導彈最高射高達2.5萬米


7月18日電 據外媒報道,馬航MH17客機於7月17日在俄烏邊境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無人生還。隨後有消息稱MH17是遭“山毛櫸”導彈擊落。這一說法目前並未得到證實。

“山毛櫸”防空導彈的系統组成,包括搜索雷達車、導彈發射車、指揮車、電源車等。

“山毛櫸”導彈是俄羅斯研製的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主要用於摧毀30公里以內的各種空中目標,包括殲擊機、導彈等,能夠攻擊25公里以內的地面目標,如機場上的飛機、地面發射裝置、指揮所等。

據介紹,“山毛櫸”M1和M2是山毛櫸導彈中的代表,1995年進入俄羅斯陸軍服役,每部發射架都能同時制導4枚導彈,有效射程達45公里,有效射高達2.5萬米。可以對抗大規模現代武器的空中襲擊和導彈襲擊。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英國現2014年首個麥田怪圈 - 長約122米


英國《每日郵報》7月14日報道,英國多塞特郡布蘭德福特福魯姆(Blandford Forum)附近農田中驚現今年以來首個麥田怪圈,有關其代表含義以及創作者引發諸多猜測。

這個麥田怪圈由幾何直線和圓圈組成,延伸近122米,一夜之間突然出現。許多人認為,這些怪圈可能是當地人的惡作劇。另外一些人認為這些神秘圖形是外星人留下的證據,業餘飛行員、麥田怪圈迷馬修·威廉姆斯(Matthew Williams)說:“無論是誰創造了這些圖形,無論它們代表什麼意義,這些圖形在一夜之間出現,你必須欽佩他們的傑作。”

威廉姆斯還說:“去年夏季,我們沒有發現很多麥田怪圈,但是新發現的怪圈彌補了這一遺憾。首個怪圈出現標誌著英國夏季開始。我知道農民憎惡它們,但你真的應該欣賞麥田中的美麗怪圈。”

威廉姆斯不是麥田怪圈信仰者,他以前承認自己也曾于2000年時創造麥田怪圈,甚至曾因此被罰款。此後他因患上花粉熱而被迫放棄這一興趣。但越來越多的怪圈製造者都在試圖繪製更為複雜的麥田怪圈。但是在農民的反對和法律約束下,英國麥田怪圈的數量一直在下降,2012年有50個怪圈,2013年僅有15個。

麥田怪圈設計者約翰·倫德博格(John Lundberg)說:“7月份是創造麥田怪圈的最好季節,也是怪圈大量出現的季節。”但倫德博格等人遭到許多人惡言相向,他們不僅收到大量辱罵性郵件和電話,有時候甚至遭到磚頭襲擊。倫德博格慶倖地稱:“幸好這裡不是美國,人們不能帶槍。”(來源:國際線上 楊柳)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水星因受地球或金星撞擊 - 將變成「鐵星」?


新研究指出水星以及太陽系內其他富含金屬的天體可能是早期太陽系發生的巨大撞擊的產物。水星可能在撞擊中失去了一半的地幔,地幔物質被與之相撞的體積更大的行星繼承,可能是原金星或者原地球。一次或者多次撞擊剝奪了原水星的大部分地幔,最後變成一顆主要由鐵構成的天體。

新浪科技據國外媒體報導,『信使』號飛船拍攝的水星照片,中部偏下的明亮隕坑是『柯伊伯』隕坑。在上世紀70年代『水手10』號任務拍攝的照片中,科學家發現了這個隕坑。

太陽系內的主要天體,前景處從左開始分別是太陽、水星、金星和地球,背景處從左開始分別是天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和金星。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處在前景右側。

水星是太陽系最內側的一顆小體積行星,但所擁有的鐵量卻是其他任何行星的兩倍。這顆行星為何擁有富含鐵的地核一直困擾著科學家。根據刊登在7月6日《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科學家已經揭開了這個謎團,認為與地球或者金星發生的巨大撞擊讓水星變成一顆『鐵星』。研究指出水星以及太陽系內其他富含金屬的天體可能是早期太陽系發生的巨大撞擊的產物。

水星的鐵核在總質量中的比重高達65%左右,相比之下,地球地核的比重為32%。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教授埃里克-阿斯普哈格表示水星可能在撞擊中失去了一半的地幔,地幔物質被與之相撞的體積更大的行星繼承,可能是原金星或者原地球。一次或者多次撞擊剝奪了原水星的大部分地幔,最後變成一顆主要由鐵構成的天體。

阿斯普哈格與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安德里亞-魯菲爾提出了一個統計學想定,根據一個普通認同的觀點假設行星如何合並和生長,即火星和水星都是太陽系最初居民的殘余。最初的太陽系可能有20顆行星,金星和地球也是殘余合並後的產物。

金星和地球的運氣都不錯。阿斯普哈格表示:『它們的運氣不錯。以金星為例,這顆行星躲過了絕大多數撞擊,形成之後沒有與任何體積更大的行星相撞。相比之下,水星與體積更大的行星相撞,每次都遭受重創,無法繼續生長。這就像一個人連續2次或者3次大頭衝下倒地。不過,它的運氣也不錯,最後存活下來。這樣的存活幾率只有大約十分之一。』

阿斯普哈格稱:『研究結果顯示在一些罕見的情況下,撞擊形成的殘餘不僅幸存下來,並且繼續對幸存的行星構成威脅。也就是說,水星繼續遭受撞擊。我們認為一兩次這種撞擊便可以解釋水星為何擁有巨大的金屬地核以及稀薄的地幔。』

研究過程中,魯菲爾負責電腦建模。他說:『巨大的撞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太陽系內行星的演化。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了解這些撞擊所能產生的巨大影響。根據我們的動力學假設,水星失去的地幔最後被金星或者地球繼承。它們不僅是肇事者,同時也是最後的贏家。』 (大陸新聞中心/ NOWnews)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文化部典藏網啟用 - 邀你在家上博物館


手指輕輕一滑,包括史博館、台博館、國美館等11個典藏機構、近26 萬件藏品任你欣賞。文化部費兩年心力打造的「典藏網」今天啟用,未來將整合藏品和衍生文創商品網購等「一條龍」服務,刺激文創產業的發展。

「典藏網」彙集11個典藏機關的藏品,包含:台灣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美術館、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台灣交響樂團、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以及傳統藝術中心及轄下的台灣音樂館、國光劇團、台灣豫劇團、台灣國樂團。

在網上現身的藏品包括已指定為國寶、展現史前台灣裝飾風格的「鈴形玉串飾」、展現唐代仕女華貴風姿的「加彩貴婦」陶俑、17世紀荷蘭海外殖民重要史料「中華沿海地區海圖:廣東、福建與福爾沙島」、小西園布袋戲台等。此外如國父孫中山先生墨寶、老蔣總統防彈座車等民國文物也「上線」,民眾不需出門,便可透過網路悠遊體驗台灣文化的廣博。

文化部指出,「典藏網」藏品類別有藝術、自然史、歷史文物、音樂、戲劇等近90類,年底更將擴大加入電影、文學、古蹟類。文化部所屬17個館所館藏數位資訊都將一網打盡,並歡迎其他公營博物館一同加入,屆時網站藏品資料預估達35萬筆。

此外,網站將提供文創商品的授權資訊,提供文創人士洽詢各館申請授權。未來典藏網還將結合「網購商城」的概念,讓民眾除了瀏覽檢索藏品,還能購買喜歡的文物周邊商品。 【文-聯合報╱陳宛茜】

●文化部典藏網網址: http://collections.culture.tw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濟陽艦性能提升 - 逐步換裝天劍二型防空飛彈


媒體報導,為了提升海軍濟陽級巡防艦防空能力,中科院於6月初在淮陽軍艦(舷號937)上完成國人自行研發的艦載天劍二型防空飛彈系統安裝,未來一年將進行各種作戰評測。一旦順利通過測試,海軍規劃逐步汰換現有濟陽級軍艦上的武進三型防空系統,並將替換康定級(法國拉法葉級)巡防艦上的海欉樹飛彈。

海軍今(2014)年1月初邀請媒體參訪海軍司令部時,海軍向媒體簡報「15年兵力重建願景」時指出,將對濟陽級與康定級軍艦進行性能提升。根據「風傳媒」報導,代號「定海專案」的濟陽級巡防艦性能提升案,中科院於6月初在淮陽軍艦上完成國人自行研發的艦載天劍二型防空飛彈系統安裝,未來一年將進行各種作戰評測。

軍方人士指出,艦載天劍二型型防空飛彈系統整合中科院「鋒眼專案」研發成功的3D雷達,與改良原是空軍經國號(IDF)戰機上搭載的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所組成,這套系統在中科院經過陸上測試成功後,海軍冠以代號「定海計劃」,先安裝在濟陽級巡防艦上,以進行海上作戰測評。

報導指出,中科院在6月初在淮陽軍艦上原以美製標準一型(SM-1)防空飛彈發展的武進三號防空系統,換成艦載天劍二型防空飛彈系統。由於飛彈發射箱並未更換,因此很難從外觀識別是否為性能提升後的防空飛彈系統,必須仔細觀看直升機庫上的3D雷達等電子系統才能辨別。

一旦順利通過測試,海軍規劃逐步汰換現有濟陽級軍艦上的防空系統,並將替換康定級巡防艦上的海欉樹飛彈。

1990年代初期,海軍向美國租借8艘諾克斯級(Knox)巡防艦,返國後經過後續改良稱為濟陽級。由於諾克斯級是以專業反潛艦為設計導向的艦艇,因此防空武力相對薄弱,僅有一門Mk-42 127公厘艦砲與方陣近迫防禦系統。

在武進三型陽字級軍艦除役後,海軍將武三系統及標準一型飛彈重新安裝到其中7艘濟陽級巡防艦上,以彌補防空能力之不足。

儘管濟陽級仍是現今海軍內唯一同時配備大型低頻聲納及拖曳聲納陣列之艦種,但是濟陽級軍艦為美軍1970年代初期服役之軍艦,經過40多年服役,不可避免遇上老化問題,尤其是高壓蒸氣鍋爐的妥善率欠佳問題,因此海軍打算向美國採購4艘二手的派里級巡防艦汰換部分濟陽級軍艦。

天劍二型防空飛彈,採雷達導引最大射程100公里、有效射程6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 (呂炯昌/NOWnews)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英媒人工智慧已有思考能力 - 或在未來改變世界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署名安賈娜‧阿胡賈的文章稱,在科學快速進步發展的今天,科學家已經發明出擁有思考能力的機器,可以與人類進行文本會話,其自然語言邏輯性之強,使得人類已無法分辨自己是與人類交談還是與一個機器。文章指出,這將為危險的新型網路犯罪製造條件。

根據中新網報導,文章稱,如果一個物體樣子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牠多半就是隻鴨子。這一不夠嚴密的邏輯,正是人工智慧所面對的挑戰之一——『圖靈測試』——背後的邏輯。該測試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機器能思考嗎?』

艾倫‧圖靈(Alan Turing,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為密碼破譯人員)的天才之處,在於意識到雖然機器的真實知覺幾乎不可查證,但知覺的假象是絕對能測試的。他提出如果一台機器的『交流』能力足以讓用戶以為自己是在與一個真正的人互動,那麼這台機器可說是擁有思考能力。根據近期的報導,一台偽裝成烏克蘭少年的超級電腦已經透過了人工智慧的圖靈基準測試,該測試的歷史可追溯至1960年。

文章稱,在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設計的一場測試中,三分之一的評委在與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進行過5分鐘的文本會話後,相信他是一名13歲的男孩,而不是一個先進的自然語言電腦程式。組織者表示,這樣的進步將為危險的新型網路犯罪製造條件,上當者會被聰明的機器騙取敏感資訊。

文章指出,人們可能會對這一里程碑事件抱著種種懷疑:該競賽由一名愛出風頭的學者組織,且結果是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而不是在科學論文上;此前已有其他團體聲稱通過圖靈測試;評委可能過度體諒一名用外語打字的孩子;為什麼與某個少年(無論是真實的還人工的)的一次交談可以被視作一次恰當的知覺測試?

文章稱,撇開懷疑主義不談,人工智慧領域正再度變得活躍起來。人工智慧的目標是研製一台能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機器,以谷歌(Google)為首的一批公司渴望看到這一前景的實現。谷歌首席執行官賴利•佩吉(Larry Page)力讚該公司最近對『DeepMind』的收購。這是一家專攻『深度學習』的英國初創公司,他們的機器模仿了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深度學習作為一個概念已問世幾十年,但直到最近機器的處理能力才開始接近人腦。

文章指出,最近一年半以來,谷歌還收購了十幾家機器人公司,全球速度最快的四足機器人Cheetah現在就歸谷歌所有。谷歌還雇佣了雷蒙德•庫茨魏爾(Raymond Kurzweil),這位走在時代前端的思想家曾預言『奇點』(singularity)即將到來。這里的奇點指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慧的時間點。

去(2013)年12月,Facebook成立了一間新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並延請著名電腦科學家揚萊庫(Yann LeCun)掌管。大陸搜索引擎百度最近聘請了谷歌人工智慧前任主管吳恩達,由其管理百度在矽谷的深度學習實驗室。兩年前,吳恩達用數千張貓的圖像對『谷歌大腦』(Google Brain,1.6萬台電腦組成的神經網路)進行訓練後,教會它識別貓的形象。這一次成功登上了頭條新聞,因為不同於今天在電腦計算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基於規則的演算法,谷歌大腦從未被輸入識別貓科動物的規則。谷歌正在開發人工智慧的另一個圖騰——無人駕駛汽車。

文章稱,這感覺就像一個非凡的時刻:經歷了數十年的拮據之後,科技先鋒們如今擁有了無限收入,可以不受厭惡風險的股東和政府的約束,他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來模擬人類智慧。

人們應該察覺到,這些公司將主宰人工智慧領域。忘了那套關於機器人接管人類的陳詞濫調吧,我們該思考的是另一個問題:當帶寬受限的人類在資料主導的未來被迫靠邊站後會怎樣?我們正在見證由人工智慧推動的自主經濟的發端:新聞聚合器正被鏈結到自主的金融交易系統,引導股票在機器間被交易。套用一位觀察家的話,當機器與機器開始直接對話,我們還需要人做什麼呢?

文章稱,圖靈就預期會出現這樣一種強烈抵製情緒,他預言詆毀者們會辯駁說一台具有思考能力的機器不可能『和藹、機靈、美麗、友好、富於首創精神、富於幽默感、善於明辨是非、會犯錯誤、會墜入情網……』

但是誰知道呢?就連『尤金』,那個據稱通過圖靈測試的電腦程式,也可能同意他的說法。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泰姬陵對面現神秘宮殿遺址疑為“黑色泰姬陵”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3日報導,印度考古學家日前在泰姬陵對面發現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的夏宮部分遺址,或與沙·賈汗為自己建造“黑色泰姬陵”的傳說有關。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愛妃姬蔓·芭奴所建,沙·賈汗死後也被葬入其中。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3日報導,印度考古學家日前在泰姬陵對面發現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的夏宮部分遺址,或與沙·賈汗為自己建造“黑色泰姬陵”的傳說有關。

據悉,該遺址是一種涼亭(baradari),共有12個門,空氣可自由流通。遺址位於距今有500年曆史的“月光花園”(Mehtab Bagh)內。相傳,沙·賈汗當年最愛在這裡觀賞泰姬陵。因遺址位置與泰姬陵正相對,考古學家認為,這或正是“黑色泰姬陵”遺址。

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愛妃姬蔓·芭奴所建,沙·賈汗死後也被葬入其中。

一些學者認為,沙·賈汗最初並不想葬入埋葬愛妃的泰姬陵,相反他想用黑色大理石在對面為自己建造另一座泰姬陵,只是最終未能如願。一個名為讓·巴蒂斯特·塔維涅(Jean Ba​​ptiste Tavernier)的歐洲旅行者曾於1665年到過阿格拉,並首次在其遊記中提及黑色泰姬陵。

然而,這一切的說法均缺乏論據支撐。此次挖掘的遺址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黑色泰姬陵”,也仍然是個迷。(沈姝華) - 來源:鳳凰網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世界最強電戰機EA-18G - 美軍續撥款採購


大陸媒體報導,美國海軍續撥款採購有「世界最強電戰機」之稱的EA-18G咆哮者式(Growler)電子作戰機。在此同時,美國海軍EA-6B電戰機在近期執行最後一次海外戰鬥任務之後,將會除役由EA-18G取代。

據中國國防科技資訊網報導,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F/A-18和EA-18G專案聯合辦公室30日宣佈,在今後兩年內向波音(Boeing)公司採購11架F/A-18E/F超級大黃蜂式(Super Hornet)艦載戰鬥機和33架EA-18G電戰機,合約總價約19億美元。

F/A-18E/F原本為海軍A-12攻擊機與F-14D戰機取消後的替代方案,作為接替新戰機服役前的替代機種,沒想到因為後勤、操作費用便宜,以及能夠同時執行攻擊與制空任務,反而成為美國海軍主力機種。至2030年代,F/A-18E/F和F-35戰鬥機將同時在航艦上部署,成為美軍航艦主要的艦載戰鬥機。

EA-18G電戰機由F/A-18E/F「超級大黃蜂」為基礎發展而來,具備強大電子戰與防空壓制能力,被譽為「史上最強電戰機」,2009年底正式加入 美國海軍服役,將取代老舊的EA-6B電戰機。

直此之際,美國海軍第8艦載機聯隊第134艦上電戰機中隊將進行EA-6B電戰機最後一次海外軍事部署,未來將由EA-18G。

EA-6B改良自A-6入侵者式(Intruder)攻擊機,加長機身為18.24公尺,設有前後座艙,可容納4名機員,並大幅更新電戰系統。最大特徵為垂直尾翼上的整流罩,內裝各式電戰設備天線,共生產31架。 (呂烱昌/ NOWnews) (圖/美國海軍)

EA-6B(左)與EA-18G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身材矮小神情羞澀… 揭密最早太監真實面容

文官俑

全副武裝的漢朝公務員,大陸最早宦官(即太監)的真面目,還有太平盛世之下老百姓笑逐顏開的表情……6月20日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的一個『帝國表情——漢景帝陽陵出土文物展』,120多件陶俑和銅製文物帶來2000多年前的神秘。

根據廣州日報報導,本次展覽也是廣州今(2014)年以來首個重量級文物大展。展覽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和漢陽陵博物館聯合主辦,展期3個月。


微笑俑:東方『蒙娜麗莎』很幸福--
『與秦始皇兵馬俑冷酷的臉部表情比較,漢陽陵的陶俑個個面帶微笑。這或許與漢景帝時期「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不無關聯。』漢陽陵博物館館長侯寧彬說,達‧文西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傾倒世人,而上世紀90年代大陸發掘的漢景帝陽陵出土的大量微笑陶俑,堪稱東方『蒙娜麗莎』。也許正是『文景之治』時期太平盛世的『幸福』,都被深深刻畫到所有人的臉孔上。


文官俑:漢朝公務員身掛官位牌--
除了微笑,文官俑、斷臂俑蘊藏著種種不為後人所知的神秘。其中的一尊文官俑,再現了漢朝公務員穿著和佩戴物品。專家介紹,這件文官俑是整批出土文物中最漂亮的一個。只見文官俑身上有兩個孔,一個用來掛官位牌(類似今天的IC卡工作出入證),另一個用來佩劍。據分析,文官出門是可以佩戴刀器的。


騎馬俑:漢朝就有女騎兵?
在漢陽陵出土文物中,有一批雙腿分開作騎馬姿態的裸體陶俑,卻不見馬的蹤影。陶俑的顴骨特別高,嘴和眼部凹陷,看似女性。專家說,至今對這些騎馬裸體俑的身份還未能解謎。因為出土現場旁邊不見有馬,經過專家多年的解讀研究,發現原來她們騎的是木馬,只是年代已久已經朽壞了。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在性別上,如果真是女性,那說明當年已經出現了女兵。


宦官俑:逼真展示古代宦官模樣--
最有意思的是宦官俑。專家介紹,這個宦官俑是大陸發現的最早的宦官模樣,宦官這個群體出現的年代很早,《詩經》、《韓非子》等先秦典籍上均有提及,但是關於宦官的真實形象卻無人知曉。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雲指出,『從來都無人見過古代真實的宦官模樣,而漢陽陵出土的宦官俑給了世人一個最直白的答案。』記者見到,這類陶俑身材矮小,神情羞澀,在生殖器塑造上與其他男俑存在明顯區別,工匠寫實的刻畫,使人們第一次目睹漢代宦官的真容。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古代宦官模樣
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